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你,最近讀書了嗎

昨天網上有網友問我,我每天都是和朋友一起玩王者榮耀玩遊戲,一點都不想做什麼,但是心裡又非常愧疚,可是還是忍不住想玩遊戲,浪費時間,我該怎麼辦?我說:你應該讀書了!

為什麼我們要多讀書?

作為90後,我們生活在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我們是幸運的,不像父母輩那樣,年輕的時候還要擔心吃不飽。而我們,在這樣每天吃好喝好的日子裡,還可以通過手機這麼便利的交通工具去看世界這麼多好玩的信息,手機裡的信息就像一個個怪物似的,左右你的腦袋,讓你去玩他們,讓你去看他們。

但是新一代90後又是受過教育的一代,受到的教育告訴我們,這是不對的,但是網上的信息又每天深深的勾引著我們,這時的我們便會在該玩還是不該玩之間徘徊,不知道哪種選擇是對的,然後就會出現焦慮。

想做正確的事卻又更想去放鬆自己的心情,可是放鬆完,卻更加焦慮,如此循環往復。在痛苦的邊緣掙扎。

為了緩解這種焦慮,我選擇讀書。

前一段時間,董卿說過一段很火的話:槍響之後,沒有贏家!當時正是疫情爆發期,這個時候能說出這句話,可謂是非常符合當時的社會現象。但是回頭想想,不長時間堅持讀書的人,能說出這樣一鳴驚人的話嗎?

即使我們成為不了董卿那樣的才女,讀書也是沒有壞處的。

中國上下五千年,有哪個名人說,不要讀書,讀書對人不好?但往往,所有人都提倡讀書!既然他好,為什麼不去靠近呢?

既然讀書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們應該讀什麼書?

我個人也是最近幾年才慢慢發現讀書的好處。剛畢業那會,對這個世界很懵懂,也不瞭解這個世界,更是對別人沒有防範之心。一次次的打擊讓我越來越脆弱化,但是我找不到方法,也找不到願意幫助的人。於是我選擇讀書,一開始就是讀和我心境差不多的書,因為有共同點,容易找到共鳴,所以就非常願意讀下去。

23,24歲的時候喜歡讀劉同的《青芒》,因為從書中看到了自己,覺得找到了朋友,所以一邊讀,一邊寫心情做筆記,然後心裡的很多不知道都解開了,也不在不開心。於是非常喜歡劉同,然後就接連讀了他好幾本書。

人一旦喜歡某一個人,就會更想了解他,然後接近他。

後來結婚了,感覺接下來的日子是賺錢養娃的日子了。於是我放棄了劉同,轉而喜歡上了一些成熟的公眾號,比如鬼腳七,k叔,後來是粥佐羅。我不僅看他們的文章,還看他們推薦的書。

我喜歡讀的書基本是兩個方面,一個是關於理財,一個就是關於認知的。

既然來這一世,就要好好活著,不枉此生。要想自己生活優裕,必須理財。理好了財也就理好了生活。所以建議所有人多讀理財書,我一直都推薦別人看《富爸爸窮爸爸》,希望每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都讀一讀,他會帶給你不一樣的世界。

除了理財,我讀的最多就是關於認知方面的書了。因為我始終覺得想做好某件事情之前,我們應該先學會修心。把自己的慾望培養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起來自然就不會那麼痛苦了。

只要把“想”培養好,身體自然會配合自己去做。

第二類應該讀的書應該就是專業書了,我們一切都是為了生活,精神生活遠遠滿足不了我們,所以我們要賺取物質生活條件的優裕。所以要讀專業書,來增加自己專業的學識,儘管枯燥,但是如果你現在沒有睡後收入,而必須靠自己目前的工作養家,就必須讓自己增值,唯一辦法還是學習,讓自己更值錢!

都知道讀書是好的,但是就是不想讀,或者看一會就想睡覺想玩手機怎麼辦,應該怎麼做才能更好的讀書呢?

喜歡讀書的人,不用別人提醒就會每天讀書,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了一種習慣,一天不讀,心裡難受。

不喜歡讀書的人呢,怎麼辦?

第一, 一開始儘量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無論哪方面,只要感興趣就去讀。

第二, 找不到自己喜歡什麼怎麼辦?那就要有長期打算,慢慢培養自己,每天找出一點固定的時間讀書,今天10分鐘,明天10分鐘,然後時間慢慢增加。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的,只要堅持去探尋,一定會發現自己興趣所在。

第三, 一開始的時候一定要從最淺的書讀,比如可以讀《自控力》《富爸爸窮爸爸》等等,這些既包括認知方面,又包括理財,基本符合每一個想讀書的人。或者讀一讀小說,推理類小說會激發大多數得好奇心,可以建議讀一讀。

讀書帶來到好處是無窮無盡的,書讀多了,你會熟悉一個領域,你會發現自己知道的太少了,於是你又會催著自己去知道更多,然後你又會繼續閱讀,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真的好精彩,原來有這麼多有趣到東西。

書讀多了,你也會變得謙遜,很多時候,你不會太糾結某些無聊的事情,你更多的時候是站在別人角度考慮問題。

書讀多了,你也會變得很聰明,工作中,你會了解人性,工作方法,解決問題的思路會越來越多。生活中,你會變得很淡定,有情緒了,會知道怎麼安慰自己。家人不開心了,你知道該說些什麼?

書讀多了,你步入社會,開始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了。你會發現這個世界越來越美好!

還有重要一點,你要相信書中自有黃金屋!

語燕

2020年3月1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