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教師突然變得很佛系,是教育的境界還是悲哀?

暮春時


你的佛指的什麼?不管不問任馬遊韁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聖賢書?前者是悲哀,後者是聖賢。



雨曦頓悟


在回答之前,我先分享一個真實的事情,你就明白了。

某縣級一中,楊老師是畢業班的班主任,論教學成績那是一流的棒,對學生的要求都很嚴格。領導們都很喜歡他,大會小會的誇他,鼓勵廣大老師跟他學習管理方法,提高業績。

一天上課,下面一個學生的手機嗡嗡的響了,學校嚴禁帶手機,更不用說是在課堂上使用了,楊老師暴怒,把手機要了過來,劈頭蓋臉把男生訓了一頓。當時課堂上男生沒反應,但下課後男生從窗戶跳了下去。

幸虧是二樓,學生腿骨骨折,生命沒有危險,但家長來鬧,不處理不算完。領導們開了大大小小的會,決定嚴懲楊老師,不但要賠禮道歉,還取消了各種評優晉級資格,取消之前所有榮譽,班主任職務也免了……

從此之後,那些以楊老師為榜樣的小年輕們,突然就變的很佛系起來。領導們大會小會的批評,但再也沒有老師會去嚴管了,佛系很好。



靈魂講師


先說一個發生在我女兒班主任身上的故事。

在五年級上半學期的時候,有家長舉報女兒的班主任。

班主任為了讓孩子們有更多的生活經驗,寫好作文,計劃組織一次小規模的春遊。

孩子可以自願參加。

有些家長不願參加,也不想讓其它的孩子享受到這些。

於是,採取舉報來阻止。這個活動在計劃階段就夭折了。

女兒的班主任老師很負責。平時的閱讀、書寫、班風在年級中都是很優秀的。

在各種比賽、活動以及考試中班級都是領先的。

這件事以後,老師心灰意冷,對班級事務也不和以往一樣上心。

為了保護自己,很多活動是能不參加就不參加。

女兒也說過,班裡的學習氣氛一天不如一天,從積極向上轉向了自由散漫。

班主任老師是個負責任的老師。他曾說過,語文的教學不僅僅是坐在課堂上的文章講解,還是一種感受,對生活,對美好事物的感受。

老師曾在班裡舉辦美食節、義賣、讀好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孩子動手、動腦。

得到同學一致好評的同學還可以到老師家去享受老師親自做的美食獎勵。

同學們的積極性和參與感都要爆棚。

但是,這一切在被舉報後,戛然而止。

女兒班主任老師這樣佛系的做法,也是在這樣環境下的無奈選擇,是教育的一個悲哀。

作為一個家長,如何建立良好的家校溝通

  • 1

教育是用真心換真心的事業,構建一個合理、雙向的家校互動模式,信任和寬容是基礎。

在教育過程中,倘若因為某些極個別現象,就對教師群體橫加指責,甚至導致家校合作中斷,最終損害的莫過於孩子的利益。

因此,如果你覺得老師的某些作法不合適時,需要及時和老師溝通。

最好的辦法是直接和老師面對面的溝通,實在是不方便的話也可以電話溝通,而不要通過微信。

線上溝通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缺少了語氣和動作,讓表達變得乾巴巴,少了些情感的溫度,情緒難把握,容易被誤解。

家長要相信老師也會聽取意見,如果沒有采納,也會考慮到您家孩子的特殊情況。

當沒有良好的溝通時,老師的無心之失可能被放大,而家長的焦慮也會時刻在線。

站在不同立場,很難有對錯之分,但家校互動,最起碼的前提應該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 2

釐清家庭和學校的責任邊界。

有些家長抱著“我交了錢就得提供服務”的思維,把孩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片面歸結為老師。這些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家長要把教育孩子當成是自己的事,而不是外包給老師。

遇上問題先想想自己可以怎麼和老師溝通,向老師學習如何教育孩子。

要知道老師每天接觸那麼多孩子,相信這方面的經驗是比一般的家長要多。

另一方面,家長也要知道,您家的孩子您要做最瞭解和最清楚孩子的人,而不是老師。

所以,聽取了老師的意見之後,還要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來教育。

如果遇上了一個佛系的老師,家長怎麼辦?

當老師後退了,給孩子的空間讓了出來。就象是硬幣的兩面,可以讓孩子充分發揮出自我的功能。

當然,你也要做好心理準備,最開始孩子們做的沒有那麼好。但是,要允許他們試錯。可以和孩子們探討,發揮出孩子的能動性來。

最後,我想說,寬容是現代社會的美德。

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難免會有錯誤,家長積極指出即可,不必咄咄逼人……

家長也會因護子心切有些過激舉措,老師不妨多一些耐心溝通,意氣用事終究不是解決問題的良方。

謝謝您的提問,如果有什麼見解和意見,歡迎評論區來討論。


薇姐的育兒客廳


答:教師變得很佛系,絕對是教育界悲哀!身為教師,我來談談老師變得佛系的原因。

一、教師個人原因:首先,由於經濟原因,教師的流動性很大。在其要離開單位之前都會變得很佛系,單純的完成教學任務,不再有任何的追求,對學生基本也是一路路燈,要走的人了,得罪學生幹嘛?其次,不熱愛教育的人當了老師,就是完成任務拿工資,不佛系都難。

二、學校層面的原因:學校沒有制定或者遵守公平的競爭、分配製度,導致老師滿腹怨言,磨滅了心中對學校的熱愛。身為老師,如果不愛學校,便沒有了責任心,基本就是一位佛系教師了。

三、學生層面的原因:作為教師,對學生本來期望值很高,但是在相處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綜合素質太差,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用的時候,基本上就佛繫了。

總之,老師變得佛系,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老師的佛系絕對是教育界的悲哀!


碧海旁的黑馬


教師突然變得佛系是一種悲哀,一個老師什麼都不爭不搶,任由發展,這何其不幸,當初誰不曾帶著一腔熱血,滿心抱負踏入這個行業。

然而經常面對家長們的各種不理解,學生的不懂事,當然這也許只是個例或偶然,但也不乏其例,班主任更是心累。而今的教師也不再單純,活脫一名全能型職業“選手”,上至寫作能手下至“居委會工作人員”皆能手到擒來。

大批大批的年輕教師們只因一句缺乏教學經驗被否定了努力的心血,更無謂評職稱,等來的不過是歲月蹉跎,白髮心寒。

無論是幾線城市的教師那微薄的工資收入何談養活家庭,每月負擔完房貸能維持生計的那已算是超神了,一些偏遠地方教師像“望夫石”般盼望著能發得每年那點年終“大獎”,只怕不得罷了。

教師這個職業既神聖又免不了世俗,桃李天下卻也最悲,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卻不是聖人亦或白蓮,不過大俗人一個,要生活食人間煙火要養兒育女贍養父母,傾盡白頭一生所得不過杯水車薪。

教師的“佛系”,更像是對這個職業的心灰意冷,不爭不搶,盡職盡責,平淡流雲過此生,最悲不過哀莫大過於心死。


BIGwithChoco


你好,我是園丁小妹。

佛系是一種無慾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輕而追求內心平和的生活態度。如果一個教師突然變得很佛系,那肯定在他身上發生了什麼事,令他心灰意冷了。

“佛系老師”對教育的發展有益還是有害呢?

我只是個老師。

從參加工作我對工作一直也是兢兢業業。疫情當前,我們學校也開展了網上指導教學,但是每天佈置了作業,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並不理想。有的學生書寫潦草,有的學生不管對錯、答非所問,還有的乾脆連交都不交。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只能先跟孩子溝通,是不是作業太多太難?還是有別的困難?調查過後再與家長取得聯繫。可是有的家長電話連接都不接,消息也當沒看到。吃了無數次閉門羹……

後來我想了個辦法,作業讓家長簽字,出發點是讓家長起到震懾作用,促使孩子能正視自己的不足,找出錯誤原因,端正學習態度。發信息告訴家長後。有一個家長立即回覆:“什麼事情都讓家長做,留著老師幹什麼?”可能這樣的家長覺得教育他自己的孩子是代替了老師工作,所以心裡不平衡吧。我很無語,心情鬱悶,遇到這樣的家長不想解釋,也不想打嘴仗,面對這樣的家長,我真的充滿了無力感。但是抑鬱過後,又會重新督促學生好好學……哪怕家長不理解,這學生也不能毀在我手上,一定要盡力而為!我們把這種行為稱作“出力不討好”地教育。

是啊,現在各種紅線剝奪了我們的教育權,老師不敢罰,不敢批評,遇到不講理的家長還會惹禍上身,漸漸的“熊孩子”越來越多,“佛系老師”也越來越多了。

但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差錯,我作為一名老師,有義務也有權利去批評教育。既然踏入了教育行業,我不在乎功名利祿,努力工作不是為了得到誰的讚美,而是為了對得起學生,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只是一名普通老師,但是作為一個家長,我真的希望自己孩子的老師不佛系!希望他內心強大,頂得住社會壓力。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什麼樣的老師,換位思考,我就要盡力做一個什麼樣的老師。

我是園丁小妹,期待您的關注!


園丁小妹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何為“佛系”?“佛系”是某一年出現的一個網絡流言行語,後來成為一種文化現象,社會出現了一批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女子等,主要意思是指一種無慾無求、不悲不喜、雲淡風輕而追求內心平和的生活態度。

如果一個教師突然變得很“佛系”,說明他對教育教學工作已沒有了什麼追求,工作好壞、學生成績高低、職稱榮譽,對他來說都已無所謂,每天按點上下班,按時上課,別的教師怎麼做,他也怎麼做,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工作順其自然,只為追求內心的平靜。這類“佛系”教師對於其個人來說,不失為一種做人的境界,但不能稱之為是一種“教育境界”;他在教育生活中按照自已的方式和節奏生活,從人格發展的角度講,也許不是一種“悲哀”,但對教育、對學生而言,應當是一種悲哀。

教師的主要工作是教書育人。也就是說,教師在教書的同時,還肩負著重要的育人任務。要完成育人任務,教師必須首先要做到有理想、有追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和教育學生。每一名學生在其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教師的影響,幾乎在他們身上都能找到中小學時期老師的影子。如果一個老師突然變得很“佛系”,那麼他如何對他的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儘管他可以照本宣科地為學生講一些大道理,但卻說做“兩張皮”,其行為會給學生帶來不利影響。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佛系”老師也一定會培養出一批“佛系”學生,這是不是學生的悲哀?

“佛系”老師是不是一開始當老師就特別“佛系”?我相信,每一個剛剛走向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都是抱著對人生、對教育的美好理想和追求,來到學校、走上講臺的,那麼後來為什麼突然變得“佛系”?

也許是領導在全體教師大會上一次並不公平的批評,讓教師無地自容;也許是在一次職稱晉升中,有人不擇手段地搶佔了本該屬於他的名額;也許是在一次懲罰學生的事件中,自己受到了上級過分的處理……總之,如果在教育生活中出現了與自己有切身利害關係的重大事件,自己恰恰成為其中的受害者,則會導致個別教師產生“看破紅塵”的想法,思想和行為上突然變得“佛系”起來。

在一所學校裡,有一兩個“佛系”教師,可以把它當作個別現象,通過創設積極向上環境和耐心細緻的說服教育,這類教師會逐步得到轉化。如果有一大批教師突然變得“佛系”,那就不僅僅是學生的悲哀,而是整個學校教育的悲哀了。

此種現象應當引起學校管理者的反思。要從根本的學校管理體制、用人體制、獎勵機制、團隊合作、人際關係等方面進行深刻的梳理和挖掘,看一看其中是否有不公平的因素,是否有打擊教師積極性的條款,然後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也許能把這些教師從“佛系”的道路上拉回來,助其順利“還俗”,成為一名優秀教師。

很高興回答這一問題,歡迎“關注”作者繼續交流!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刪除!


王營評教育


混蛋提問,還有混蛋隨和!老師有粹死的,有被學生殺死的,那你們為什麼還敢當老師?快滾蛋呀!正面教研不交流,整天放負面屁!教肓界有你們這些人才是悲衷!


用戶71498801812


教師突然變得佛系肯定是悲哀。但肯定不是他不負責任了。我不想說教理論,就談談我遇到的事情吧。

疫情之下孩子們已經網絡學習很久了,實際上為了這次活動,我們老師是提前一週就聯繫每位家長做了詳細溝通的。我們費了很大力氣告知他們怎樣去登陸學習網看視頻,怎樣下載班級小管家,怎麼查看每天的學習任務,怎樣按時提交作業。

因為特殊的情況,我們提前討論了學習任務的安排,作業內容的設計。我們確定的目標是先把握基礎,作業針對基礎不宜過多。對於家長特別關注孩子學習的,我們單獨推薦學習資源網站。

但是我們班級有1個孩子就做了一件特別寒心的事。這個孩子是唯一一個班主任和我都打了幾次電話去告知怎樣參與學習的。學習開始之後,他經常不提交作業,語數英老師經常私下找他要作業。第一週他不交作業,第二週他偶爾交作業,可是作業照片拍的完全看不見。我又私下聯繫他,但是他和他的家長完全不看我的留言也不用其他方式回覆。

我只能給他家長髮語音說問題,在語音連線中我能判斷出他的家長都在他身邊。過了一會兒他重新上傳的作業,讓我發現他完全沒有看學習視頻,全部是瞎寫的。我又發了視頻直接指出問題,請他的家長監督。這次之後他把當天的作業認真寫了一遍,但這之後又是故意的重複,不寫作業,上傳看不清的作業。

私下聯繫班主任諮詢這個孩子其他科目的學習狀況才知道,他的父親是個精神病患者,他的爺爺去世了,奶奶年紀大不會,只有媽媽管他。而他的家長跟班主任老師的溝通是並不關注他的學習,老師跟他們講道理的時候,奶奶只會哭,媽媽根本不管。

別人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而這個孩子自己也沒有自覺性,老師也不能到他家裡去逼迫他。

現實的教育中,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老師遇到這樣的情況能怎樣?正確引導下不聽,逼迫了怕產生不良後果。

老師並不是神,雖然承載著很多家庭的希望,但絕對不是決定性因素。父母才是孩子一輩子的老師。所以不能責怪佛系老師,畢竟他們是在失望中被迫的。


童心閃閃


筆者有很多同學是鄉村教師,見到同學們一個一個變的佛性,每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都是意氣風發,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不由得變得佛性。也許有的人三五年變的佛性,也許有的人十年八年變得佛性。可是,這些老師真的願意這樣嗎?\r\r\r我說認為的佛性分為三種:\r\r1、得過且過的老師。\r\r這樣的老師是我最討厭的,在教育孩子,講授知識上都是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還常說:給多少工資幹多少活。難道就你一個人工資低嗎?為何比你工資高的,比你工資低的都比你敬業呢?這是混吃等死,不負責任的老師。\r\r\r2、認真負責,卻受過傷害的老師。\r\r這樣的例子,我身邊太多太多了。\r\r舉兩個例子,我的朋友杜老師是一所重點高中的體育老師,因為是教體育,所以他脾氣比較暴躁,但是對學生真的很好。他們班有一個男生,經常遲到,一天終於惹惱了杜老師,他是拿著飯缸子慢悠悠的到班裡,杜老師問:怎麼又遲到了?這位學生說,我想遲到,怎麼滴!惹到了杜老師,杜老師把他的飯缸子摔了(因為是吃飯後要到班裡上自習,別人都到班了,就剩他一個),並往他的屁股上踢了兩腳,雖然下腳比較重,但是高一男生,並且是深秋,也不是太疼。這個學生怏怏的回到座位上去了,然後沒過多久轉到隔壁班去讀書了,杜老師也清淨了。誰知,過了大半年,第二年暑假後開學,這個學生抑鬱了,家長把老師告了,說是他這兩腳把孩子踢得抑鬱了。天啊,大半年後才抑鬱。找誰說理去,最後賠償三萬(杜老師個人拿出兩萬,學校出一萬)。從此,杜老師佛性了!\r\r\r還有一個就是何老師,之前我朋友在初中,與我朋友是同事。他是班主任,我朋友也是班主任,一次他查寢,發現一個男生沒有在寢室,就在校園裡找他,正發現他翻院牆,就喊了一下,誰知這個學生一驚,摔了下來。腿摔骨折了,何老師賠償兩千塊。我朋友就想問,學生不在宿舍,老師應該去找嗎?看到學生正在翻院牆,如果不喊他,他就出去了,喊了他,摔了下來!老師有錯嗎?何老師也變的佛性了,最後乾脆班主任也不當了(當時班主任費是一個月120元)。\r\r\r3、耳渲目染,見了太多讓老師傷心的事。\r\r學生越來越難管,管了容易引火燒身,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怕自己成為當事人。很多中小學班主任特別難找,班主任費用從120漲到了400元,有的學校更多,依然沒有人願意當班主任。因為老師他們怕,他們有家庭,有父母,有孩子。怕一不小心,工作沒了,家沒了!\r\r以前偶爾與幾個老師在一起聚餐,大家聊著工作、生活,說著說著,原來歡快的氣氛變得壓抑了,有位老師突然舉著酒杯站了起來,說到:“別想那麼多,生活總要繼續,為我們的‘佛繫心態’乾杯”。\r\r暫且把擁有“佛繫心態”的教師稱為“佛系教師”吧,他們身上一般有這幾個特點。\r\r工作不再有激情\r\r“佛系教師”一般工作時間較長。眾所周知,長期從教,身體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不適症狀,比如失眠、頭疼、腸胃不適、神經衰弱、慢性咽炎,有些教師因為過度操勞、持續精力不濟,會出現更嚴重的症狀。另外,部分教師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看到了與原先認知不同的“教學怪相”,逐漸對教師職業失去熱情。當情感資源被耗盡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出現焦慮、壓抑、厭倦、無助等消極情緒。\r\r此時此刻,教師的職業倦怠完全體現出來,工作不再有激情。\r\r管理學生變得“應付”\r\r\r被領導兇、被學生家長指責、被社會否定,會心平氣和\r\r工作出現失誤在所難免。“佛系教師”因在教學上或行政工作上沒有做到完美,而被領導批評,他們並不會心情鬱悶;“佛系教師”因管理學生的方式方法不被認可,被學生家長或其他人 “責備”,他們並不會與人理論、憤憤不平,只是坐在椅子上“洗耳恭聽”;“佛系教師”看到網絡上傳播大量否定教師的言論時,並不會怒髮衝冠,反而淡淡的喝一口茶,然後閉目養神。\r\r不管怎麼說,教師群體中存在“佛系教師”,並有成為主流的趨勢,絕不是什麼好事。\r\r首先,教育不能“佛系”。把“佛系”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並無大礙,但若把“佛系”當成一種教育態度,則很危險。第一,工作沒有熱情,教學成為一種“應付”,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第二,教育需要顏色,不悲不喜的心態讓會教育變得蒼白,漸漸失去顏色的教育,又會讓社會變得沒有顏色。\r\r\r“打不得、罵不得”、“捧在手裡怕掉下來”、“哄兒子都沒哄學生這麼累”,在學生管理上,部分教師不再“全心全意”,一方面,現在學生的自我意識極強,並且有一些學生對教師、學校沒有敬畏之心,也有的學生就是抱著“混到畢業”的心態來校就讀,此時教師若沒有掌握好學生管理的度,很容易成為學生、學生家長以及社會的“炮轟”對象,與其冒這麼大風險,不如應付一下。另一方面,部分教師花了很多精力在學生管理上,甚至為此放棄陪伴自己的孩子,結果換來的不是感激,而是學生、學生家長以及社會的麻木,時間一長,有些教師便不願再花心思在學生管理上。\r\r其次,“佛系”會進一步加深社會對教師職業的誤解。雖然多數“佛系教師”是從自我保護的角度考慮,面對學生的無理取鬧選擇不嗔不怒、淡然處之,但還是會造成社會上不少人對教師產生不必要的誤解。有人認為,“佛系教師”沒有盡職盡責,是把教育學生的責任甩鍋給了學生家長。因此,教師擁有“佛繫心態”會給一些人以攻擊教師群體的口實。\r\r對於部分教師來說,選擇“佛系”是不得已而為之,他們也清楚的知道,“佛系教師”並不是什麼光榮稱號,當他們看到有學生在課堂上做出出格行為時,內心也泛過波瀾,甚至有著對這些學生嚴厲教育一番的衝動,不過,就在那瞬間,他們又迅速回歸“佛系”。\r\r有人說,若“佛系教師”成為主流,未來教育會成為“爛攤子”,這不是危言聳聽。當教師放下原本的初心,丟掉事業追求和教育理想,成為“佛系”中的一份子時,“教育會變得越來越好”恐怕只是一句空話。\r\r\r\r如果能保護老師不受“校鬧”影響。願意選擇佛性的老師很少!遇到嚴厲批評你家孩子的老師,請珍惜吧,他在冒險!誰讓負責任的老師變的佛系,家長和教育部門誰應該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