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險:現在的保額幾十年後會不會貶值

我有不少朋友在諮詢保險的時候都問過這樣的問題,“我買的這些保額現在是夠用的,但是通貨膨脹,幾十年後會不會就不值錢了呢?”

那這個答案是肯定的,貶值是一定存在的。

其實有這方面顧慮的朋友很多,甚至也有人因為這個原因,認為買保險不值,不買保險,或者是隻買純消費型的保險,到這樣到底對不對呢?應該如何來看待保險和通脹的關係呢?今天我們就來簡短的分析一下。

重疾險:現在的保額幾十年後會不會貶值


一、首先我們來說風險的問題


保險的本質作用就是對沖風險給家庭帶來的經濟損失。那風險什麼時候來呢?沒有任何人知道!比如說重大疾病,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得,所以我們能做的只有提前進行配置,以防萬一,在這裡我要特別說明的一點就是,千萬不要妄然推測風險!


其實很多客戶可能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買過一些保險,但是內心卻並沒有真正接納風險,他們認可某種風險的存在,但總覺的那很遙遠,是很久以後才可能發生的事,尤其是給孩子買重疾險的時候,作為家長,本能的認為這個保險是留著當孩子老年的時候用的,這是個非常大的誤區!重疾的發生率隨著年齡增長上升,這點毫無疑問,但是少兒的重大疾病患者依然數量眾多,大家去市屬兒童醫院看一下就知道了,腦炎、手足口、川崎病、心肌炎、哮喘等等,很多都多發於少兒,當嚴重程度達到一定指症後就是重疾的理賠範圍,更不要說白血病了,白血病本就多發於青少年,而且號稱是花費最高的癌症,一但罹患,對家庭的重創不言而喻。


對於保險公司來講,它算的是一個集合群體的風險概率,但是無論那個概率是多少,對於我們微觀家庭來講,它的概率只有一個,就是50%——得或者不得,趕上誰就是誰,沒啥道理可講,別心存僥倖,如果真的發生,再怎麼後悔沒早買保險也沒用了,記住,能算出來的那都不叫風險!


說到給孩子買重疾險,另一個話題不得不談——到底保到20或30歲的定期合適還是保終身的合適。有人會說“當然保終身的好,但如果沒錢那就買定期的”,這話雖不能說有錯,但是我並不認同,因為在我接觸的客戶中絕大多數選擇定期型是由於對保險的不瞭解,而低價對任何人都有吸引力。為什麼不建議定期重疾呢?一份定期重疾,保到孩子30歲,如果在30歲之前孩子成長過程中發生了既往病史,比如肥胖、結節……很有可能未來再買重疾就要面臨加費或責任免除,如果更嚴重些的問題,那就有可能被拒保,再也無法購買。而他以前的合同到30歲又結束了,那30歲以後呢?他就沒有任何重疾方面的保障了,這就是定期合同跟終身合同最大的不同。退一步講,即使孩子到30歲時可以正常購買新的重疾險,他要重新付出的保費也是幼兒時的數倍。


所以作為保險顧問,應該首先讓客戶充分了解不同保險的區別,再讓他根據自己的情況做決定,而不應該草草的用價格來吸引客戶。就像有很多客戶在不完全瞭解的時候,會簡單的認為消費型保險划算而進行購買,但當他們充分了解後又會選擇價格相對較高的儲蓄型重疾險,這跟收入其實並沒有直接關係,大家都只是想利益最大化而已。(關於消費型重疾和儲蓄型重疾的區別參見上篇文章)


二、接下來我們說通脹的問題


人性都是逐利的,所以即使您認識到風險也許就在當下,還是難免去想幾十年後保額貶值的問題,這點我非常理解。我並非什麼金融專家,所以咱們就拿一些簡單的金融常識討論,這些內容您有心的話也可以很容易的在諸多金融刊物上了解到。


說到通脹,首先大家要了解,在一個經濟正常發展的社會,通脹是不可迴避的,我們的任何一筆投資無論是什麼,都不可能繞開通脹,實際收益率=名義收益率-通脹率,所以通脹是系統性存在的。我們在買保險的時候可以通過選擇較長的交費期(例如20年交費)來抵消一部分通脹,因為您的年保費是固定的,20年來並沒有隨著物價上漲,這點相當於分期付款,跟買房類似。


其實相比通縮和滯漲時的經濟萎靡,適當的通脹對我們的生活影響還是溫和的,大家所擔心的貶值,說到底就是對未來購買力下降的擔憂。那怎麼來保障我們未來的購買力持續滿足生活所需呢?當然是要靠我們不斷的獲得收入,不斷的累積財富。這就好像我們現在往銀行裡存了50萬,應對我們當下的生活沒問題,但是我們還是會不斷工作,不斷往銀行裡存錢,一筆一筆的積累,才能保障我們未來的購買力持續充足。那保險也是一樣的,是需要通過我們不斷積累保額,來滿足對未來的預期。


可能您又要說了,“那我不斷的買保險,我得支出多少錢啊?我哪有那麼多錢都花在保險上呢?”這就要說到另一個概念了,保險到底是我們的家庭資產還是支出?

如果是消費型的保險,比如說車險,或一年期的醫療險,那確實是我們的支出,出險賠償,不出險這個錢就花掉了。但如果是儲蓄型的保險,比如說儲蓄型重疾險,或者年金險,它們都具有現金價值,其現金價值可貸可售,其實就是我們家庭資產的一種形式,跟我們的房、車、股票、存款是一樣的,只不過功能側重各有不同。


所以說保險這種金融產品,不光是出險賠錢,它同時還是我們的儲蓄,並且這筆儲蓄還可以在存的時候就明確指定由誰來繼承這是它的特點,也是其它資產所不具備的。一張保單就像我們的一張存摺,隨著這些存摺的積累,我們的財富不斷上升,我們未來用於抗風險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斷加強。


如果您的思路又轉回到如果拿買保險的錢去做投資,收益會如何如何,能跑贏通脹……那我只能讓您再回顧前文了,本來嘛,不同的金融工具解決不同的問題,沒有完美的東西,除非披了謊言的外衣。要想取得高收益必然承擔高風險,資本市場不必說了,風險案例太多太多,房產可能是我國老百姓普遍認為抗通脹的產品,但過去的經驗也並不能用於指導未來幾十年的走向,其它的類別大家自己想,一個絕對高收益還絕對安全的投資渠道,是否存在?不是說不應該去追求高收益,而是應該對家庭資金做出規劃,以適當的比例來分配,哪些用於保底,哪些用於風險投資。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聊到這兒,總結一下:

1、風險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當您意識到風險的時候就應該及時配置,這是避免自己後悔最好的方法;

2、通脹是系統性風險,任何投資都不可規避,買保險時可選則長交費期的付款方式;

3、儲蓄型的保險是家庭資產的一部分,不是您的額外開支,它也需要通過不斷積累來滿足對未來的需求;

4、不是所有的錢都應該用於高收益的投資,罌粟花美也有毒,該做保底的錢說什麼也不能動。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您有所幫助,也希望因為保險的正確配置,能讓我們的人生在遭到風險重創時,依然有重新站起來的底氣。


如果本文有闡述不周或錯漏處,歡迎您指正。各位,祝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