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增產增量,防護服,口罩,測溫槍這些物資為什麼一直緊缺?

目前,防護服的生產供應已經由十分緊缺轉為能夠滿足需求。針對防護服的供應狀況,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4日的最新表態給外界服下一顆“定心丸”。相比防護服,國內另一種緊俏防疫物資——測溫儀仍然處於供不應求的情況。防護服、測溫儀都需要哪些原材料?為什麼增加供應這麼難?

根據工信部最新公佈的數據,2月1日,全國醫用防護服產量僅為2萬套,目前產能已經成倍擴張。產能暴增的背後是大量防護服企業的加班加點和相關企業的轉型投產。安徽富美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林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隨著工人返崗以及原材料供應的加大,該公司防護服日產能已由原來的800套提升至近5000套。


不斷增產增量,防護服,口罩,測溫槍這些物資為什麼一直緊缺?

已有多家服裝、紡織業的上市公司發佈公告,宣佈開始生產醫用防護服,如紅豆、水星家紡、報喜鳥等。此外,一些企業也轉產醫用隔離衣,緩解市場供應。2月3日國資委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會議後,中國化工集團曙光橡膠工業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緊急研發轉產醫用隔離衣。曙光院擁有軍用防化服阻隔材料技術和製備工藝技術的基礎,也擁有一整套設計、裁剪、製作隔離衣的生產設備,以及大批熟練工人。當前,曙光院具備日產2000套醫用隔離服的能力。由於目前全國防護服的產能正在節節攀升,加之國內疫情正得到有效控制,工信部近日表示,中國是防護服生產的大國,鼓勵國內防護服的生產企業積極對接國外需求,按相應標準規範生產出口。

相比防護服,測溫儀市場供應仍然緊俏。根據阿里巴巴國際站公佈的數據,測溫儀在全球範圍內也是僅次於醫用口罩和洗手液的熱門商品,近30天,測溫儀市場需求增速達4306%。河南一家小型企業的負責人:政府要求復工復產企業必須為員工測體溫,“但要買20把紅外額溫槍把我難倒了,耽誤好幾天的復工時間,最後只能買500多元一把的”。

隨著2月中旬復工復產和返程高峰,企業、小區、餐館、超市乃至菜市場都對紅外測溫儀提出了巨大需求。目前,國內測溫儀最大的幾家生產商——九安、魚躍等均已表示正在全力擴產。九安公司表示,額溫槍日產已突破1萬臺,對比去年同期,產能足足提升3倍左右。魚躍醫療也對外透露,公司額溫槍2月份內10天的產量就超過公司過去3年的產量。

對於防護服和測溫儀生產者而言,雖然生產的商品天差地別,但都遇到了同一種問題:上游原材料的供應不足成為制約生產的最大瓶頸。

對醫用防護服而言,最核心的原材料是兩種:面料和密封條。作為醫用防護服,既要能保護醫護人員免受有毒有害的液體、氣體或具傳染性的病毒和微生物侵襲,又要穿著舒適,在具備阻隔性能的同時,還要具備透氣性、抗菌性及防致敏性,不得危害人體健康,這就對防護服的面料提出極高的要求。

目前,全球醫用防護的面料大多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和聚烯烴材質,均為高性能聚合物,具有較高耐水壓性能,能阻隔細菌病毒,且有一定的透氣性。江蘇吳江塗泰克紡織後整理有限公司是中國防護服主要的原材料供應商之一。該公司表示,“平均來說,一套防護服需要2.5米的原材料。我們目前的日生產能力為7萬米,可以用於製造2.8萬套防護服”。但即使像塗泰克這樣的企業全力生產,製造的面料也只能供應湖北日均25萬件防護服的1/10。

為緩解防護服原材料的緊缺問題,如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也在幫助企業全球“掃貨”。2月5日,阿里巴巴開通“防疫直採全球尋源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全球商貿及生產企業上傳的醫療物資供應信息,將與平臺發佈的需求信息匹配,最大限度尋找貨源、擴大產能。

除面料供應依然緊張外,由於醫用防護服的接縫處需要用專業膠條進行處理,以有效防止病毒等從接縫位置穿透,將密封條熱壓在接縫處的壓條機開始“一機難尋”。2月9日,工信部官網發佈徵集壓條機的公告,稱缺少壓條機是制約醫用防護服增產擴能的瓶頸。經過一段時間緊急調配,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羅俊傑4日表示,現在壓條機的供應已經階段性滿足醫用防護服生產的需要。

相比防護服,測溫儀雖然看著體積不大,但需要的零部件有上百個,其中紅外傳感器和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單元,或芯片)是最稀缺的。北京康鉑醫療公司(Comper)生產的紅外額溫計此前一直在海外銷售,近日取得相關資質開始全力為北京供貨。該公司表示:公司目前的日產能已經攀升至3000臺,但全力投產是可以達到日產1萬臺的,主要還是卡在了紅外傳感器供貨不足,這也是行業目前的普遍問題。

不斷增產增量,防護服,口罩,測溫槍這些物資為什麼一直緊缺?


深圳一家紅外測溫儀廠商負責人周先生:國內測溫儀的紅外傳感器主要來自德國海曼、瑞士泰科、比利時邁來芯,以及中國臺灣的眾智和上海燁映等公司,其中臺灣眾智的供貨量是最大的。周先生表示,此前一個紅外傳感器售價也就幾元錢,現在能被炒到70到90元。芯片原來也是幾元錢一個,現在也被炒到50到60元,加上其他原材料的漲價,出廠成本價幾乎將近200元,“這前提還是你能拿到貨”。杜涵表示,傳感器屬於芯片行業,從原材料、工藝、封裝到最後的質量把控都有較高要求,國內廠商生產的產品穩定性、一致性和精準度與國外廠商相比還是有差距的。。。。。

平時感覺我們什麼都不缺,但是一場疫情的考驗過後,我們發現什麼都缺。需要考慮的是我們缺什麼!我們需要的是掌握核心技術,所以當下如何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希望我們要在國家層面開始,以各類型企業為基礎,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為中國經濟更好更快發展注入更為強大的動力!

如果喜歡木木,請大家關注木木,木木每天為大家更新消息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