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福州人,為什麼方伯謙和薩鎮冰都有故居,而劉步蟾卻沒有?是這樣嗎?

唐伯虎點蚊香5599


在當今的開發大潮中,能不能留下故居除了運氣外,一要看當事人是不是足夠顯赫,二要看後人混得如何。劉步蟾很不幸兩個都不沾邊。

從劉步蟾去世到現在也是過去了100多年,歷經和戰亂和各種房地產開發以後,很多老建築已經消失。當然一些名人故居如果沒有毀於戰火的話還是留存了下來,有些成為景點,有些則成了紀念館。不過中國歷史悠久,歷代名人眾多,要想有資格留下故居也不是那麼一件容易的事。

薩鎮冰在甲午戰爭時職務確實不高,只是練船“康濟”的管帶,職銜也只是區區遊擊而已。不過薩鎮冰活到了戰後,在清末重建海軍時再次出山,此後歷任北洋海軍幫統、北洋海軍統領、總理南北洋海軍兼廣東水師提督、籌備海軍大臣和海軍提督,成為清末海軍第一人。

1909年,隨載洵考察歐洲的薩鎮冰

在民國時期,薩鎮冰又擔任過海軍總長、福建省長,甚至還代理過國務總理。此時的薩鎮冰已經不是甲午戰爭那個小小的練船管帶了,而是中國海軍元老、福建省的名人,德高望重。1948年薩鎮冰90大壽時,福建省各界人士專門為他舉辦祝壽大會,可見其人望之高。

福建解放時薩鎮冰又為維護地方做出了貢獻,擔任了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務,94歲高齡才去世。以他的資歷留下故居也就不奇怪了。

薩鎮冰故居

方伯謙的情況和薩鎮冰有所不同,他自己除了一身罵名之外一無是處。不過他有個好侄子方瑩。方瑩在民國時期擔任海軍少將,解放戰爭後期又參加了起義,加入了人民海軍,並擔任過福建省的政協委員。此後方家一直都有人在,在福建也算是有一定名望,因此故居得以保留下來。

就劉步蟾來說,論職務他不過是北洋水師的一個總兵,清末總兵也是多如牛毛,並不算太顯赫。而甲午戰爭中劉步蟾雖然表現英勇,最後還與艦同沉,也算壯烈殉國。但是因為先有鄧世昌把大部分風頭搶走,後有英國教員泰萊詆譭中傷,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劉步蟾名聲不顯。劉步蟾的後人也沒什麼出名的人物,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他的故居躲過了戰火,也很難成為重點保護對象,躲過歷次開發大潮。

劉步蟾


不沉的經遠


不要說劉步蟾了,北洋海軍裡福州籍的軍官很多,但他們的故居現在都找不到了。

劉步蟾和薩鎮冰、方伯謙一樣,也是福州人

以參加過黃海海戰的管帶而論,福建侯官人有定遠管帶劉步蟾、鎮遠管帶林泰曾、靖遠管帶葉祖圭、經遠管帶林永升,福建閩縣人有來遠管帶邱寶仁、濟遠管帶方伯謙、揚威管帶林履中。侯官縣和閩縣都隸屬於福州府,所以這八個管帶都是福州人。至於薩鎮冰,當時只是個都司,比這八個人的資歷低多了。

那麼為什麼只有方伯謙和薩鎮冰的故居留下來了呢?

晚清海軍時期的薩鎮冰

民國海軍總長時期的薩鎮冰

解放後的薩鎮冰



薩鎮冰這個好解釋,作為三朝元老(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當過晚清海軍的統制(總司令),當過民國的海軍總長。他一直居於中國海軍的高層,可以說桃李滿天下,在中國海軍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新中國成立後,他也為動員舊海軍加入人民海軍做出了重要貢獻,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而且薩家也是英傑輩出,所以他的故居一直保留得很好。

沒有方瑩,方伯謙的房子恐怕很難留到現在

而方伯謙這個長腿艦長呢,主要是他的後代爭氣了。方伯謙是沒有兒子的,家產被其弟所得。他弟弟的兒子方瑩一直是民國海軍的軍官,一直做到海軍少將,當然這也沒什麼了不起,民國海軍的少將多的很。關鍵在於方瑩對蔣介石在抗日戰爭勝利後清洗閩系海軍的做法不滿,不但退役不幹,還拉攏了海軍中的一批人秘密反蔣。之所以解放戰爭後期,那麼多國民黨海軍艦艇和人員起義,方瑩是立了大功的。所以讓他當了中國人民海軍第六艦隊副司令員,後來當了福建省的政協委員。這就是為什麼方伯謙的故居可以留到今天的緣故。

而劉步蟾等七人要麼在甲午戰爭中殉國,要麼在清末民初去世,子孫也沒有什麼海軍中的出色人才,更沒有為革命做什麼大功勞,故居當然也就留不下來了。


海軍史研究會員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清末的名人,有所謂故居的無非是三種情況:

第一,民族英雄。

比如林則徐,不但在福州有故居(嚴格來說是祠堂),還被擴建為紀念館。

2018年10月,林則徐紀念館命名為2018年“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個紀念館不受門票的,又有3000多平方米,都是國家撥款維持。

當然,所謂的民族英雄的要求高,原則上劉步蟾到也算合格,只是他這種人這100多年來也有很多,想要當上全國聞名的民族英雄也不容易。

第二,曾經位高權重的大名人。

就比如薩鎮冰,人家正兒八經的是清朝的海軍統制(總司令)、民國海軍總長等重要軍職,還曾代理過國務總理。

而且,薩鎮冰對於北洋水師覆滅以後的中國海軍重建,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中國近代海軍舉足輕重的人物。

如果評選近代海軍名人,薩鎮冰絕對可以排列前三。

更重要的是,薩鎮冰晚年還同我黨合作,為迎接解放軍進入福州城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第三,後代很牛逼。

方伯謙就屬於後代很牛逼的人,看看他的後代為他翻案長達10年,也就知道了。

這種人其實還真的有不少,很多翻案的網文能夠持續發很多年,多半就是這些後人搞得。

其實個人認為,什麼故居、什麼紀念館有沒有區別不大。

一個著名歷史人物,如果做了有利於國家民族的事情,老百姓心中會記住你,抵得上一千個紀念館。

相反,你要是民族敗類,無論後代做了什麼,也都是沒用的。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除非你可以篡改歷史真相,不然每個人都會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對他有一個評價。

黑的白不了,白的也黑不了。


薩沙


其實從這三人的處境就可以凸顯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同為北洋水師出身的方伯謙,薩鎮冰,劉步蟾,方伯謙和薩鎮冰有故居,然而劉步蟾卻沒有故居保留下來,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他們的子孫後代是否有名望。

先來看看薩鎮冰。


薩鎮冰不是靠著子孫後代的,他是實打實的靠著功績成長起來的。當然他能有成長的機會主要他錯過了黃海海戰,倖免遇難。而且還是歷經四朝(清、北洋、民國、新中國),一步步從底層軍官,做到了北洋海軍統制(總司令),民國海軍總長。

到了新中國後,又對新中國海軍的建設起到了非常達到作用,所以他被後世銘記無可厚非。

方伯謙就是靠家族子孫翻案,因此故居也被人銘記。


方伯謙和劉步蟾戰死在了黃海海戰中,因為方伯謙沒有子嗣,所以他的家產等等都被他的侄子繼承,後來他的侄子也還算給力,做到了民國海軍少將,而且在新中國解放的時候,反叛蔣介石,而且連帶著還有一批閩系軍官都跟著投效了新中國,所以也有故居留下了,儘管是佔了點子孫的光。

而劉步蟾就沒有這麼好運了,他戰死了後人也沒有幾個出名的人,所以在他死後也就逐漸被歷史所掩埋了,事實上劉步蟾曾是這三人中追有前途的人,如果沒死的話,成就估計不會比薩鎮冰要低。

當然黃海海戰中,戰死的遠不止這些人,然而他們大多都沒有留下什麼被後世人緬懷的東西。


這個歷史很正


不要說了,這是福州人的傷心事,這些年的城建幹了多少蠢事。別說名人故居,馬尾船政當年都因為修福馬鐵路被自己人給拆了,毀了文物再修個新的“船政格致園”當古蹟,可笑不可笑。船政學子大多本就是貧寒子弟,沒有根基,劉步蟾又不像方伯謙那麼會置辦產業,沒故居留下來這是巨大遺憾,也是福州城建的恥辱一頁,自己的文化命脈自己沒有保護好。


都教授說房


在現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一些以前的名人故居,這些名人的故居無非是以下幾種,要麼是自己狠牛,曾經是眾人皆知的民族英雄或者世位高權重。要麼自己的後人很牛,混出了很大高的地位,最終給自己的先輩弄出了故居這個東西來。



方伯謙,薩鎮冰還有劉步蟾都是滿清末年海軍中的重要人物。劉步蟾曾是北洋艦隊的副提督兼定遠艦艦長,方伯謙是濟遠艦的艦長,但是有人認為方伯謙是甲午海戰的逃跑者,丟盡了中國人的臉,不過名氣還是足夠大。薩鎮冰則是滿清末年的海軍司令,在武昌起義之後響應了孫中山的起義。



說起這三個人,本來劉步蟾的地位是最高的,應該是最有前途的,如果不是因為甲午海戰中戰死的話,他說不定後來能夠當上海軍司令。只不過甲午海戰戰敗,最終劉步蟾炸成了定遠艦之後服毒自盡,也算得上是沒有給中國人丟臉。劉步蟾死後,他後代並沒有出什麼傑出的人,所以故居這種東西也就沒有。



方伯謙也是比較有前途的人,可以說是僅次於劉步蟾和林泰曾的存在。只不過因為逃跑,所以被定性成了敗類,當然後來他的侄子繼承了他的位置,到後來又成了家大業大的名人,所以給他弄出了故居來,甚至經歷10多年為他翻案,不過沒有成功而已。薩鎮冰則比較幸運地躲過了甲午海戰,所以後來成了海軍司令,名氣很大。



我是平安讀歷史,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平安讀歷史


劉步蟾是福州閩清縣人,他沒有在福州城置辦產業,沒有在福州留下故居也屬正常。


CN70HOU


做為福州人,劉步蟾還是第一次聽到[捂臉][捂臉],看來歷史名人要多多介紹


小池同志0591


這不奇怪吧


汝州王國成


我不知道[捂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