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背井離鄉的問題?歸園田居和背井離鄉的有嗎?

弘道積德老子文化獎


首先從根本上談,這個誰也不能很好的闡述,畢竟三農問題也上升到國家層面了。我只能分享一些在我們村裡的現狀。

一、首先說背景離鄉,說到底還是手裡沒錢。現在生活成本都在提高,農村養個孩子也很不容易,農村教育資源有限,人們不得不把孩子送到縣城讀書,享受相對好的教育資源,以便以後能出人頭地。(在農村為了孩子,家長們不得不尋找更多掙錢途徑,或多種幾畝地,或出去進入農民工的行列)

二、現在農村裡青年勞動力都基本斷層了,還能安心下來種地的人們差不多年齡段都在40歲左右及以上,他們文化程度都不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相對慢,所以種地或做農民工是獲取勞動價值最直接的方法。

三、國家在三農問題上做出許多舉措,比如在農民方面,我們村人們去年接受了相關培訓(如:培訓女人們做烘焙、理髮,男人們如何科學種地等)這裡也引出來一個詞,叫職業農民。參加培訓還有米麵油的贈送,人們也都十分願意參加。(不論人們奔著那個角度去的,確實提高了相應能力)那麼這樣科學種地,提高了產量,若市場再給力,或許農民手裡錢就多了。

四、另外說到市場,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農民手裡的產品,銷售渠道還是比較單一,比如:賣到指定的蔬菜收購點,獲得收益。這樣好多自主權就沒辦法落到農民自己手裡,若多方面開展銷售渠道是不是會更好呢?假如,讓農村加入到線上線下的渠道中,當然,也有該軟件,如×村淘,但是卻沒有把農民手裡的產品渠道打開。農民關心的無非就是產品賣個好價錢,本錢不能賠進去。電視廣告上都能看到×××扶貧項目產品,我的想法是單獨做一款有關農產品專欄介紹的軟件,從科普種植方法、提高產量、售賣渠道等角度編程,讓農民學到知識的同時,也能獲得銷售渠道。信息化的普及我們應該讓農民實實在在認識到享受到體會到。

希望農民腰包鼓起來,不在困在“難”上。






鄉村娃小趙


我就是農民工,今年36歲,從老家偏遠山村來到天津,打工打了塊二十年,通過自己的努力總算在天津買車買房安家落戶了,我看了一下老家的情況,20歲到60歲的人基本都在各城市打工,都舉全家之力在縣城或者大城市買了房子,小孩基本都去城市上學,往後我們這一代人都不可能回老家長住了,只要是在外邊安家落戶的人家裡有老人的每年過年回去一趟,沒老人五年十年才回去一趟到下一代更不可能回老家了




繼續孤單15342446


你好!我是農村芳哥,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農民之所以會背井離鄉出去打工,大多也是迫於生計,所以只有解決了農民工的生計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今年這個疫情發生後,很多農民工都滯留在家裡了,剛剛疫情緩解,在工廠上班的基本都已經復工了,目前只有在工地上班的開工慢點,有些還在等著復工通知,我堂叔就是常年在建築工地上裝模的,現在還在家,他是個閒不下來的人,這些天沒事,把家裡上上下下,裡裡外外都打整了一遍,前天去他家時,他就說,“這沒事做怎麼得了呀!“堂叔快五十歲了,有個二十四歲的兒子還沒有娶妻,所以堂叔還要賣力*工才行,將來兒子娶妻生子還要大把的錢要用。

我之前一直在外打工,今年決定留在家裡,親戚朋友都問我,在家幹嘛?孩子還那麼小,以後上學呀,要錢用呀,怎麼不趁著年輕多給孩子存點錢。其實我也是左右為難,去打工吧!又不能很好的陪伴孩子,不去吧又賺不到錢。

所以我覺得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背井離鄉的問題,只有大力發展農業,讓農民能夠在依靠土地賺到錢,農民的生活水平能夠與城市人相當,農民才能真正的安居樂業,享受田園生活。


農村芳哥


從大年初一到現在,我們家五口人,四個大人,一個上學前班的孫女,按說負擔並不重,生活費最少也得每天七八十,每月得兩千四,電費得三百元,老伴拿藥每天得五十元,我月得一千五,小孩上學前班每月最少500,亂七八糟就得5000元。一年開銷六萬,加上一輛汽車三四萬,自年開銷十萬,如果不去打工,困在家裡,都能把人困死,所以根本上解決農民背井離鄉的問題,農民種糧是解決不了的,必須增加農民收入。


wangxingkong


我們山東煙臺市,農村農民在家有地,有果樹,在縣城裡,鎮上或村裡有工作,晚上開車回家住或在城裡住,基本上不用千里之外去打工,現在都機械化種地也不累了,這就是解決的辦法,發展工業,特別是鄉鎮,農村企業,在家門口能掙到錢誰願意拋下妻兒老小的去外地,


老王150236677


背井離鄉的農民大多都是農民工。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實現農民工的就近就業。

隨著這幾年國家的基礎設施的完善。一二線城市的結構調整和產業的轉移。必須說的是,這個情況事實存在,農民工很多都在家門口就近消化了,不需要再跑很遠去工作謀生了。我接觸到的農民工和我家裡的一些親戚從18年初就在本縣上班了,縣裡從去年起就多了很多廠子,在這些廠裡上班,一個月大概3500-4500左右,而且保三餐食宿,有五險一金,人都是會算數的,算來算去在這些廠裡上班,比在沿海地區上班要划算很多,最重要的是顧到了家庭,起碼自家孩子不再是留守兒童了,所以很多人就選擇了在本地上班。

疫情期間,在家裡沒事分析了一下這個問題,覺得這是我們國家的又一個發展趨勢。

第一,農民工返鄉潮和經濟的大環境有關,是市場的選擇。一線城市和其城市圈,這些年吃了太多改革的紅利,富集了太多的資源,確實很有競爭力。但近些年的房價和房租瘋漲則大大的削弱了這種競爭力。當大家都在集中討論一線城市的房價上漲是否會導致人才流失時,我心裡就想,不管人才是否流失,大規模的企業出逃是肯定的。因為房價和房租上漲,最終會攤派到企業頭上,房價和房租上漲,影響的不止是個人,還有廣大的企業。為了躲避飛漲的人力成本,很多企業肯定願意選擇下沉到3-4線的地方。

第二,產業從沿海轉移到中部,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幾天的事,也不是幾年能完成的,需要政策的支持。希望從產業轉移中分一杯羹的人,需要及早佈局。

第三,即使是產業在發生轉移,能轉移的產業也是有限的。只有那些真抓實幹,渴望接受轉移產業,而且有一定基礎的地區,才有資格接受轉移的產業。我家鄉處於中國的中部,是人口密集的地區,勞動力豐富,而且近些年縣裡面對招商引資和基建十分重視,所以我們能吸引到一定的企業;人口資源不足,或者經商環境差的地方,未來依然不樂觀。

第四,對個人來講,轉移的產業大部分都是製造業,製造業從業者,且對在外漂泊感到疲憊的人,可以考慮回家就業。不在製造業中的人,比如金融互聯網行業的人,可能還是要呆在大城市,因為這些產業只有在大城市才有存在環境。

喜歡的可以先關注


貧娛渡半生


大家好,我是海南老駱,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非常樂意回答這種問題。

先回答第二個問題:歸田園居和背井離鄉的有嗎?

有。本人就是曾經背井離鄉十多年,現在迴歸田園的人。現在我一半時間在農村,一半時間在市裡或工地。我們村小組425人,長期在農村生活的18人。外出者除了年輕人,青壯年大多數在市裡買地蓋房,戶口還在村裡,市裡到村裡幾十里路,而且有房子,這種可能不算背井離鄉吧!。真正的背井離鄉我見過,以前在廣東,每到春節前,冒著寒風細雨,攜妻抱子的廣西返鄉摩托車隊就是真實寫照。還有廣州火車站提著大包小包的返鄉農民工……

第二個問題:如何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背井離鄉的問題?

我從安居,樂業,醫療,教育,養老四個方面來分析。因為這五個問題得不到滿足,所以農民才會背井離鄉。如果把這五個問題解決了,就不存在背井離鄉的情況了。

第一:安居。我相信我國的農民在農村,大多數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房子,而且大部分都建得非常漂亮。這個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第二:樂業。我們國家人多地少,要命的是以前國家為了發展工業,農業對工業補貼太大,現在工業已經發展起來了,農業的政策還沒有調整過來,導致農產品價格低,小面積小規模種養業虧本,大面積種植投入大風險大。所以農民只能放棄農業,背井離鄉去工業比較發達的城市謀生。

要解決這個問題。第一,國家要調整農業政策,對農業加大投入,對農產品價格補貼,使農產品和工業品的投入和產出相差不大,使農民在家種地和外出打工的收入相當,這樣農民就不會捨近求遠背井離鄉到外地謀生了。第二,在工業發達的城市,特別是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地區的農民工,在工作,住房,教育,醫療,養老方面,給予和城市居民同等待遇,使農民工既來之,免受背井離鄉之苦。第三,要有計劃的將一些工業從工業發達地區搬往工業落後地區,讓農民可以就地就業。

第三,醫療。現在城市有醫保,農村有合保,雖然有點差距,但不是很大,在農村的農民也能接受,醫療問題已經不是背井離鄉的原因。

第四,教育。這個問題比較要命,現在農村的學校幾乎撤銷完了,剩下的也是師資很差的學校,老師人數比學生人數多的農村學校比比皆是。教育資源向城鎮傾斜,也是大多數農民往城裡擠的原因。

要解決這個問題,第一要教育均衡化,使每個學校的師資設備平等。第二學校要備有接送學生的車輛,讓學生自行上下學,因為要接送小孩上下學,全國浪費了很大的勞動力。

第五,統一養老待遇,同樣是為了國家的發展作貢獻,城鄉的養老待遇也要同等對待,這樣農民就沒有必要拼命要變成城市人了。

現在國家也開始了對農業的投入,在農村生活和在城市生活也慢慢接近,農村也已經通水通電通路,在我們村,在農村居住的人和在城市居住的人的工作幾乎一樣,大多數是司機,水電工,建築工,維修工,摘果除草截技等農活,唯一的差別是城市買菜和小孩上學方便。

隨著國家對農村的投入,我相信,以後的農村會越來越好的。


海南老駱


智力考試。[呲牙]太多的方法了,大家都知道。


昔日的港灣


主有發展機械化,合併農村土地,水田,發展大塊土地面積耕作。股份制或公有制!可以考慮一下。不然小田制,怎能提高生產力。怎能實現機械化?


隨意無隨


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的背井離鄉!大方向應該是如下。1按過去重建小學初中,鎮級高中,2集中不願種養荒田地,按現在的中央和地方補貼轉變成工資,執行農民工集體員工化,逐漸實行機械化,種養加工,既保證就業又保糧食,菜籃子,每個村都要建,逐步完善三到五個集中居住新農村宜居鄉村,3把到村級公路修成最少4車道,有條件建輕鐵火車,完善鄉村醫療體檢,做到不到大病也能檢查。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