中年之後的“上升空間”與“充實空間”


人到了中年之後,上升空間已經不多了,如果一味地在“上升空間”上糾結,只能讓自己越來越焦慮,越來越迷茫,與其在“上升空間”上徘徊,不如在“充實空間”上多“做點文章”。

為了在上升空間上有所進展,你所做的努力是:業績、人際關係、與領導的關係。

而充實空間則包括:身體的健康、精神的愉悅、知識的豐富、專業技能的突出、愛好的廣泛、家庭的美滿。

這樣一比較就可以做適當調整了,在業績方面繼續有新的突破,把不必要的人際關係減少,不再需要低三下四地去巴結老闆了,從繁雜而又無用的空耗中解脫出來,把主要精力用在身體、精神、知識、技能、興趣和家庭方面來。

那麼人到了中年會有哪些表現呢?

1 當別人的棋子,像算盤珠一樣被撥來撥去。

在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中有個女主人公叫田小娥,先是做郭舉人的小妾;後與長工黑娃通姦;被黑娃帶回村子後受到排斥;黑娃逃跑後又與鹿子霖鬼混;然後又被鹿子霖安排去勾引白孝文,最後與白孝文生活在一起,但最後還是被鹿三所殺……

人到了中年應該有主見,不能成為別人利用的工具,到後來,竹籃打水一場空,就像田小娥這樣的下場。

2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太執著於一件不成功,毫無意義的事情,不懂得放下。

在劉震雲的小說《我不是潘金蓮》中的主人公李雪蓮,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竟然上訪了10年,大好的時光都浪費了,不值得!

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朋友,人到了中年了,開始畫畫,夢想當畫家,一直堅持畫,作為愛好還可以,若想成名成家,這就很難說了。

3 明知得不到重用,心有不甘,拉幫結派搞小動作,自己搬起石頭來砸自己的腳的類型。

在唐初,瓦崗軍的首領兵敗投降李密之後,被李淵安排了個小官,但李淵知道李密很有野心,對李密十分防備,也不重用李密。此時,李密應該老老實實做他的小官,把工作做好,但他不甘心,野心很大,勾結舊部想謀反,結果被李世民殺了。

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他認為自己的本事很大,但老闆就是看不上他,他走無去處,呆在這裡又沒有上升空間,於是就拉幫結派,想搞“宮廷政變”,那結局必然會失敗的。

4 因得不到重用,心有怨言,牢騷滿腹,製造不安定的氛圍,最後自食其果。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北伐遇到了更強的對手---司馬懿,雙方一直處於僵持狀態,諸葛亮無計可施,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但被諸葛亮否了,於是,魏延滿腹牢騷,在軍營中散佈

中年之後的“上升空間”與“充實空間”

謠言,有對諸葛亮的能力質疑的言論,諸葛亮容忍了他,後來,諸葛亮在臨死之前,略施小計,讓魏延自取滅亡了。

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有的員工得不到重用後,內心不服氣,有怨言,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不小心就說出了對領導的不滿,但是,老闆耳目眾多,當天就會穿到老闆那裡,這樣,該員工就永無翻身之日了……

5 人到中年,不能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實力,去拼命!

《三國演義》中,劉備在攻打西川時,他的隨身謀士是二軍師龐統,當攻打一個城池時,久攻不下,龐統明知道走小路會有兇險,但是,他還是鋌而走險,結果被亂箭射死於“落鳳坡”。同樣,大軍師諸葛亮也有同樣的問題呀!活活累死在了五丈原……

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人到了中年,無論體力與精力都不能與年輕的小夥子、大姑娘相比了。為了榮譽、為了業績、為了名次大家都在拼命地工作,他們能行,因為他們年輕;但中年後,體力已經下降了,熬夜和超負荷工作已經不允許了,那是很危險的競技狀態,所以,這個歲數人就不要在爭強好勝了,盡力去做,能做到什麼程度,就什麼程度吧!把機會讓給年輕朋友,業績上不去也不要太與自己過不去。那樣,不但達不到目標,反而糟蹋了自己的身體。

6 中年之後要充實的空間

我們要學郭子儀的功成身退,低調做人;學《西遊記》中沙和尚的順其自然;學《水滸傳》中公孫勝的“斷舍離”遠離複雜的人際關係的困擾;學魯智深的退出名利場;學《三國演義》中的趙雲讓上就上,讓下就下,不做則以,做既盡善盡美,不張揚有主張;學魯肅的溫良、認真富有遠見;學司馬懿的隱忍;學《紅樓夢》中襲人的那顆慈悲之心;學賈政所有的面對所有變故都處驚不亂;學王陽明的心靜;學孔子對學問的執著與鑽研……

以上這些人都給我們提供了要充實的空間。

不倒翁 2020,3,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