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鵬說:“我不會喝酒,如果會的話,我的草書會更好。”大家覺得有可能嗎?

子衿書法


喝酒能否讓草書寫的更好?


水平低的肯定是不成的,沒喝酒尚且筆劃不過關,喝了酒就更不成了。


高手呢?那要看手高到什麼程度了!似張旭,懷素般的大師自然能在酒的助威下放的開,縱得逸,一路揮灑下來能寫出平時難以達到的境界來!


沈老呢?恐怕不易!我的判斷是可能偶爾能寫出比平時更好的作品,只是偶爾!為什麼這樣說呢?我是從沈老的提按及行筆的速度判斷的,沈老的提按不好,行筆的速度也不夠快,說明沈老寫草書尚不能達到自然書寫的地步,不能達到自然書寫的地步就不能在任何情況下自由發揮,也就是如果沈老快速地,放鬆地,自由地書寫會產生敗筆,而沒有這些成分是不可能在酒精的麻醉下還能揮灑自如,盡情放縱的!

只是萬事不可一概而論,沈老若喝酒去寫一些平時寫慣的作品,偶爾發揮得好,還是可能的!


一笑貫長天












發祺


沈鵬是中書協第四屆主席,任期三屆,為1991年——2005年。說實話,比起第一屆中書協主席舒同先生和第二屆書協主席啟功先生的字,沈鵬的字實在差得遠,遠沒有形成個人獨特風格,即使把沈鵬的字放到當代書法家中來比較,比他寫得好的書法家也能找出一大把。

若不是因為做了三屆中書協主席,有這樣的職位給他襯托,以他目前的書法素養,恐怕沒幾個人會認識他。


很少臨帖,缺乏書法傳統功夫的積澱,是沈鵬書法最突出的缺陷。他的字寫得散漫、隨意、張揚,完全沒有按照傳統書法的用筆習慣來書寫,這是他的書法不被認可的主要原因。

可以說,沈鵬的書法是一種名人書法,跟那些用紮實的書法功底和藝術水準獲得認可的書法家有本質上的區別,他是因為地位、職位和名氣的帶動,書法價格被帶動起來的書法家。這一點,從他近些年書法作品交易價格完全能看出來,10多年前,他在位時,書法作品被許多人收藏,價格也很堅挺,而現在,隨著他退位10多年,他幾乎快要被書壇遺忘,作品常常流拍成為常態。

“我不會喝酒,如果會的話,我的草書會更好。”不知道這句話是不是出自沈鵬之口,若是,那絕對可以當做一句笑話來看。寫草書跟會喝酒沒有必然聯繫。

我會喝酒,包括我認識的許多朋友,酒量都不錯,但他們都不會寫草書,更不是書法家。

歷史上,曹操、阮籍、陶淵明、李白、柳永、陸游、一直到近現代的魯迅、郁達夫、老舍等文人,他們一個個酒量都那麼好,但絕大多數人不會寫草書,甚至連其它比較容易寫的書體都不會,會喝酒怎麼能增強草書功底呢?這顯然是一個莫須有的藉口。

草書是需要一氣呵成地寫成。雖然說喝酒後能讓人感到精神放鬆,能增加一些靈感,讓思維更加活躍起來,有助於書寫狀態的生成。但前提是,書家自身的書法水平已經達到了高超狀態,胸有成竹,喝酒後,酒才會作為引子,把書家的知識學養在合適的時機催化出來,就像王羲之當年寫《蘭亭集序》時一樣,創作出一幅獨一無二的書法精品。

如果沒有高深功底,即使喝醉也寫不出好書法。


鴻鵠迎罡


這句話是不是沈鵬先生說的,也只有他自己和當時在場的朋友知道。

沈鵬先生是中國書協三屆書協主席。本人又擅長草書,但在社會上對沈先生的草書爭議很大。

我認為沈先生的草書,沒有選擇二王一路草書書體,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而是選擇了懷素及張旭一路的狂草。大家都知道,狂書一體,是中國書法上的皇冠,草書有多難,學書法的同行一定有所體會。

沈先生這句話的意思。可能是酒助英雄膽一般,在創作的場合,可能免於拘束,揮灑自如一些。也可能是個玩笑話。

喝酒與書法創作的提高,有沒有直接關係?我認為是沒有直接關係的。有的話可能只存在於杜甫的《酒中八仙歌》中“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那也是杜甫的自己的文學創作,而不是張旭自己體會感受。張旭可能沒有說過酒助筆興的話吧。

酒精可能使人的中樞神經興奮,在書法創作上可能也因人而異,但是大部分人酒後做書可能更糟。

至於沈鵬先生的草書如何評價?那是見仁見智的事情。草書也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我認為。書法能達到王摩詰所言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境就算是優秀的書法。

一時想法,失誤之處,請指正。






三里草堂


沈鵬先生說如果他會喝酒的話,他的草書可以寫的更好。這句話我倒是覺得很有可能,自古以來,酒確實能夠助興,借酒揮毫者從來都不是少數派。

最著名的就是永和九年的《蘭亭序》,王羲之在喝了數杯老酒之後,借興揮發創下了《蘭亭序》這“天下第一行書”,據說他第二天清醒之後,再想著重新抄錄一遍《蘭亭序》,但效果始終不如酒後所作。

唐代最著名的狂草大師張旭和懷素,喝酒是最有名的了。據說張旭同學酒喝高了之後,就喜歡大街小巷的暴走,還時不時大呼小叫的,更有甚者經常拿頭髮蘸著墨水,找上一堵牆揮毫創作,故人稱之為“顛張”。

而比張旭稍晚時候的懷素,也是喜歡喝酒之後搞創作,人稱“醉僧”。《金壺記》說他是“一日九醉”。大概醉翁之意不在酒,“狂僧不為酒,狂筆自通天”,他志在“狂草”而已。

懷素《自敘帖》

說起張旭,不免想到當下比較有名的一位書家,曾翔先生。據說曾先生也原意喝點老酒之後搞創作,據有人記錄:某次,見一壯漢酒後,執大筆如拖把,俯身做數十米大草長卷,且書且長嘯,後得知,此人乃楚中狂人曾翔是也。而據說曾翔先生就曾師從沈鵬老先生,但這喝酒揮毫的招式應該不是沈鵬先生所傳了。

即使如蘇軾這般不善飲酒之人,也曾經藉助酒力來寫草書,寫完之後還自鳴得意的說:

“吾醉後能作大草,醒後自以為不及。僕醉後,乘興輒作草書十數行,覺酒氣拂拂,從十指間出也。”

看來喝酒與草書的創作關係是很大的,因此沈鵬先生說如果他會喝酒的話,草書還可以寫的再好一些,應當是可信的。

但是沈鵬先生的草書一直以來頗多爭議,有人點贊說其是天真爛漫,無拘無束,脫去古意,自創新意。也有的人直呼,看不懂,直接冠以“醜書”名號。不知眾位網友是如何看待沈老的草書的?不妨說來聽聽。

其實這裡小心翼翼地說一下,本人就是後者,真有點看不懂,古人的狂草雖狂亂而不失古意,自有其法度精神。而沈鵬先生之草書,雖然有創新,有自家風貌,然古意盡失,此乃取法不高古之過。

今人行草書多受明末徐渭、王鐸、傅山等人的影響,多追求狂怪、質拙、粗醜之狀,但是過猶不及,造成了不夠高古的逸趣。就是不知道,假如沈老能飲,不知酒後之創作是否能更上層樓??


翰墨今香


我們先看下“百度”對沈鵬的介紹:“1931年出生,江蘇省江陰市人。書法家、美術評論家、詩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怎麼樣?厲害了是吧?再看他的大作:



又怎麼樣?假設這幾筆字不告訴你是沈鵬所寫,也不落下他的名字,你會怎麼看?說句大大的實話:這幾個字實在是,比較的,差勁。現代社會,書法繪畫基本就是字畫以人為貴,先看此人的地位和名氣,然後再論其字,所以說,沈鵬一類的書法本身就是因地位名氣而方顯其“價值”。其實與其書法藝術品質不能同日而語。正所謂“名人書法”而已,沒有什麼可爭論的,未來也會隨著時間而消失。



我們普通大眾大多欣賞不了沈鵬的草書大作,也跟本不相信這老頭酒喝高了就能把字寫好,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對書法好壞的評價普通人說了不算,也不會讓你投個票。當然,還是不要講太多,你說人家大字寫得不好,人家還說你不會欣賞高大上的字呢。


祥河詩語


沈鵬說:“我不會喝酒,如果會的話,我的草書會

更好。”大家覺得可能嗎?

喝酒與寫書法的質量有直接關係嗎?這有待於商榷。

如果有人認為這兩者之間有關係,那每次到底喝多少呢?

喝過量肯定不行,醉醺醺的狀態連家門都找不到,

能把字寫好,反正我是不信。

喝少了就能寫好字嗎?如果喝少了,身體沒有多大反應,

那在這種情況下與不喝時的狀態有什麼區別呢?

有人說在半醒半醉時的狀態比較好,那我看這事就

更玄了,你怎麼就能把自己喝到半醒半醉的狀態呢?

喝酒的醒醉狀態不是一個固定的格式延伸,有的人精神

狀態好的時候喝半斤沒事,可換一個場合背景,沒準兒

喝二兩就倒頭入睡了,所以我要說的是,喝酒本身

就是一個不太確定的事,把喝酒與書法的質量進行捆綁,

就更不靠譜了,如果把【蘭亭序】的成功,和王羲之

流觴曲水硬往一塊兒湊,在我看來只能是為故事的

精彩而已,並不能從實質上證明什麼。

書法確實是一個與人心境聯繫密切的產物,好的心情

產生好的書法作品機率較高,我更傾向於書者的最高水平

應該出現在不喝酒的清醒狀態,而不是在喝酒之後的微醺

狀態,只要你不是酒鬼,你畢竟還是在不喝酒的時候

進行書法創作,想提高自己的作品水平,要在臨習古人的

道路上紮紮實實的努力,指望靠酒精的影響來提振作品,

在我看來是一件不靠譜的事,沈先生最高質量的書法作品

肯定就出現在他沒喝酒的時候,即便有一天他學會了喝酒,

他的酒後作品也不可能出現什麼超越,他想把不會喝酒

的遺憾來補救一下作品的遺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

表露出內心深處一種對自己書法的無助與無奈。

附圖照片:明代書法家 茅坤 【草書詩扇頁】臨摹作品

選自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

(明代卷)



素里布衣楊半


沈鵬,用筆僵硬,毫無風韻,錯別字太多!





老潑皮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曰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這首慷慨激昂《短歌行》詩,是在喝酒略有醉意的情況下,即興吟誦的。

曹操滿腹詩書,文采過人。喝酒後,大腦興奮,文思如泉湧,靈感被激發,也許喝酒也有一定作用。

曹操(155年一220年),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中國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

如果創作書法時,喝少量的酒,對書法功底本來深厚的書家來說,可能會更有激情,因為酒精的作用,會使大腦處於有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狀態,心曠神怡,落筆放得開,揮灑更自然。有"無意於佳乃佳″的效果。沈鵬先生說的話有一定道理。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下圖書法行草作品由沈鵬先生書。)











神韻軒書法


沈鵬是否說過此話,不得而知。但這句話要表述的是一個觀點,即書法創作要把一個適當的時機。

小時候看《三國演義》,“借東風”一節讓人記憶深刻,一場大戰,等待的就是一個風向的轉變,這有點類似中醫中的藥引,一劑藥方,非得一個看似不相干的東西激發,才能發揮藥效。

張旭懷素,常在酒酣熱際之際,揮毫疾書,翰落如飛,驚雷激電,驟風狂雨,佳作往往由此產生。



而被譽為“天下第一楷書”的《薦季直表》,鍾繇在創作之前,一定是沐浴更衣,靜坐凝思,待神機牽發才拈筆輕書。

書法創作,講究“意在筆先”,或曰“養氣”。提筆前,先要培養興致,醞釀契機,或靜坐凝思,或輕踱散步,或焚香品茗,待覺心手之間有勃勃欲發之勢,則神機已到,此時把握住這一瞬即逝的靈感揮毫落筆,則作品一氣呵成。


當然,不同書體“養氣”的方法不一樣,動態的行草,書法家多在酒後創作,靜態的正書,書法家多在品茗後創作。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