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櫻桃味”XXX怎麼不像櫻桃?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單單說水果飲料的話,我們看到比較多的飲料口味一般有橙子味、檸檬味、西柚味、水蜜桃味等水果味道。

你吃的“櫻桃味”XXX怎麼不像櫻桃?

除了這些非常大眾化的口味之外,各大飲料公司為了滿足小部分人(其實是自己)的獵奇想法,也會嘗試開發一些其他口味的飲品。

比如可口可樂曾經就出過一款櫻桃味可樂,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喝過。

你吃的“櫻桃味”XXX怎麼不像櫻桃?

這款飲料最先在美國上市,在當時,許多人抱著嚐嚐鮮的態度去買了一罐,結果幾乎沒有人再想嘗試第二瓶,因為喝下去的味道壓根不像櫻桃。

要說像什麼味道?有的人說杏仁露,有的人說這飲料喝起來是一股油漆味,還有的人說像燒焦了的塑料的味道...總之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真TM難喝。

這也導致很多人納了悶,明明櫻桃這麼好吃,怎麼做成飲料就變得這麼難喝呢?

你吃的“櫻桃味”XXX怎麼不像櫻桃?

其實問題出在飲品中添加的人造食用香精上,畢竟大多數水果飲品可不是真的用水果榨汁榨出來的,只是通過食用香精來模仿水果味道。

你吃的“櫻桃味”XXX怎麼不像櫻桃?

但這個模仿顯然不到位,以至於許多人吐槽:吃起來根本沒那味兒!

而人工香精吃起來不像實物的主要原因還是要怪

香精的成分組成過於簡單,無法完美地還原水果本身複雜的味道和香氣。

人造香精的歷史

這其中的緣由還得從最早的人造香精說起。

在19世紀中葉,風味化學家就開始研發人造香精了,但受制於當時的技術條件,他們無法對水果中的香氣成分進行逐一分析,畢竟香氣的化學分析做起來挺難的。因此他們只能在各種已知的化合物中尋找與水果氣味相似的分子。

你吃的“櫻桃味”XXX怎麼不像櫻桃?

參照這樣的思路,風味化學家發現了一種“誒,它的味道好像是櫻桃味”的化合物:苯甲醛

你吃的“櫻桃味”XXX怎麼不像櫻桃?

這種分子也的確是天然櫻桃中的特徵物質,於是苯甲醛就被人們與櫻桃味聯繫了起來,並廣泛應用於各種櫻桃味的飲品、糖果和蛋糕當中。

只不過,雖然苯甲醛分子確實有那麼幾分像櫻桃味,但它只是徒有其表。因為

苯甲醛只是組成櫻桃風味的其中一種,無法讓人的大腦認可它就是“櫻桃”。

為什麼這麼說?

讓我們來看看其他人造香精,比如大部分人都不會拒絕的[香草味],它的氣味組成成分中有90%為香蘭素,擁有著決定性的佔比量,因此人只要一聞到香蘭素,大腦就會告訴你:這就是香草!

你吃的“櫻桃味”XXX怎麼不像櫻桃?

但對於櫻桃甚至絕大多數水果來說,它們都是由幾百種不同的氣味物質組成,而且並沒有哪種物質佔據了主導地位,每種物質或多或少都佔了一定比例,所以人工合成的櫻桃香精就沒那味兒!

那現在技術更先進了 ,難道就不能模仿得更像一點嗎?

理論上來說,當然沒問題,畢竟現在水果的氣味基本都剖析得一清二楚了,只要按照櫻桃的天然比例進行製作,確實可以得到與天然櫻桃完全一致的香味...

可是這樣做?飲品的成本得有多高?想象一下,在一間工廠內,幾十個車間同時工作,結果只是在提取一瓶飲料中的幾十種成分而已,這畫面簡直太美不敢看。而且這飲料大眾怕是也喝不起了...

此外,對於食品添加劑,國家也是有限制的。根據中國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目前我國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一共有2314個品種。

你吃的“櫻桃味”XXX怎麼不像櫻桃?

而除了增稠劑、抗結劑、防腐劑等特殊添加劑種類之外,其他的全都屬於香精,大概有1800餘種。

你吃的“櫻桃味”XXX怎麼不像櫻桃?

看起來雖然很多,但對於龐大的氣味家族來說,種類還是太少了。因此大部分的人造香精,都無法把氣味模仿地很完美,只能挑選一個比較突出的氣味來加強或者製作一個氣味的“輪廓”。

可想而知,這樣製造出來的產品肯定沒有“真實的味道”。但規定是這樣,咱也很無奈咱也不敢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