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長,並非自己獨自前行,我們要和身邊的人一起進步!

我們許多學習心理學的人,在思維上犯著一個毛病,那就是以為自我成長是自己的事情,把自我成長與生活割裂開,生活是生活,成長是個人的修行,家庭是全家的生活,這些全是兩回事。事實上,自我成長與家庭、與生活,原是一體兩面不可分割的事,因此我們要將融入生活。

修行,簡單的說,就是修正我人行為上的缺失,而修正行為缺失原本就在日常生活之中修正,離開生活,何來的修行?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似覓兔角。

心理學和佛法一樣原來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離開生活,離開世間,何處去覓佛法,成長是自做學起,不管社會如何變遷,而做人的基本原則,如誠信、寬恕、公正、慈悲等信條是不能變更的,心理成熟的人就是人格健全的人,我們必須自日常生活中改正缺失,修正行為,才能趨向成長之路。

自我成長,不是一個人的事,是全家人的事,一個人的生活不能與家庭生活隔離,所以心理學不但要生活化,更進一步要家庭化、本土化、社會化。

自我成長是在日常生活中做起。必須孝養父母,尊敬師長,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恩愛,朋友有信,循禮守法。

我們是生活在一個相對的世界中,長短高低、大小方圓是相對,而夫婦父子、兄弟朋友也是相對,既是相對,就有互相對待的人際關係,而我們最大的毛病,就是隻知要求別人,不知反省自己,父親要求兒子孝順,如果父親不慈愛,孩子會孝順嗎?丈夫要求妻子溫順,如果丈夫搞家暴,妻子單方面溫順得起來嗎?若要別人怎麼對我們,我們先怎麼對待別人,如果只要求而不付出,那就是“自我中心”,家庭中的一切糾紛、爭執,“自我中心”是根本的原因。

自我成長,要由自我放棄執著與偏見,要由自我主動付出與奉獻,去影響我們的父母、妻子、兒女,以至於兄弟姊妹,天長日久,潛移默化,我們的家庭氣氛會有所改善,不再經常地爭執與冷戰,漸漸地,家庭氣氛和諧了、融洽了。

幸福家庭是家庭中每一分子都要恪盡其分,自我成長而不顧家庭,就是失職,或者只顧自己參加各種學習活動,跑到處而忽略家庭,同樣是失職。

學習心理學,追求自我成長和自我實現的人,要盡本份做人學起,要從端正家庭生活學起,要在繁雜萬端的生活中修行,要在融洽和睦的家庭中修行,反此道而行,一切都是緣木求魚。

將科學心理學融入生活,融入家庭,進而服務社會,建設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積極心態,這才是我們心理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目標和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