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國人不出門,世界瞬間變冷清,正視自身影響,不卑不亢

《紐約時報》打臉言論,實在讓人無語,中國管控疫情封城就是破壞人民自由,意大利控制疫情封城就是做出了極大貢獻,這樣的雙標實在可笑至極。

我們一直在追尋一個更好的世界,但面對這樣經常雙標的事,我不由得思考,我們到底應該走向怎樣的生活才叫做美好?

一國之變,影響世界

這次疫情的突擊,讓我們留在家裡過了一段日子,想想往日的冬季,我們走家串戶,也會拖著行李去世界各地,形成節假日人群眾多的景象。那些時日我們少不了見到一些評論說人擠人的旅行毫無意義,抑或是走到哪兒都是中國人的身影。

或許那時有人覺得吵鬧了?現在呢?太多新聞讓我們看到,當中國人不再出行,世界會變成怎樣?

一旦中國人不出門,世界瞬間變冷清,正視自身影響,不卑不亢

據報道數據顯示,濟州研究院2月初對疫情帶來的損失情況進行推算,若疫情持續至6月,年度遊客減幅最多將達350萬人次,經濟損失1.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88億元),相當於2018年濟州旅遊產業銷售額的23%。

1.5萬億韓元對濟州島的經濟和民眾收入來說是一個怎樣的概念?而這些都是中國人出行帶來的收益。

隨著世界全球化腳步的加深,在外消費的各種市場都已經打開,對於不少國家來說,旅行業帶來的收入在國家收入裡所佔比例還不小。另一方面,中國人口眾多,如今社會發展,大多數人都有了一定的經濟能力承擔起旅行的開支,或遠或近,所以對很多國家而言,中國人的出行消費給他們帶來了十分可觀的收益。當中國人一旦不出行,這給他們帶來的損失可想而知。

一旦中國人不出門,世界瞬間變冷清,正視自身影響,不卑不亢


一旦中國人不出門,世界瞬間變冷清,正視自身影響,不卑不亢

就像泰國,照數據顯示,2019年泰國接待遊客高達3890萬次,旅遊業產值佔該國GDP的18%,如今受到重創,泰國會損失多少收入?!

一旦中國人不出門,世界瞬間變冷清,正視自身影響,不卑不亢

普吉島網紅酒店也變冷清了吧

不說亞洲地區,據數據報道,中國遊客是澳大利亞黃金海岸最大、最有價值的入境遊客,單單在2019年的消費就高達16億美元。(以上數據均查自網絡)還有新西蘭也受到了影響。

一旦中國人不出門,世界瞬間變冷清,正視自身影響,不卑不亢

澳大利亞凱恩斯


一旦中國人不出門,世界瞬間變冷清,正視自身影響,不卑不亢

新西蘭皇后鎮

如今,當中國人閉門不出的時候,全球開始直接真實地感受到中國遊客數量急劇下降的各種影響。 很多景區幾乎成為冷清的空地,現在去巴黎老佛爺商場可以直接享受包場的待遇,網友戲稱蒙娜麗莎也要失寵了。

一旦中國人不出門,世界瞬間變冷清,正視自身影響,不卑不亢

出境旅遊人數大降,隨之受到影響的便是這些和旅遊息息相關的行業,酒店、航空、餐飲、娛樂......

這段特殊時期,不僅是世界各地,也是我們自己,直面自身影響的時刻。

看到影響該是如何?

這樣的影響出現在我們眼前,你的第一感受是什麼?我相信,無論有些什麼感受,其中必然有對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不斷提升的認識,中國人在世界上的消費力不容小覷的事實認定。

看到這樣的影響力,我們自己該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尤其是當我們的影響力在增強,某些人士就不樂意了,將雙標進行到底,面對這樣不公平的對待,我們又該如何面對?

事實說明當中國人閉門不出,世界各地都受到影響,這不僅反應了中國人民的經濟實力、消費觀念,也反應了中國人民看世界的好奇之心。但除此之外,我們也應該由此體會到什麼是全球化,不再是單純在理論的知識點上去理解,而是真正感受到全球化的真正影響。

它就是蝴蝶效應,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將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而我們,整個地球上的我們,越來越緊密相連了。所以,這次我們看到的是中國的影響,但事實上,我們應該反向思考,我們又會受到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什麼影響?以及,我們的影響在世界上會帶來怎樣的反饋,我們又該怎樣去面對這些反饋。

《紐約時報》的態度是一種反饋,他們將無恥的雙標毫無顧忌地表達出來,而我們必須找準態度去面對這樣的反饋。

一旦中國人不出門,世界瞬間變冷清,正視自身影響,不卑不亢

當然,也有很多國家看到了中國抗擊疫情的犧牲和奉獻。建國以來,中國一直堅持獨立自主、和平發展,堅決捍衛國家主權,決不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這樣的態度,是我們每個民眾都應該放在心裡去身體力行的,我們普通老百姓能做的便是面對國外的一切態度,不卑不亢。

疫情期間,有不少來自國外評論的信息,面對這些信息,我們都應該不卑不亢去面對。

或許在疫情結束,當我們走向世界,繼續我們的旅行計劃之時,還會遇到一些不懂尊重的人與事,在檢討自身沒有冒犯的言行後,我們應秉持不卑不亢的態度;當出現居心叵測或惡意中傷的言行,我們也該不卑不亢;當遇到無知和愚昧的評價與判斷時,我們依舊保持理智,依舊不卑不亢,不受他人認知的影響來左右我們自身的為人。

我們到底應該走向怎樣的生活才叫做美好?

回答這個問題不容易,可是,我希望活著的每一天,這個世界都是友好的,多元、平等、互相尊重、消除隔閡,真誠地接納與自己不同背景的人。就現狀來看,要實現這樣的世界或許還有漫長的路,但有所期待,才能有所作為,不是嗎?

希望這世界的某些人士,少一些無恥雙標,多一些善意和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