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刷《楚門的世界》:解析藏在其中的“擾亂事件”和“兩扇門”

文|如雙

《楚門的世界》於1998年6月1日在美國上映,因為極佳的創意,1999年獲得了第71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而飾演楚門的金凱瑞也因此獲得了第56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影片目前在豆瓣積累了93萬+的評價,評分高達9.3分。

影片講述了一檔真人秀節目的主人公楚門,他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桃源島,30年來,他身邊所有的事情都是被安排好的,他的親人和朋友全都是演員,都是按照導演的要求在演出,但是他自己對這一切卻毫不知情。經過一系列的事情後,楚門發現了一些端倪,並最終為了尋找真相和自由,鼓起勇氣走出了這個人為製作的桃源島。

電影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平凡小人物從出生到30歲這幾十年的時間裡,是如何在自己毫無所知的情況下成為了真人秀的主角,又成為了享譽全球的電視明星,但也是在無形中,被剝奪了人身自由、個人隱私、尊嚴和選擇,成為供大家娛樂消遣的“小丑”。

我們知道,一部好的電影,就是在講述一個好的故事,情節必須能夠打動觀眾,能夠不斷地勾起觀眾的興趣,還要讓觀眾在觀影后受到啟發、有所收穫,觀眾才會在觀影之後對其讚不絕口,影片才會在歷經幾十年後仍然讓觀眾念念不忘。

而《楚門的世界》這部上映二十幾年的電影之所以經久不衰、好評如潮,除了電影本身極佳的創意外,其中的劇情設置和安排也功不可沒。本文將通過“擾亂事件”及“兩扇門”來解析《楚門的世界》中的劇情發展,以此來告訴大家為什麼這部電影能夠這麼深入人心,在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後依然深受觀眾好評,成為當之無愧的經典。

再刷《楚門的世界》:解析藏在其中的“擾亂事件”和“兩扇門”

《楚門的世界》豆瓣評分

“擾亂事件”及“兩扇門”是什麼?

  • “擾亂事件”是什麼?

簡單來說,“擾亂事件”就是會擾亂你原來的生活,讓你離開原本平靜的生活,不能按照原來的特定生活下去的事件。比如:

①半夜突然接到前任的電話;

②突然被領導叫去辦公室;

③汽車半路拋錨;

④突然中了彩票;

⑤目擊了一場兇殺案;

……

在電影中,“擾亂事件”有大有小,但是必須是迫使電影中的角色改變他們原來特定的生活。而改變,往往讓角色動起來,只有角色動起來,電影就有了向前發展的推力。所以說,“擾亂事件”之於電影,就像釣魚的餌,告訴觀眾後面有事情要發生了,讓觀眾充滿期待,好奇心也瞬間被勾起,讓觀眾有了往下看的興趣和慾望,進而推動了劇情的發展。

  • “兩扇門”是什麼?

簡單來說,兩扇門負責把三幕情節連接起來,“三幕”則是指開頭、中段和結尾。開頭進入中段、中段進入結尾之間各有一扇門,也稱之為“無法折返的門”。

第一扇門:即第一幕到第二幕,就是從開頭進入中段。為了通過第一扇門,必須設置一個場景,讓主角面對一系列的問題、障礙或衝突,也就是說,穿過了這扇門後,意味著第一扇門關閉了,主角再也回不到原來的生活。

第二扇門:即第二幕到第三幕,就是從中段進入結尾。在這裡,主角將延續第一扇門遇到的一系列問題、障礙或衝突,只是主角遇到的問題和障礙步步升級,和對手的衝突漸漸加劇,持續到後面,就是到高潮的部分。因為某個原因,通常是因為一條重要的線索或者信息,主角會跟對手做個了斷,藉此將故事快速拋向結局。到這裡,主角順利穿過第二扇門,並且面對最終的選擇和結局,讓故事結束。

“擾亂事件”讓主角動起來,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勾起了觀眾的興趣,從而一步步推動了劇情向前發展;“兩扇門”讓主角在處理問題和障礙、跟對手的衝突中加速情節的發展,讓情節更加複雜和跌宕起伏,讓觀眾跟著主角的情緒波動起伏,讓觀眾在觀影中有所啟發和觸動。由此可見,“擾亂事件”和“兩扇門”在劇情發展的作用何其重要。

這就是美國作家詹姆斯·斯科特·貝爾經過總結分析後,提出的“擾亂事件”及“兩扇門”理論。

再刷《楚門的世界》:解析藏在其中的“擾亂事件”和“兩扇門”

楚門經典的問候語

引入“擾亂事件”及“兩扇門”概念,解讀《楚門的世界》中的“擾亂事件”“兩扇門”分別是什麼:

  • 擾亂事件:“楚門在街上碰到了已經逝世十幾年的父親,當他想要靠近父親的時候,父親突然被架走了”這件事擾亂了楚門的正常生活,讓他的內心留下了一顆懷疑的種子;
  • 第一扇門:開頭進入中段,楚門要開始面對的一系列問題、障礙或衝突,有了開頭的鋪墊,在這裡編劇設置了一個轉折場景,結婚照上,楚門看到妻子右手食指和中指交叉,這個手勢意味著妻子在懺悔,在這裡楚門開始對曾經懷疑的一些細節重新產生疑慮,並做出一系列事情。這讓楚門再也沒辦法回到原來的生活,也就是說,穿過了這扇門,門第一扇門也就關上了;
  • 第二扇門:從中段進入結尾,劇情在飛速的發展,楚門會在這裡做個選擇,是繼續留在桃源島享受安穩平靜的生活但沒有自由,還是去外面面對未知的一切但卻可以擁有自我,影片將藉此快速拋向結局。

下面我就一一展開,詳細解讀:

  • 《楚門的世界》中的“擾亂事件”

影片一開始講述了主角楚門在一家保險上班,因為工作需要去坐船,可是他根本不敢上船,剛剛走上橋,便覺得頭暈目眩,以致只能退回來,顯而易見,楚門怕水,原來是小時候跟著父親出海,目睹父親遇難去世,這個事情,讓楚門一直很自責,於是留下了怕水的心理陰影。

可是這個已經過世了十幾年的父親,以流浪漢的身份在街上被楚門撞見了,當楚門想要靠近他,與他相認的時候,父親突然被一群人架走了。而這個場景正是影片給楚門製造的擾亂事件,這件事擾亂了楚門的正常生活,從此讓楚門對於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些事情產生了懷疑,楚門不得不去做點什麼事情來驗證心裡的疑慮。

這個“擾亂事件”的發生,勾起了觀眾的興趣:影片會怎麼圓父親去世的這個謊呢?楚門後面要怎麼做?楚門什麼時候才會發現自己身邊的事情都是虛假的?他發現後應該會怎麼選擇呢?面對這些障礙和衝突楚門會怎麼做呢?最後楚門能夠走出桃源島嗎?這個“擾亂事件”儘管還沒有讓楚門直接面對沖突,但是卻推動著電影的情節繼續往前走。

當楚門心裡開始產生懷疑,並且做出一系列事情後,克里斯托弗為了打消他的疑慮,讓馬龍在勸解楚門的時候,表示楚門之所以做出這些異常的舉動,原因是楚門的父親,為此,他找到了楚門的父親,並表示楚門的父親之前是失憶了。接著就出現了父子相擁而泣的場面,在這裡,對於楚門來說是真情流露,但是對於觀看真人秀節目的人來說卻只是一場感人的戲,看完我們不禁為楚門唏噓。

這個事件造成的小衝突進一步推動著情節的發展,楚門想要找到真相的道路並沒有想象中的一帆風順,當身邊的人都在跟他打太極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事情被披露,觀眾的好奇心也逐漸在增大,楚門會找到真相嗎?楚門能夠走出桃源島嗎?帶著好奇和疑問,觀眾渴望能夠迅速看到後面的劇情。

接下來,楚門仔細留意了自己身邊的人和事,發現了一系列的端倪,加深了心中的疑慮,當他想要去求證、尋找答案和真相的時候,發現身邊的人都在跟他打太極。電影到這裡,楚門表面上暫停了尋找真相的目標,可是他心裡依然存在著疑慮,只是他還欠缺一個促使他去挖掘真相的巨大沖突。


再刷《楚門的世界》:解析藏在其中的“擾亂事件”和“兩扇門”

婚紗照上妻子交疊的手指

  • 《楚門的世界》中的“兩扇門”

第一扇門:有了開頭的鋪墊,為了後面情節更好的發展,影片很巧妙的設置了兩個場景,為楚門打開了第一扇門。

第一個場景:楚門看到結婚照上妻子的食指和中指在交叉,這樣的手勢在基督教代表著行欺騙之罪時祈求上帝寬恕,意味著妻子在懺悔,表明妻子其實並不願意和他結婚,而平時妻子對他所做的事、所說的話,就全都是虛假的、違心的。也開始反應過來為什麼天空中下雨的時候只對著他下,日常裡揮手即停的車輛,以及假電梯後的工作人員,為什麼都在圍著自己轉,甚至初戀女友當初說的那幾句話是什麼意思。

如果之前的一切懷疑都被好友馬龍的勸解打消,那麼楚門在看到妻子懺悔的手勢時,才真正意識到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事情也並沒有完全地解釋得通。從這裡開始楚門真正意識到自己身邊全部都是假象,也是從這個場景開始,楚門開始留意起發生在他身邊的事情,那些日復一日重複的人和物,彷彿一切都在以他為中心圍繞著他轉。

第二個場景:楚門開著車子等著家門口,載上妻子,卻發現在同一個路段,之前還塞車,再過來的時候卻暢通無阻了,好不容易過了橋,卻發現前面出現了核洩漏事故,原本他已經相信了工作人員的說辭,可是工作人員的最後一句話卻讓楚門察覺出了異常,為什麼連一個陌生人都對自己瞭如指掌?當楚門被送回家後,質問妻子是不是同謀,妻子卻仍然做著很奇怪的事情,就像電視上的人在打廣告一樣,心情欠佳的楚門上前逼問妻子,她在做什麼,在跟誰說話的時候?妻子卻開始哭了起來,並開始對著攝像機求救。

這兩個場景一步一步加深楚門探索真相的決心,很巧妙的讓楚門穿過了第一扇門。結婚照上交叉的手指及陌生人輕易地叫出楚門的名字這兩個事情間接的把楚門心裡的疑慮聯繫到了一起,知道自己生活在一個充滿謊言、沒有真實的世界裡,楚門會怎麼做?而克里斯托弗看到楚門已經發現這些破綻後,會以什麼方式繼續迷惑楚門,打消楚門心裡的疑慮呢?劇情緊湊跌宕起伏,步步加深的衝突讓觀眾迫切地希望往下看。

克里斯托弗不負眾望的使出了絕招,設置了楚門父親復活的劇情,並稱之前是失憶了,於是父子倆深情相擁,喜極而泣,而電視觀眾們則跟著楚門感動著哭了,電視節目收視率又達到新高。然後楚門的生活彷彿又回到了正軌,而節目則安排了一位女士來到楚門的公司,打算替代楚門的妻子。

影片到這裡,正當大家都以為楚門打消了離開桃源島的念頭的時候,楚門卻不見了。直到這裡,楚門才真正直面衝突,隨著這些衝突的不斷加劇,第一扇無法折返的門也就關上了。劇情在飛速的發展,當大家都以為楚門因為父親的迴歸而解除心中疑慮的時候,第二扇門在此時恰到好處的打開了。

再刷《楚門的世界》:解析藏在其中的“擾亂事件”和“兩扇門”

第二扇門:跟第一扇門一樣用了兩個場景,讓主角直面衝突,將影片從高潮推向結局。

第一個場景:導演看到楚門在海上駕船打算離開桃源島的時候,內心是震驚的,他力排眾議讓工作人員加大風暴。而楚門把自己用繩子跟船綁在一起,要跟船共存亡,船被吹翻了,楚門也掉到了海里,當大家都緊張地關心楚門是否會死去的時候,克里斯托弗心軟了,下令停止了風暴。

第二個場景:駕船碰到邊界的時候,楚門走上臺階,走到標識著出口的門,克里斯托弗仍然做最後的努力,他仍然試圖說服楚門留下來。楚門揹著身子靜靜地聽著,大家也都在猜測著楚門會做出什麼了斷,是選擇留下來還是選擇離開這個人為封閉的桃源島的時候,在這裡,影片將故事推向結局。

影片到這裡,觀眾的胃口被深深地吊了起來,乃至觀看真人秀電視的人們也在緊張地關注著楚門的一舉一動,看到在風暴下依然保持微笑和歌唱的楚門,人們心痛卻又保持冷漠。看到楚門找到出口,對楚門的去留是矛盾的,他們希望楚門留下來繼續滿足他們的窺探欲,又希望楚門能夠走出這種被監視的生活。這樣矛盾的心理,緊緊的揪著觀眾的心,讓觀眾非常期待著楚門最後的選擇。

這種矛盾又複雜的情緒感染著每一位觀眾,他們迫不及待的等著結局的來臨。隨著楚門那一句熟悉的問候語“假如再也碰不到你,祝你早、午、晚都安”後,第二扇無法折返的門也跟著關上了。

故事終究要結束,影片也要有個結局,所有的衝突都需要得到解決,楚門在跟

克里斯托弗進行一場對話後,瞭解了自己這30年來是生活在一個怎樣的世界,但是“你無法在我腦海裡裝攝像機”的信念讓楚門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離開這個安靜平和,卻又被剝奪了人身自由和隱私、尊嚴和選擇權利的桃源島,開始了尋找自我的人生旅程。

再刷《楚門的世界》:解析藏在其中的“擾亂事件”和“兩扇門”

楚門走向出口,走向自由

總結一下:

再次重溫《楚門的世界》,感受和收穫又有不同,雖然是二十幾年的影片,但是真人秀的題材對於現在來說仍然很新奇和受歡迎的,而且影片的結構、劇情、人物都無可挑剔,是當之無愧廣受好評的一部作品。

而電影中的劇情發展得益於很好的運用了“擾亂事件”及“兩扇門”,正如美國作家詹姆斯·斯科特·貝爾提出來的理論一樣,“擾亂事件”迫使主角離開他特定的生活,引起觀眾的好奇和興趣,而“兩扇門”則把情節有效的連接起來。可見,在影片的情節發展中,“擾亂事件”起到了推動的作用,而“兩扇門”則起到了加速的作用。我們在觀影時,可以通過“擾亂事件”和“兩扇門”來解析一部電影的好壞,評價其是否值得我們花費時間和精力再去重複觀看,因為好的電影不單給予我們視覺上的享受,在一次又一次觀影中,內心受到的啟發和觸動更是不可估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