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有多大?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有多大?

做做飯、洗洗碗、掃掃地……

讓孩子學習做家務,就是邁出培養孩子獨立成長的第一步。

——虎媽


作者 | 可樂

來源 | 男孩派(洞見旗下賬號)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有多大?

近期河南焦作一所學校佈置了一項作業,受到家長和廣大網友的一致好評。

原來,學校要求學生每週學做一道菜。

比起別的作業,同學們對這項作業表現的都很積極,有的跟爸媽學習,有的翻書上網自學,短短几天竟端出了像樣的四菜一湯。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有多大?

視頻裡的小男孩做起菜來有模有樣,打雞蛋,翻炒,裝盤,雖然大大的鍋鏟對他來說有點費力,但依然樂此不疲。

介紹起自己的作品更是驕傲至極:番茄炒雞蛋、木耳炒肉,都是簡單的家常菜,卻能感覺到他滿滿的成就感。

相對於那些讓人抓狂的網課,網友們對這項作業竟是齊刷刷地點贊。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有多大?

對學校點讚的同時,也給家長一個警醒:教育不一定是在課堂上,知識也不都在書本里。

文化知識固然重要,但孩子獨立自強的品格是點滴形成的,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做家務就是孩子上的第一堂課。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有多大?

戴爾·卡耐基說過:

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須學習自立,在家中教養他,使他具有為人所認可的獨立人格。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根本不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

貴陽的鄭老師發現回收的早餐盒沉甸甸的,打開一看,發現雞蛋都沒有吃。

全班45個同學剩下39枚雞蛋,老師感覺很納悶。

在學生吃飯時他就留意了一下,發現很多學生居然不會剝雞蛋,所以才會剩下這麼多。

初一的學生,十二、三歲,居然不會剝雞蛋,真是好笑又心酸。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有多大?

很多家長說: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家務不需要做。

你有沒有想過,在家裡你可以替他包辦一切,但你能包辦他的一生嗎?

表哥是一所大學的老師,剛開學沒多久就有同學找他要求調換宿舍。

這個宿舍住了六個學生,有一個本地人。平時他從不洗衣服,換下來的衣服都塞進塑料袋裡,包括內衣和襪子。

週末回家把一週的衣服揹回去,回來再換一包乾淨的衣服。

剛開始同學不好意思說,時間長了實在受不了。

他喜歡運動,衣服襪子的汗臭味令人作嘔,同學們紛紛要求換宿舍。沒辦法,老師只能打電話叫家長到學校解決。

不料家長居然要買一臺洗衣機送到學校,還說男孩子不會做家務是正常的。

後來經過協商,家長每隔兩天到學校取一次衣服。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有多大?

家長都希望孩子志存高遠,大展宏圖,但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慣子如害子,沒有獨立的能力和人格,即便擁有高學歷,今後的人生也將困難重重。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有多大?

凱德說過:人要獨立生活,學習有用的技藝

孩子先成人,再成才,要做到自己可以照顧自己,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

曲恩澤是個四年級的小學生,他的爸爸是警察,媽媽是護士。

當疫情出現後,父母即將奔赴抗疫一線。曲恩澤沒有害怕,而是安慰父母自己可以照顧自己。

他們瞭解孩子,帶著不捨去了抗疫一線,於是這個十歲的少年開始了疫情下獨自一人的生活。

家裡食物吃光了,他就佩戴好口罩和護目鏡去超市採購,自己買菜做飯。

每天按時上網課,自覺完成作業,並且中午會和父母視頻通話,讓他們放心。

看到他自己買菜的身影,讓網友心疼又感動。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有多大?

很多家長說怕孩子做家務影響學習,其實這才是真正的無稽之談。

去年暑假江蘇徐州一對雙胞胎兄弟李國平、李國安燃爆全網。

兄弟倆都在東南大學物理專業,李國平被保送到北大物理學院,五年直博;李國安被保送到中科院物理所,五年碩博連讀。

他們的家庭並不富裕,爸爸開出租車,母親在腳手架廠打工。

父母都很忙,從小兩人就會洗衣做飯做家務。

讀博之前,兄弟倆到媽媽廠裡打工,想體驗媽媽十多年的辛苦。

天氣炎熱,在工地上汗流浹背,回到家兄弟倆都搶著做飯。

人民日報更是稱他們為“硬核博士”。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有多大?

美國教育部曾開展“童年早期的縱向研究”項目,走訪2萬個家庭、1000所學校,發現有各種因素影響孩子成績,其中一項就是:家庭自主,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勞動中,孩子會想辦法解決問題,合理規劃,而這種能力用到學習中自然是非常有利,可見會做家務的孩子學習也一定積極。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有多大?

真正智慧的家長都意識到做家務事雖小,作用卻不可小覷,那麼該怎麼培養孩子日常的動手能力呢?

1. 既要力所能及,又要符合規律。

孩子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做家務的能力也是一天天成長的。

兩歲的孩子可以撿起地上的垃圾,上幼兒園可以洗自己的襪子。

慢慢的,可以整理自己的玩具箱、書包。到了四五歲,飯後可以擦桌子,幫忙收拾碗筷。上小學後就可以學著洗碗、掃地,慢慢可以做簡單的飯菜。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讓他完成一項又一項任務,既符合規律,也讓他獲得成就感。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有多大?

就如一粒種子,春天播種,夏天生長,秋天才能收穫。

作為家長,請不要人為破壞孩子的成長規律,愛他就不要打亂他。

2. 對孩子做的事多鼓勵,允許犯錯。

孩子只是掃地洗碗,在你看來微不足道,對他來說卻很重要。家長的一句鼓勵,一個肯定,既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又讓他有了家庭責任感。

孩子洗好水果,我們表示感謝後和他一起分享,告訴他今天的水果格外甜。買東西可以讓孩子拎一點,並誇獎他是小小男子漢。

還有的家長經常抱怨:孩子做點事情,我要花雙倍的時間打掃戰場,還不如自己乾的更快。

然後一把奪掉孩子洗了一半的衣服,刷了一半的碗筷,讓他覺得自己犯了錯誤,戰戰兢兢地不敢吱聲。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有多大?

孩子剛開始學做事情肯定不會那麼完美,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請允許孩子犯錯。

女兒第一次拖地時,開心地推著拖把往前跑,把陽臺上的兩盆花推倒摔碎了。她嚇得站在原地不敢動。

我沒說什麼,打掃完花盆後告訴她要慢一點,注意地上的東西,鼓勵她再試試。看著她慢慢地拖完地後,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誇她是我們家的“海螺姑娘”。

家長的態度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

經常鼓勵和肯定,孩子會越來越陽光自信,而經常被否定訓斥的孩子,多數內向又自卑。

3. 放開手、放寬心,讓幸福感代替失落感。

看著孩子慢慢長大,會做的事越來越多,家長在高興的同時也有小小的失落。

女兒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要幫她收書包,她一把拉住我:“老師說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然後把畫筆一支支裝進盒子,再一點點整理物品。

她把書包放到門口櫃子上,然後高興地對我說:“媽媽,以後不要幫我收書包了,我可以的。”

那一刻我有一點失落,但很快就調整好自己。

你是希望他做一個牽在你手裡的風箏還是展翅翱翔的雄鷹?

只要家長可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孩子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優秀。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有多大?

他可以自己整理物品時,你就停下雙手;他可以自己做飯時,你就開心地享用他的勞動成果。

慢慢的,失落感會被幸福感代替,孩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獨立。

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有多大?

哈弗大學曾追蹤調查700名成功人士,發現此類人士最大的共同點是自小做家務。

愛做家務的孩子就業率是不做家務的15倍,收入高出20%,可見家務事小卻影響孩子一生。

父母之愛子女,必為其計深遠。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愛他就放手讓他成長,從最簡單的小事做起,不管是功成名就,還是平平淡淡,相信他都有能力坦然面對以後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