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靜悄悄,必定在做妖,讓父母苦惱不已的“破壞王”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做妖,讓父母苦惱不已的“破壞王”

好奇心強是男孩的天性,他們喜歡探索,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渴望。所以,在男孩的成長階段,探索和發現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過程。在男孩的世界裡,他們不僅僅用眼睛看、用耳朵聽,更多的時候是動手探索。所以,男孩喜歡的遊戲活動通常是探險、尋找、挖寶等。而在尋找、探索和發現過程中,男孩們免不了要破壞掉些物品,比如爬牆穿洞、踩壞屋頂、弄壞機器等。在做實驗或者玩玩具時,由於知識經驗的缺乏,男孩們往往喜歡通過拆卸的方式去研究物品的構造和功能,因此在父母眼裡,男孩很普遍地被貼上“破壞王”的標籤。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做妖,讓父母苦惱不已的“破壞王”

面對家裡的小小“破壞王”,許多父母苦惱不已,為什麼男孩那麼具有破壞性?據心理學研究,男孩的“破壞性”行為與他的生理和心理發育密切相關。男孩由於身心還未成熟,還沒有具備責任感和義務感的意識,同時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男孩會不顧後果地去探索,也想不到要為破壞行為負責

當然,家裡有一個喜歡弄壞東西的“破壞王”,很令父母大傷腦筋。但是,如果這種探索慾望能夠得到理智的引導,無疑會提升男孩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破壞性”的探索,男孩會對物品的結構和其工作原理有定的瞭解和認識,他的身心也將得到良好的發展。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做妖,讓父母苦惱不已的“破壞王”

浩浩特別喜歡拆卸東西。一天,趁媽媽不在家,他居然研究起媽媽心愛的手錶。了好大的勁兒他把手錶的外殼拆掉,然後反覆觀察手錶的工作原理

他研完得津津有味時,媽媽回來了。

媽媽一看,忍不住大叫道:“你在拆什麼?”等看清浩浩折的是自己心愛的手錶時,氣憤地說:“誰讓你拆手錶的?你怎麼不是拆這個就是折那個?”看著滿地的零件,媽媽氣得不斷訓斥浩浩。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做妖,讓父母苦惱不已的“破壞王”

很多父母難以容忍男孩的破壞行為,通常是出於對物品的愛惜,比如家裡的貴重物件、一些小電器等。但是,如果僅靠訓斥和禁止的方法遏制男孩的探索慾望,很難奏效,甚至適得其反。父母越是阻止男孩搞破壞,他們破壞得越歡。與其衝著男孩大喊大叫,不如鼓勵他們把東西重新裝好,或者坐下來與他們一起探索和組裝。這樣令人頻惱頭疼的破壞活動就變成了有意義的實驗活動。當然,對於家裡特別貴重或心愛的物品,父母應該提前告訴男孩不要碰壞它們,更不能私自拆卸。對於一些電器類物品,更要嚴格阻止孩子們進行拆裝活動,並且有必要對他們講清楚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做妖,讓父母苦惱不已的“破壞王”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隱患。一些結構精密的物件應該保存好,最好放在孩子找不到的地方。如果是特別喜歡動手實驗的男孩,父母可以選擇一些不重要、安全性較高的小物品讓他拆卸,這樣既不用嚴厲斥責管教,孩子的探索慾望也得到了滿足。對於不是特別貴重的物品,如果父母有興趣,不妨可以與孩子一起體驗“破壞”的樂趣,一起探索機械的原理,與孩子在“破壞”中一起成長。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做妖,讓父母苦惱不已的“破壞王”

如果男孩喜歡拆卸一些構造比較複雜的大型物件,如機械用具、傢俱、車子等,這時父母請一些在機械方面專長的朋友給孩子做“指導老師”,是一個不錯的引導方法。通過專業老師現場指教和操作,孩子會將“破壞”活動變得像學習一樣認真和投入。即使沒有這方面的朋友,父母也可以通過看書或上網提前瞭解和學習相關常識,然後把基本的機械拆裝原理告訴孩子,這樣既滿足了“破壞”慾望,也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做妖,讓父母苦惱不已的“破壞王”

與孩子體驗拆裝的樂趣,進行“破壞”活動,爸爸要比媽媽更適合參與。因為對於機械類問題,男士會顯得比較專業和內行一些。在指導和參與過程中,父子之間也更容易配合默契。

父母千萬不要小看孩子的每一項實踐活動,在男孩的任何一種“破壞”中,說不定都會潛藏著莫大的驚喜和發現。隨著男孩在“破壞”中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動手實踐能力會不斷地提高,這樣他很可能就會從一個令人頭疼的“破壞王”變成相當專業的“工程師”呢。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做妖,讓父母苦惱不已的“破壞王”

所以,對於酷愛拆裝器械的男孩,父母完全用不著大費腦筋,與其呵斥加棍棒教育不如讓他們發揮“破壞”特長,藉著拆裝的機會讓他成為家庭的“維修工”。比如,讓男孩安裝家裡的門把手,擰緊某個物件上的螺絲,或者給鬧鐘安裝個新零件,給斷腿的椅子修補完整。這些維修任務都可以交給男孩,讓他們體驗動手實踐的樂趣和成功的滿足感,父母不用喊叫,輕鬆讓孩子自己學會變廢為寶,只需在必要時提供一些指導即可。

當然,對於煤氣管道、電器、水管之類的物件,父母最好不要讓男孩參與拆裝。因為這些物品的拆裝只有通過專業人員才能完成,否則會給人身安全造成威脅。所以,父母要視情況安排男孩參與維修,讓他的探索慾望得到進一步發揮。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做妖,讓父母苦惱不已的“破壞王”

總之,對待男孩的“破壞”行為,父母應該學會因勢利導,採取積極的態度和方法讓“破壞王”變成“工程師”。父母在和孩子一起參與的“破壞”活動中,幫助孩子改掉只拆不裝的習慣,讓他們學會變廢為寶,體驗組裝和發明的樂趣。這樣不但能促進孩子的成長,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也培養了孩子的責任心和認真做事的態度。在“破壞”活動中,父母看到的應該是孩子的成長和探索中的驚喜,發現孩子潛在的天賦,而不是破壞後讓人頭疼的“殘局”。要知道,男孩喜歡搞“破壞”,並不意味著成長之路的扭曲,而是發現孩子潛力與天賦的另一扇窗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