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疫下社區團購“極限測試”食享會溫志平:競爭趨於專業化、社會化

复盘疫下社区团购“极限测试”食享会温志平:竞争趋于专业化、社会化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仍在持續,但即便在凜冽的寒風中,依然有春光乍洩。

近月來,社區團購、前置倉、到家模式大放異彩,在以便捷、高效的方式滿足老百姓生活物資採購所需的同時,也為線下傳統商業零售企業提供了服務創新的思路。

尤其是社區團購模式得優勢盡顯。在此次疫情的核心區武漢,武漢市商務局此前連續多期向市民推出的“線上買菜攻略”,社區團購模式成為當前關鍵時期,保障社區居民基本生活物資需要的重要方式。

在疫情防控狙擊戰中,社區團購究竟是如何保障居民生活所需的?同時,當傳統超市與社區居民被隔離開來,社區團購又如何突破交易“枷鎖”?而在疫情過後,社區團購行業將進入什麼樣的發展新階段?

复盘疫下社区团购“极限测试”食享会温志平:竞争趋于专业化、社会化

對於這些問題,近日,食享會聯合創始人溫志平在《每日經濟新聞》“2020未來商業戰‘疫’行動”首場線上沙龍進行了深入對話,並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獨家專訪。

作為自春節期間就留守在武漢,且第一時間投身於社區居民保供工作當中的社區團購平臺負責人,溫志平向我們講述了他對疫情影響、疫情期間的企業管理以及社區團購未來的判斷。

戰“疫”抉擇,“三個人也要幹”

2020年的疫情“黑天鵝”幾乎打亂了所有人的節奏,消費者因為疫情防控需要而居家隔離,零售企業因門店開業不便、供應鏈中斷、物流受阻等種種原因,斷絕了與消費者的聯繫。

外部環境給消費者帶來了不便,也給零售企業經營設置了障礙。但擺在面前的問題是,疫情防控之下,消費者的日常採購需要仍然要滿足。在此背景下,是否要上?如何迎難而上?成為了零售企業,尤其是生鮮零售企業最先要解決的問題。

社區團購平臺食享會在第一時間做出了選擇。

“疫情期間我本身就在武漢,所以親身參與了一線工作,就是幫助武漢的社區居民保供。剛開始復工的時候,武漢公司只有3個人在,司機和運輸車輛不在,供應商的倉庫也沒有復工,這對企業來說確實是很大的難題。”春節期間,回憶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時,溫志平如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人手少、沒有車,再加上供應鏈中斷,以及武漢道路、小區封閉的等等狀況,食享會要復工的難度可想而知。但溫志平也表示,壓力自然是有,但是面對壓力企業要想的不是難題,關鍵是要如何解決問題。

在這樣的心態下,面對最開始人手緊缺的問題,溫志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食享會在武漢當地的員工就把自己的親戚朋友召集起來,只要願意幫忙的,都來做服務;對於車輛緊缺的問題,沒有貨車,員工們則自願用私家車去送貨。

而對於更復雜、嚴峻的供應鏈挑戰,食享會則是通過與供應商協商,以激勵手段、補貼政策等方式得到了上游商家的支持;在道路運輸問題上,食享會也通過積極與相關機構溝通,成為了武漢市政府指定的“社區團購蔬菜”企業,獲得了綠色通道“菜籃子”產品生產保供企業資質。

克服了種種難題之後,食享會武漢公司從最開始的沒人、沒車的狀態,快速補充了人手,並在春節期間火速投入了120多輛配送車,為市區內450多個小區進行社區團購配送。此後,隨著越來越多的員工恢復到工作狀態,食享會在武漢服務的小區數量也逐漸達到了1000多個。

根據食享會事後統計的數字,截至3月6日,食享會為武漢市民配送了超過50多萬份蔬菜包、1000多噸糧油米麵、600多噸水果、250多噸肉類商品、80多噸海鮮水產、5萬多箱牛奶、3萬多箱雞蛋、6000多桶嬰幼兒奶粉,以及5萬多份緊缺的疫情防護用品75%酒精用品、超過50萬升84消毒液、300萬多隻PVC一次性手套,3萬副護目鏡等。

“疫情的影響給企業的採購、運輸等供應鏈環節帶來了很多挑戰,但疫情之下,其實也是特別能培養團隊的戰鬥力和凝聚力,要培養一支有狼性的隊伍,疫情期間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在經歷了上述種種考驗之後,溫志平頗有感慨。

此外,記者瞭解到,不僅是在武漢,食享會在全國各地的城市也都開展了社區團購工作。如在北京,僅2月3日一天,食享會社區團購就賣出了4000多斤廣西沃柑、5000多盒柴雞蛋、1000多副護目眼鏡,8000多升84消毒液等。

疫情衝擊,社區團購的“極限測試”

不能否認的是,此次疫情來得有些猝不及防,不少零售企業因此而遭受重創。但換個視角來說,在造成衝擊的同時,實際上,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商業企業調整、進化。甚至有企業直言,現在的情況,就好比一個大經濟週期下對企業濃縮精華版的極限測試。

對此,溫志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疫情給企業帶來的影響,是對社區團購模式的一次能力檢測,同時也驗證了社區團購模式的獨特性和可行性。

在溫志平看來,疫情之所以會對零售企業產生重大影響,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在當前特殊的消費場景下,所有的消費都被社區的邊界給擋住了。

從供給方式來說,溫志平表示,以往消費者可能會通過便利店實現即時性消費,通過超市去進行短期的計劃性消費,通過商場和百貨實現衝動性消費。但在疫情影響下,社區的邊界把供需雙方隔開了,消費者大多隻能通過快遞、到家配送解決採購問題。

而社區團購所能解決的問題,不是像便利店那樣去解決消費者的即時性消費需求,重點是滿足消費者的計劃性消費需求。而且相較於傳統的超市模式,社區團購可以把貨搬到消費者的家門口,後者只要出門走幾步路就能拿到,這是社區團購便利性優勢的體現。

另外,從組織形式來說,溫志平還表示,社區團購的模式和傳統超市是有區別的。因為傳統超市的供應鏈是圍繞著貨運轉,企業更多承載著承運和幫運的職能,但是社區團購可以實現自上而下的傳播以及自下而上的反饋,所以供應鏈是相對柔性的。在可以預知需求的情況下,雖然犧牲了一些時效性,但是保證了整體供應鏈的穩定。

溫志平進一步表示,社區團購之所以能在疫情期間發展迅猛,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社區團購的選品正是消費者日常生活的剛需。

“疫情期間,大家的消費更加聚焦了,沒有花裡胡哨的消費,活動半徑和交際半徑就在家裡。家裡的場景,包括廚房、衛生間、客廳、臥室等,這些場景下的需求都是社區團購能夠滿足的。”溫志平稱,雖然早期的社區團購可能在品類選取上是偏微商化或者偏網紅化的,但是在此次疫情期間,通過發揮社區團購柔性供應鏈的優勢,在選品上進行了及時靈活的調整,更加契合消費者的需要。

正是在此背景下,溫志平稱,“社區團購是以整個小區作為服務的邊界,在用戶的選購時間和消費空間上都有一定的優越性。另外,社區團購作為一種能讓消費者無接觸採購的方式,在武漢小區隔離的情況下,就成為了一種必需的渠道。”

疫情之後,將會迎來新一輪競爭大爆發

大災大難往往伴隨有大的機遇。疫情的影響終究是暫時的,而在疫情過後,不論是社區團購行業亦或是零售市場,也都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顯而易見的,此次疫情加深了消費者、企業乃至各行各業對數字化的認識,隨著在線零售、在線服務的普及應用,傳統企業、傳統業務的數字化趨勢越發明顯,而在或是主動或是被迫上線後,都有助於新習慣的養成。在此背景下,有業內人士預測,疫情過後,不少在線零售和在線服務市場將會迎來進一步爆發的發展階段。

“或許其他區域還不能確定,但是在湖北、武漢及周邊地區,相信在2020年,社區團購一定會競爭得非常激烈。”溫志平如此表示。同時,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考慮到疫情結束後的行業情況,如何承接疫情時期積累起來的團長、用戶和品牌的信任度,是食享會當前必須要去思考的問題。

對此,溫志平進一步表示,食享會下一步的導向就是進一步的提升服務,發展社區團購2.0甚至3.0版本。具體來說,主要是會

從專業化、社會化和下沉市場三個層面去推進升級。

“社區團購早期的時候,可有一些寶媽、家庭主婦,只要建立一個群,有一些人脈就能賣出東西。但是隨著此次疫情期間的井噴式增長,一個小區可能要2000-3000件貨,一個人肯定忙不過來,而且也沒有特別好的場所去擺放貨物。整體來說,這樣的團長的接單能力是有限的,一旦達到天花板,他的服務也會出現瓶頸。”對於社區團購的專業化升級,溫志平表示,這一工作將通過對團長的銷售技術培訓、對自提點優化設計等舉措儘快去實施。

而在社會化方面,溫志平也提出,疫情期間一個明顯的感觸是,如果只依靠企業自有的員工、自有的運力和自有的採購,揹負的成本一定是極高的,而且管理難度也會很大。對於早期的模式探索階段,這樣的方式可能會更加穩妥,能夠降低風險。但是對於現在的食享會來說,在穩抓核心體系的情況下,也到了要考慮開放和社會化的階段。由此不僅能儘可能多地調動資源,更好地服務更多用戶,同時也能讓企業的成本結構得到優化。

“零售最大的成本是人力成本和物流成本,這兩項成本一旦降下來,對於零售行業來說,毛利馬上就能體現出來,而且管理水平也會很快上升。畢竟管理1000人和管理50人,效率是完全不一樣的。”溫志平說。

另外,通過此次疫情期間的運營表現,溫志平也注意到,下沉市場依然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溫志平提出,以武漢市及周邊為例,當整個城市處於封閉的狀態,可以看到,以往在一二線市場做得很好的商業模式,其實在三四線市場還有明顯的空白,社區團購模式覆蓋的人群其實還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當市場往下沉的時候,空間還非常大。

“平時我們都在講下沉市場,但其實包括我自己也沒有特別認知到下沉市場到底有多大,但通過此次疫情期間武漢及周邊地區的市場表現,我們有一個非常直觀的認識,要去滿足的需求還很多,往下滲透的市場機會是很大的,所以我們下一步依然要下沉。”溫志平如此說。

而面對可能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溫志平也表示,企業間良性的競爭其實是好事,因為零售市場太大了,所以,企業不需要害怕競爭,更應將其視為機會。隨著行業企業之間的共同競爭,把賽道做熱,對於消費者習慣的養成、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此外,對於商超復工以後是否會造成社區團購行業熱度回落,溫志平認為,這對整個行業來說既有用戶流失的風險,也會有比較一個緩的下坡。但“在這個過程中,一旦我們下沉,網點覆蓋,把專業化和社會化做好,社區團購絕對是一個高臺跳,會迎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前景,真正能成為一個相對主流的消費渠道。”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