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科技賦能基層抗“疫”

新華網上海3月14日電(馮麗) 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有序推進以來,返滬人員增多,基層防控壓力加大。如何將基層工作人員從重複性勞動中“救”出來?“人防”不夠,“技防”加持,“硬核”科技不斷賦能基層抗“疫”。

智能外呼為基層抗“疫”再加一把“安全鎖”

“您好,這裡是共富七居居委會,我們通過電話訪問方式瞭解您的健康情況……”

復工復產以來,不少返滬人員、居家隔離人員都接到過類似電話。打電話的“人”聲音甜美、詢問細緻,偶爾還會針對回答進行“追問”,但這並不是真人,而是智能外呼系統的AI機器人在和你“對話”。

“9239”,這是上海市寶山區顧村鎮每日對來滬人員健康排查的人工外呼量。在智能外呼系統使用前,顧村鎮的75個居委、120餘名一線社區工作者每天要從早忙到晚,不停撥打電話進行健康排摸問詢。“忙的時候,每人每天要撥打100多個電話,經常口乾舌燥,還伴有耳鳴。”顧村鎮共富新村第七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袁琳說。

“硬核”科技赋能基层抗“疫”

共富七居工作人員對8000餘人進行信息大排摸。新華網 發

袁琳所在的共富新村第七居民區有2500戶居民,疫情初期,需要對8000餘人進行信息大排摸,而居委幹部只有9人。“居委的座機要保證暢通,我們一般都用自己的手機外呼詢問居民健康情況,高峰時每日電話回訪量超700個。”袁琳介紹說,每日除了電話外呼,工作人員還要在撥打完電話之後,進行信息彙總、填報數據……

為緩解基層防控壓力,顧村鎮積極探索“人防+技防”織密疫情防控網,引入“上海電信號百AI智能隨訪系統”,利用科技力量解放雙手,讓基層工作人員將更多精力用在“刀刃”上。

“每個外呼機器人,每天最少能外呼500通電話,是傳統人工方式的三四倍。如果多路機器人一起運行,效率更高。”中國電信上海號百信息服務分公司AI語音技術團隊負責人石玉坤說。

智能機器人加持社區回訪,這背後離不開“硬核”技術的支撐。石玉坤介紹,AI語音系統克服電話音頻語義識別難、用戶提問場景開放、需求表達口語化、用戶需求意圖模糊等難點,通過智能語音識別(ASR)、詞法分析、語義分析、語義理解(NLP)、用戶建模等環節,結合k-means算法、卷積神經網絡CNN算計及語義相似度的計算,實現自動撥號、智能語音應答,還能對聲音數據進行採集和報表自動生成。

“硬核”科技赋能基层抗“疫”

智能外呼系統短信提醒截圖。新華網 發

據瞭解,上線以來,顧村鎮的居委工作人員同比減少近八成電話問詢量,有效緩解了社區防控人手不足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外呼系統還能不斷學習。“如同小孩子一樣,外呼機器人通過大量語音對話,AI語音系統自我學習,不斷訓練智能語音識別能力、語義理解能力、語音合成能力,從而提升AI語音系統的問答準確性和用戶感知。”石玉坤說。

智慧解決方案增強防疫“免疫力”

企業復工以來,各大商務樓宇人員流動增多,如何快速有效地篩查體溫,避免短時間內擁堵、集聚,成為防疫“剛需”。

近日,上海南京西路商圈中信泰富廣場寫字樓大堂入口,只見一臺神秘的測溫機器,在自動識別每個路過者的體溫。“一旦體溫異常,設備會馬上告警。”中信泰富廣場物業表示,上海聯通的這套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系統,通過無感式熱成像精確測溫,讓商務樓得以快速提升“免疫力”。

“硬核”科技赋能基层抗“疫”

通行人員無需刻意配合即可實現“通行即測溫”。新華網 發

目前,熱成像人體測溫技術已應用於地鐵、機場、廠區等多個場景,通過感知模塊結合攝像頭,通行人員無需刻意配合即可實現“通行即測溫”。

振華重工長興基地擁有數萬員工,是振華重工最大生產基地之一。長興基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積極復工復產。在廠區門口,3套電信熱成像設備已經投入使用,員工通過門口時,無需停下腳步,只要被測溫攝像頭“看”一眼就行,既不影響通行效率,又能達到疫情防控目的。

“該解決方案採用紅外熱成像感應採集技術,可以實現快速、遠距離測溫。”中國電信上海公司政企客戶部DICT解決方案中心副經理葉凱介紹說,通行人員只要出現在人體測溫熱成像攝像機前,即可被測溫,檢測時間小於1秒鐘。同時,在沒有其他非人體目標干擾的情況下,測溫精度遠距離可精準到±0.3°C。

戰“疫”中湧現出的高科技產品還可能在未來成為智慧城市日常管理運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熱成像技術除應用於人體測溫,未來還可以用於視頻監控、人員行為分析等。”葉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