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印度禁止對中國出口口罩,結果自己卻受了重傷

自武漢疫情爆發以來,世界各國都對中國充滿了異樣的眼光。作為鄰居,印度不失時機的宣佈,在疫情蔓延期間,禁止出口口罩、防護服等個人防護設備。現如今,印度國內也出現了四十多例確診患者,印度擔心中國會因此"報復"。那麼,中國真會"報復"印度嗎?

關鍵時刻,印度禁止對中國出口口罩,結果自己卻受了重傷

據觀察者網3月9日消息稱,雖然印度國內疫情遠不如中國嚴重,但由此導致的全球供應鏈被擾亂,卻成為印度經濟實際面臨的難題。要知道,作為全球最大的仿製藥出口國,印度大部分原料藥依賴從中國進口。印度製藥聯盟秘書長表示,如果中國中斷原料供應,印度大型藥企僅能維持2—3個月。    

雖然印度做好了應對危機的準備,但由於中國疫情爆發,印度經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冷。據有關數據顯示,印度2019年進口了三十九億美元的原料藥,同比增長10.5%。實際上,自2014年以來,印度從中國進口的原料藥持續在增加,目前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七十。由此可見,印度對中國原料藥進口依賴十分嚴重。

關鍵時刻,印度禁止對中國出口口罩,結果自己卻受了重傷

一個不容忽視的例子是,武漢大概有四十家企業為印度藥企提供基本原料,但由於疫情爆發,武漢復工時間並不確定,這意味著印度各大製藥企業將無法正常收到原料,印度仿製藥出口極有可能受到限制。還有專家擔心,印度的製藥供應鏈將被擾亂,屆時會衝擊各個行業。

除此之外,印度汽車零件、電子產品等商品原料都依賴從中國進口。目前,印度已出現了原料供應中斷、漲價的情況。有證券公司已將印度2020年經濟增長預期從6.6%下調到了5.4%。綜合來看,如果中國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那麼印度經濟將會遭到嚴重衝擊,印度人的日子不會好過。

關鍵時刻,印度禁止對中國出口口罩,結果自己卻受了重傷

在疫情爆發的關鍵時刻,印度禁止對華出口口罩,不僅顯得沒有國際道義,而且毫無大國風範。印度萬萬不會想到,由於疫情影響,來自中國的原料會被中斷,自家的製藥、汽車零件、電子產品等行業都會遭受重挫。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現在全球都處於一條工業鏈中,少了任何一個環節,無論是誰都會受到損失。印度自以為是的做法,直接將自己推向了火坑。

長期以來,印度一直錯誤的將中國視為戰略敵人,試圖在軍事上和經濟上超過中國,甚至為達目的不惜加入美國的"印太計劃"。但印度忘了,唇亡齒寒的道理。在地理上,中印更親近,而大洋彼岸的美國只會將印度當槍使。

關鍵時刻,印度禁止對中國出口口罩,結果自己卻受了重傷

相信經過這次疫情,印度應該感到了切腹之痛,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只有中國好,印度才能好。中印本來就是鄰國,也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兩個人口大國,中印合作,才能互惠互利,中印對抗,只能是雙輸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