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自疫情發生以來,很多寫給孩子的“冠狀病毒”繪本,一夜之間傳遍網絡,獲得眾多讚許。以漫畫作者安瀟為例,其作品自發布以來,累計已獲得1500萬閱讀量。安瀟曾表示,這個繪本之所以被喜愛,是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安撫孩子情緒的新思路。


為什麼主要承擔娛樂教育任務的圖畫書,還能發揮治癒功能,讓陷於困惑煎熬的孩子,得以完成精神療愈?


繪本當然沒有神聖到驅趕疫病,但它也絕不軟弱無力,自有它承載的東西。


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安瀟的作品《寫給孩子的新型冠狀病毒繪本》

(滑動查看更多)


圖畫書是


像安瀟一樣,在災難發生時,投身於繪本創作的人並不在少數。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的副教授嚴淑珍,就是其中之一。


2001年9月11日,當恐怖份子劫持客機,撞上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塔時,嚴淑珍正在上班途中聽著廣播。她的心情瞬間沉入谷底,卻沒想到回家後,迎接她的是另一場風暴:當時才四歲的女兒一見到她就大哭:“壞人會不會來抓走我?我們家的房子會倒嗎?”

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原來女兒因為看著電視新聞主播以緊張的神情語氣,放送著911事件現場。加上家中成年人不停的哭泣,女兒竟也感染了恐懼情緒。


身為幼教專家的嚴淑珍思索著,該如何告訴孩子,這起恐怖襲擊是怎麼回事兒?以及該如何安撫她?


一個靈感突然萌發了。她拿起筆,又在上網挑選了很多救災照片,臨時決定為女兒「寫一個故事」:


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救難英雄包括醫生、軍人,以及搜救犬,她將這些照片快速蒐集起來,做成了一本電子圖畫書。當晚,靠著這本作品,嚴淑珍向女兒說明了911事件的經過,並不斷向女兒傳達“你很安全,不論發生什麼事,媽媽都會保護你”的信息。


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故事中也因為救難英雄的出現,大家群策群力協助災後的安頓,女兒也感受到正能量。


你也許會感嘆,圖畫書的創作居然可以這麼自由和隨機應變。不受媒材限制,卻有極大感染力。


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後來,嚴淑珍試著將書傳到網上,收到很多留言:“你的故事有治癒能力。讓我的孩子放下了內心裡的陰霾,變得很平靜。”


讀完留言,她欣慰的同時也開始思索:如果繪本能夠治癒人心,自己應該做更多有意義的事,給更多人帶去幸福…


從那時起,她開始大力推動繪本情緒治療。包括菲律賓風災、美國颶風等,每當災難過後,孩子需要心理重建,嚴淑珍就會為他們創作圖畫書,傳到網上,同時送去災區。


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2017年美國颶風后,嚴淑珍創作了繪本《颶風之後》


讀故事是


繪本治療更早是出現在20世紀初英國與美國,當時醫院為了治療精神疾病,由圖書館員與心理師合作,針對病患,開出書本處方。


這些處方從最初的《聖經》等宗教書籍,逐漸延伸至想象性豐富的寓言故事、繪本等。通常故事裡具有引發情緒的事件和衝突的鋪陳,在故事中安排衝突,帶讀者經歷主角經驗的衝突突,照見自己內心的情緒。這樣的心理治療方式,被稱為“書目療法”。


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廣義的書目療法,不限於小說、繪本等紙本媒介,電影、戲劇都可以是書目療法的處方。只是繪本不論在兒童文學界、心理治療界,是被專家公認“跨國界、跨語言、跨年齡”的最佳媒介。因為圖像是最早的語言,從年幼的孩子到成人,只要是優質的繪本,光是閱讀圖像,往往就能發揮情緒療愈的功能。


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療愈繪本的閱讀方法


在閱讀繪本故事中,孩子的內在會產生三階段的心理現象:認同、淨化、領悟。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透過三個階段的心理運作,讓孩子感覺到被理解,開始能思考問題解決的路徑,而發展出情緒自我修復的能力。


以繪本《這個假期不溜達》為例(內容選自公眾號信誼圖畫書獎),第一個階段的「認同」,指的是小朋友會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繪本中的角色聯繫起來,而感同身受。


故事中:很多動物在這個春節病倒了,為了防止疾病傳染,山民們決定都呆在家裡。這樣的故事,讓孩子馬上聯想到這次肺炎疫情,進而對書中的人事物產生共鳴感。


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淨化」的過程,是在閱讀時,因為故事中的角色分享了挫折、生氣等感覺,因此閱讀者得以釋放被壓抑的情緒而有解脫之感。


故事中:困在雞舍的小雞真無聊,只能跳草垛、睡覺,所有小動物都難掩失望....孩子的內心已隨故事情節,在負面與正面情緒之間起伏,最終得以宣洩掉一些負面情緒。


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領悟」,則是指藉故事角色的遭遇,照見孩子自己的情緒、問題等,最後能思考解決問題的路徑,採取正確的行動來處理自己的情緒。


就像這個故事裡的小動物們,決定在家互相學習別人的拿手技能,最後大家都玩得很開心。由此,孩子們領悟到宅在家裡也可以找到樂趣,度過有意義的時光。


當前這場疫情,勢必會在人們的生活和心靈中留下延綿久遠的餘震。然而面對災難,面對生活的失序,孩子們該如何去理解這些,如何獲得心靈的撫慰呢?也許繪本里正藏著答案。


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Reading to Healing

治癒繪本推薦


1. 寫給孩子的“冠狀病毒”繪本,

用它解釋正在發生的一切


2. 這個假期不溜達,

教孩子發現宅家樂趣


3. 給孩子的疫情圖鑑:

地球是一顆病毒星球呀


4. 繪本《等爸爸回家》:

致敬戰“疫”醫護人員


點擊圖片,發現更多好書

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原來,繪本還有治癒創傷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