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帶你看構造奇妙巧奪天工的雲崗石窟、懸空寺、九龍壁、華嚴寺

山西省地處黃河中游,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春秋時為晉國,故簡稱晉,悠久的歷史,給這片黃土地留下了豐厚的文化積澱和歷史遺存,加上覆雜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觀,旅遊資源極其豐厚,山西省現存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1處,佔全國總數的11.5%,位居全國第一。

林森帶你看構造奇妙巧奪天工的雲崗石窟、懸空寺、九龍壁、華嚴寺

山西,別稱“三晉”,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之稱,還是中國戲曲藝術發祥地之一。山西煤炭資源豐富,素稱“煤炭之鄉”。省內有黃河壺口瀑布、五嶽之一的恆山、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五臺山、四大佛教石窟之一的雲岡石窟、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的平遙古城,以及武廟運城解州關帝廟等風景名勝。接下來林森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構造奇妙巧奪天工的雲崗石窟、懸空寺和九龍壁以及華嚴寺!

林森帶你看構造奇妙巧奪天工的雲崗石窟、懸空寺、九龍壁、華嚴寺

雲岡石窟:雕刻精美 堪稱奇蹟

雲岡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000米,與敦煌的莫高窟、洛陽的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我國四大石窟。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林森帶你看構造奇妙巧奪天工的雲崗石窟、懸空寺、九龍壁、華嚴寺

雲岡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開鑿的。大同是北魏國都,當時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北魏時期經歷了“太武滅佛”、“文成復法”,文成帝和平年間(460~465年)雲岡石窟開始大規模的營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建成,前後共計60多年。後來北魏遷都洛陽,大規模的石窟建設在大同停止,轉移到了洛陽龍門。

林森帶你看構造奇妙巧奪天工的雲崗石窟、懸空寺、九龍壁、華嚴寺

雲岡石窟歷史久遠,規模宏大,內容豐富,雕刻精細,被譽為中國美術史上的奇蹟。石窟群中,有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各種人物形象,如佛、菩薩、弟子和護法諸天等,最小的佛像2釐米,最大的高達17米,須仰視可見;有風格古樸,形制多樣的仿木構建築物;有主題突出,刀法嫻熟的佛傳浮雕;有構圖繁複,優美精緻的裝飾紋樣;還有我國古代樂器雕刻如箜篌、排簫、篳篥和琵琶等,豐富多彩,琳琅滿目。

林森帶你看構造奇妙巧奪天工的雲崗石窟、懸空寺、九龍壁、華嚴寺

在雕造技藝上,繼承和發展了我國秦漢時代雕刻藝術的優秀傳統,又吸取和融合了犍陀羅藝術的有益成分,創造出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品,在我國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頁。雲崗石窟不但是今天瞭解和研究我國古代歷史、雕刻、建築、音樂以及瞭解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形象資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來的實物佐證。

林森帶你看構造奇妙巧奪天工的雲崗石窟、懸空寺、九龍壁、華嚴寺

1500多年來,雲岡石窟由於受到風化、水蝕和地震的影響毀損較為嚴重,解放前也遭到人為破壞,據不完全統計,被盜往海外的佛頭、佛像竟達1400多個,斧鑿遺痕,至今猶在。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對雲岡石窟多次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使古老的藝術寶庫得到了妥善的保護。

懸空寺:建在懸崖峭壁上的寺院

在中國眾多的寺廟中,山西恆山的懸空寺稱得上是奇妙的建築。一般寺廟都建在平地上,但這座懸空寺卻是名副其實,建在懸崖峭壁上,懸在半空之中。其設計思想之絕,其建築藝術之高都是絕無僅有的。

林森帶你看構造奇妙巧奪天工的雲崗石窟、懸空寺、九龍壁、華嚴寺

懸空寺位於山西省渾源縣,是在懸崖上鑿洞,插入木樑,寺的一部分建築就架在這一根根木樑之上,另一部分則別利用突出的岩石作為它的基礎。遊人在遠處見不到這些木樑,卻見到不少細木斜頂住寺的底層。這些顫顫悠悠的木柱能頂得住這樣一座寺廟嗎?當人們仔細觀察,發現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還有那些插入岩石的巨大木樑後,對古代匠師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發出感嘆和敬佩了。懸空寺始建於北魏後期,距今約1400年。歷代都重修,但原來的結構都沒有改變。

前人介紹懸空寺,概括為:“面對恆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巖,下臨深谷;鑿石為基,就巖起屋;結構驚險,造型奇特。”

進寺後,有樓梯可攀登上樓,這裡並不顯得多麼驚險,但當你在樓上,沿著緊貼在崖壁的通道,由南往北走,通過一條棧道,走到北邊的那座三層三簷的樓閣時,就會發現這裡地勢已相當高。往上望,“上載危巖”;往下看,“下臨深谷”,腳下的樓板又有晃動的感覺,真是驚心動魄,驚險之至。

建在崖壁上的殿堂進深都較小,殿內的塑像形體也相對縮小,但比例適度,表情豐富,很有藝術價值。寺中共有殿堂40餘處,都是木結構,其位置部署,對稱中有變化,分散中有聯絡。遊人們在廊欄間行走,宛如迷宮,甚至會找不到出路。這正是其建築構思的一個特色,既不呆板,又不零亂,給人以曲折玄妙之感。

在懸空寺的棧道石壁上,刻有“公輸天巧”四個大字,讚賞懸空寺的建造技藝。公輸就是魯班,也叫公輸班,春秋戰國時代人,被認為是建築工匠的祖師爺。這四個字是說,這座建築物簡直是魯班那樣巧奪天工的匠師所為。

九龍壁:我國現存最大的琉璃九龍壁

九龍壁位於大同市區東街路南,建於明代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是明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王府照壁,壁高8米,厚2.02米,全長45.5米,為中國現存最大的一座琉璃九龍壁。這座九龍壁雖然與故宮的九龍壁相比有些殘破,但壁上山崖、海濤、水草圖案充滿整個畫面,倒也不失繁複華麗,還透著些許霸氣。細細看去,每條龍的形態都不一樣。

林森帶你看構造奇妙巧奪天工的雲崗石窟、懸空寺、九龍壁、華嚴寺

根據史書記載,闖王李自成攻陷大同後,一把火燒了代王府,火燼中剩下的,就只有這塊九龍照壁。

林森帶你看構造奇妙巧奪天工的雲崗石窟、懸空寺、九龍壁、華嚴寺

關於九龍壁的來歷,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鼎應天府後,把他的許多兒子分地為王,拱衛中央。朱元璋第十三個兒子叫朱桂,從小被立為太子,但秉性愚頑,從小不讀詩文。朱元璋見他無才無德,就廢其太子之位,封為代王,鎮守大同。代王到了大同,橫行街裡,經常無故殺人,活像一個地痞。代王的妻子是大將徐達之女,面醜喜妒,兩口子把大同城攪得雞犬不寧,民不聊生。朱元璋廢了代王太子之位後,又立四子繼承王位。代王知道後大鬧金殿,嚷著也要當皇帝。朱元璋沒法子,只好在大同城內大興土木,修建宮殿,讓代王過過“皇帝癮”。至今大同古城內“皇帝街”、“正殿街”、“東華門”、“大有倉”等街道名稱,都是舊皇宮的遺址。一天,代王爺到燕地看四哥朱棣,酒足飯飽後在王府外閒逛,抬頭一看王府門前新修了一座琉璃九龍壁,他撒潑耍賴把圖樣帶回了大同。回去後,代王立即命懷仁吳家窯琉璃匠吳氏父子三人燒造龍壁。王妃徐氏知道後,要求一定要“比燕王府的龍壁長二尺、高二尺、厚二寸”,所以,大同的九龍壁全國最大,故宮裡的那座也比不了它。

華嚴寺:主殿朝東 體現濃郁契丹風情

林森帶你看構造奇妙巧奪天工的雲崗石窟、懸空寺、九龍壁、華嚴寺
林森帶你看構造奇妙巧奪天工的雲崗石窟、懸空寺、九龍壁、華嚴寺

位於大同市內最繁華的商業街——大西街附近。它打破了坐北朝南的建築習慣,兩個主殿皆東向。山西有的寺觀,如懸空寺、佛光寺等,由於地形所限有不少朝東的,但華嚴寺地處平原鬧市,主殿朝東則完全是因襲了契丹人東向為尊、敬鬼拜日的風俗。契丹族特別崇拜太陽,把太陽當作神,作為民族的圖騰。在他們的眼裡,草原是太陽給的,鮮花是太陽給的,牛羊是太陽給的,一切都與太陽有關。所以每天早晨都要朝拜太陽,一些宗教禮拜活動也必須朝著太陽,連自己住的帳篷和房屋、宮殿都朝東修建,窗也朝東開著。修建寺廟自然也不敢違背這一習俗,所以,上下華嚴寺的廟門朝東開了近千年。華嚴寺建立之初,是專屬大遼皇家親王朝拜祖先的宗廟,普通老百姓是不能入內膜拜的。隨著契丹人的衰敗,金人重修了廟堂,開始允許普通庶民參拜。

林森帶你看構造奇妙巧奪天工的雲崗石窟、懸空寺、九龍壁、華嚴寺
林森帶你看構造奇妙巧奪天工的雲崗石窟、懸空寺、九龍壁、華嚴寺

華嚴寺由契丹人建造,其建築、塑像、壁畫、壁藏、藻井等,都具有濃郁的契丹風情,成為我國遼代藝術的典範。

林森帶你看構造奇妙巧奪天工的雲崗石窟、懸空寺、九龍壁、華嚴寺
林森帶你看構造奇妙巧奪天工的雲崗石窟、懸空寺、九龍壁、華嚴寺

華嚴寺是尊崇華嚴宗的經典《華嚴經》而修建的,分上下兩寺,原本是一個院落,但又以各自主殿為中心,自成格局。上下華嚴寺都建於遼金時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宮殿式建築群。上華嚴寺的大雄寶殿是國內現存最大的佛殿,莊嚴恢弘,佛像金光燦燦,壁畫鮮豔如初,保存完好,令人歎為觀止。仔細看看它的殿頂,你會發現它與我們看慣了的北京明清式宮殿式樣完全不同,很像是神話故事當中玉皇大帝的天宮。

林森帶你看構造奇妙巧奪天工的雲崗石窟、懸空寺、九龍壁、華嚴寺
林森帶你看構造奇妙巧奪天工的雲崗石窟、懸空寺、九龍壁、華嚴寺

下華嚴寺的薄伽教藏殿,意為存放佛經的廟宇。殿內保存著藏經櫃38間和遼代彩塑31尊,進得殿去,你會發現殿內的佛像彩塑甚是生動,左邊有一尊菩薩像,與我們在別處看見的莊嚴有餘的造像不同,她雙掌合攏,露齒微笑,完全一副凡人的表情神態,富有人情味,是我國佛塑中的一朵奇範。關於她,還有一個傳說。當年,皇帝為修下華嚴寺,調集天下能工巧匠,其中有一位年輕的泥塑匠,他借住在只有父女二人的一戶人家。年輕匠人領到塑造一尊女脅侍女的指令,因沒有真人做模特,把他急壞了。那位父親見小夥人不錯,便將女兒許配給他,讓他按照妻子的模樣塑像。完工後,皇帝御覽群像,對年輕匠人的這尊菩薩讚不絕口,沒注意她露著牙齒,而這是佛門所不容的。因皇帝沒有怪罪,這尊菩薩才保存至今。她被人們稱為“東方維納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