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詛咒,一場“飽漢子”與“餓漢子”的情話


關於“知識的詛咒”


知識的詛咒,並不是學知識會倒黴,會被下降頭,搞得神魂顛倒。這不是封建迷信,沒有那些魑魅魍魎。不要一聽到“詛咒”,就菊花一緊,跟《沉睡魔咒》等同起來。

知識的詛咒,一場“飽漢子”與“餓漢子”的情話


它的解釋很簡單,就是當我們學到一種知識的時候,會體驗不到沒有學到這種知識時的感受。


通俗點講就是當我們吃飽了飯,就體會不到飢腸轆轆的感覺。雖然我們可能知道餓,但我們在吃飽飯的時候,一定體驗不到餓。


知識的詛咒,一場“飽漢子”與“餓漢子”的情話


俗話說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就是這個道理。那就有可能是彼此之間的情話,聽起來好聽,但一點實際效果沒有。


如果吃了飯,還能體驗到餓。就說明還沒吃飽,可以再吃兩大碗。

一個身上有一百萬美元的人,是體會不到身上只有十塊錢的感受。


我以前在工廠裡上班,很多老員工對新員工沒有耐心,給他們講完如何操作之後,就以為別人會了,看到新員工動作別扭,就說這員工不行,太傻。


最後只能來一句,這小夥兒難教得很,甩鍋走人。


知識的詛咒,一場“飽漢子”與“餓漢子”的情話

其實是因為老員工知道怎麼做,而且做了很長時間,動作嫻熟。老員工就以為誰都可以做到,導致了他們體會不到不會的人的感受。所以才失去了耐性。


曾經有個老師,教了十年的物理,對課本上的內容倒背如流,但他越到後來,越教不好學生。


他以為給學生隨便講點東西,學生應該就能像他那樣熟練。結果他講出來的知識,全班頂多只有一兩個人能懂。這聽起來有點慘。

知識的詛咒,一場“飽漢子”與“餓漢子”的情話


出現“知識詛咒”的根本原因,就是信息掌握的不對稱。你瞭解這些內容,對方並不瞭解,而你又認為對方可以輕易地瞭解。導致了你們的溝通就出現了障礙。


想要打破這種“詛咒”,就得先搞清楚對方的知識量,再對他進行合理的輸出。就像兩個人的溝通,要給時間讓對方消化,還要把你掌握的知識按照對方能理解的方式,傳送到他的大腦裡。


那些有工作經驗,有教學經驗的人更要時常保持系統的更新。每個時期,每個人接收信息的方式不一樣。如果按照老模式去傳授,估計很難達到效果。


知識的詛咒,一場“飽漢子”與“餓漢子”的情話


難怪有個企業家曾經說,他不太喜歡招聘有很多工作經驗的人。因為那些經驗,可能恰恰是阻礙他們創新思維的絆腳石。


當然不是所有的知識都是詛咒,每個人活下來,都是為了獲得更多未知的知識,再把這些知識進行合理的權衡,最後為自己所用。


想要破解“知識的詛咒”,肯定不是不學知識,要懂得處理好獲得的知識。特別是要把這種知識傳授給他人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