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油畫藝術作品會讓人心潮澎湃?

影影圈圈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是油畫專業畢業的。下面來說說幾個我比較喜歡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氣勢磅礴,技藝精湛。

第一位 威廉透納

英國學院派畫家的代表。他的作品善於描繪光與空氣的微妙關係。把風景畫和歷史畫擺到了和肖像畫同等重要的地位。

第二位 希施金

俄國風景畫家最具代表的人物之一,他的畫可以說是精細到了極致。把俄羅斯那種無限廣闊的田野,熾烈的陽光,金色的大地描繪的大快淋漓。欣賞他的畫會感到胸懷無比舒暢。

第三位 梵高

梵高的風景畫你會發現這個人在畫畫的時候精神不是很穩定,不然他的筆觸是無法做到如此扭曲的。他的作品給人感覺空氣在流動,大地在燃燒。我曾經臨摹過一些他的作品,發現梵高對於色彩的把控是讓人驚歎的,他的顏色純粹而乾淨很少調合灰色。

作為一個熱愛繪畫的人,看完他的作品是心情很難平復的。

痛苦很容易刻畫,但是用痛苦和苦難去刻畫我們世界上的快樂和美麗。梵高是世界上存在過最偉大的畫家。


玉米小婷子


初次接觸到冷軍超寫實油畫時,深深的被其超級寫實的畫面所震撼,站在他的作品面前,心靈得到安靜,每次在欣賞冷軍的作品時,畫面使人平靜,畫面深處又讓人心潮澎湃。本文通過研究冷軍的作品,來探求冷軍作品深層的震撼,體會冷軍繪畫的心境。

一、冷軍畫面——超然的真實

(一)冷軍印象

冷軍,中國當代超寫實主義油畫最具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及領軍人物,他的《馬燈的故事》這幅作品在全國美展上第一次獲獎之後,連續五六年在國家級各類美展上獲獎。站在冷軍的油畫作品面前,就算你對油畫一無所知,也能感覺到一種神魂震驚的力量。通過一層一層的油畫色彩,讓我們感受到的是肅靜、冷峭、深切——“幹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杜甫在詩中寫到,一件優秀的作品要具備風骨,要表現出作品的精神!冷軍借用手中普通的畫筆,將油彩與思想完美結合,揮灑豪放地在畫布上表達出他對繪畫的感悟。在冷軍的手中,將畫筆賦予靈魂,給人們展現出一幅有風骨的完美作品。人們無不被畫面那細而不膩、惟妙惟肖的形象與技巧所折服。冷軍將其創作的意境與當代現狀的完美結合,讓觀看者在精神上形成全面的張力,讓心靈受到強烈的震動!站在冷軍油畫面前,都會心生謙卑,進而平靜和祥和。如同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站在其面前,任何人都會感到生命的靜謐與沉著,冷軍的油畫畫面給人以非常冷靜、冷峻的感覺,如同這幅畫沒有作者的影子一樣,像是獨立存在的一個靈魂。

(二)超越現象的冷靜與真實

冷軍作品問世以來引起了畫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其中主要集中於油畫技法方面。冷軍在剛開始學習繪畫的時候,他在畫素描作品時時常會畫得非常細,非常生動寫實,在不經意間將絲毫的細節在畫面上都要表現得很生動很逼真,逐漸的越畫越充分,越畫越細膩,是很自然的很本性化的,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並在細節的深入中體會繪畫的樂趣。照相機等一系列高科技產品,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從技術這個層面說,照相機並沒有帶來滯後的效果,反而讓藝術家錦上添花。2007年,全國第四屆全國畫院展,《肖像之相——小羅》展出,從這幅油畫作品中我們看到一位神色憂鬱,恬靜優雅的女子,在觀看者面前靜靜的站著,畫面氣氛冷靜自然,似乎都可以感受到畫中女子的呼吸,純淨質樸的眼神讓人心生憐愛之感,像西方教堂裡的童女那樣純潔,在冷靜中又有一種莊嚴肅穆之感。近看她的膚色透著光澤,又帶有溫潤之感,面容微笑,嘴角微微翹起,眼睛晶瑩純淨,眼神望著遠方,平靜中又帶有安祥與嚴肅,若有所思,欲語又休,細緻到讓人驚歎的髮絲,渾然天成,與真人無二,衣服的肌理之感讓觀者如同可以觸摸到一般,令人歎服。冷軍手持畫筆,像是一個造物主一般,讓整個畫面毫無做作之感,將畫面展現得那麼自然。站在畫面旁,如站在真人前一樣,與現實世界渾然一體,這種幾乎看不到任何筆觸的寫實程度,是一般的照片都難以達到的。這幅畫的問世還帶來了一個戲劇性的小故事,這幅作品在第四屆全國畫院展獲得了畫院獎,當時評委竟然不能確定這幅畫是畫出來的,最後竟然是將畫拆下來觀看,結果竟然依舊說是彩噴的,幸虧冷軍保留了作畫的步驟,才平息了這場鬧劇,這從側面更加反映了冷軍畫作之冷峻,技法之高超。

冷軍的肖像作品《蒙娜麗莎——關於微笑的設計》,給人一種平穩寧靜的感覺。冷軍去掉了《蒙娜麗莎》原有的風景背景,卻帶給觀者更加平淡幽靜的想象,更加貼近的現實,多了一分平民化的親切,在藝術上已經賦予了描繪對象新的生命。培根就說過:藝術,就是自然與人。冷軍做到了,將自然與人做到了完美的統一。

二、隱藏在表象之下的“熱情”

(一)感動人心的“細微”表達

冷軍在一幅超寫實油畫的創作過程中將繪畫規律做了很好的詮釋。冷軍的創作《世紀風景》系列,是冷軍根據自己的一個夢境突發的靈感,他根據當代社會中工業的發展和工業的生活化,用世界地圖作為主題,將工業生活化在畫面中展現出來。冷軍先生敏銳通過油畫的語言探索了當代工業的發展與我們的生活和環境之間的關係,讓我們從工業、機器、技術得到反思。《突變——有刺的湯匙》這幅作品,已經超出了簡單的藝術層面,是一種精神上的昇華。仔細觀看這張作品,冷峻的背景,物品真實客觀,湯匙被電焊高溫處理,使作品增加了濃厚的觀念色彩,讓平時毫不起眼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伴有重要地位的工業產品在觀者眼中重新聚焦,時刻警覺著人與人造物的關係。看似冷靜平淡的一張創作,卻深藏著冷軍對於當代現實的看法與觀點,這已經不單單是一幅藝術品,更像一個藝術家的靈魂展現。

冷軍的油作品是深得者其深,淺得者其淺的藝術,他並不僅僅給觀者帶來他技法上的視覺極致,帶來的更是在客觀繪畫表層之下源自作品深層的震撼,是一種藝術而並非單純的技術。冷軍的《荷塘》系列,在荷花池觀察的暮色中,冷軍喜歡舉起手中的畫筆描繪日落的每一片荷葉,每一根狀莖,每一片反射,每一絲水線的短暫變化,畫由心生,清脆的線性,一根根苦澀的曲線,那線的韻味還源於他的心境。冷軍用率真的筆觸,繁雜的光線,傾訴著自己的心情,他肯定是忘記了自己在畫荷。有一些人會問,冷軍的畫畫得這麼細,他的生活會很無聊麼?冷軍的夫人羅敏評價他的畫:他的畫雖然很細,可是不靜的。冷軍的每一幅創作都帶有他對於生命激情的影子。不禁想起了王維《山水訣》裡的經典詩句: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冷軍的朋友朱曉果感嘆冷軍的作品:作品中充滿了憂鬱感覺,總叫人感覺到這是一個將靈魂自我放逐於人類精神廢墟之園的冥想者。

(二)冷軍的貢獻——開創了中國當代油畫表達的新路徑

改革開放以後,許多藝術家開始了繪畫的新探索。冷軍就是其中之一。冷軍的轉折應該是法國畫家克勞德·伊維爾來到中國的講學開始的,冷軍借其“武器”開闢了新的繪畫路徑。在法國,有一位超寫實主義的畫家,他就是影響中國一大批寫實油畫藝術家的克勞德伊維爾,他不僅僅技藝精湛,而且對西方17世紀至19世紀的歐洲古典繪畫技巧及材料具有及其深入的研究。當中國藝術界剛剛接觸到超寫實油畫的時候,對於當時的中國藝術家產生了極大的震撼,震撼的不僅僅是超寫實那及其精細、寫實的畫面,還有對於超寫實油畫如何處理出來的表示出了極大的好奇。此時,克勞德伊維爾來到中國講學開課,給一大批藝術家學習超寫實畫法解開了心中的疑惑,冷軍就受到了來自克勞德伊維爾的影響,而且在此基礎上發展了自己的風格,創造了中國寫實油畫的一條新路徑,冷軍稱之為超限繪畫。

冷軍說:“我想給予當今快節奏的社會詬病一些解藥,可能這是我的一廂情願罷了。我想利用經典展開一些思索,讓人爭論、更正一些觀念。藝術要在聖壇有一席之地,人往往要多一點敬畏之心,不要太過驕傲,太主宰,不要失去謙稱之心。”冷軍的繪畫,並不是單純的照相寫實主義,照相寫實,講究的是去除思想,讓作品不含有主觀感情,用相機來觀察和反映,表示出固有顏色。照相寫實作品冷峻,是將照片或印刷品放大然後描繪在畫布上的作品,拋棄了主觀和繪畫性,像單純的一個畫匠,機械的、完全的將照片或印刷品還原,而冷軍帶給我們的則是要做生命的締造者,是將對象在畫面中“生長”出來,並不是刻意的去摳所畫對象的細節,而是一種自然的、不經意的在畫面中“長出來的痕跡”。尋找好運是自然的生活,自我心靈的展示。讓自己的作品有一種隱藏在畫中的靈魂,讓作品說話,冷軍並不說自己是超級寫實主義者,而更喜歡說自己是超限油畫創作者,他將油畫的表現做到極致,還要融入自己的精神,避免簡單的攝影複製,不能簡單的複製照片,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讓作品擁有繪畫性,畫面精細的同時更要注重背後的精神,冷軍用自己的作品來構建自己對美的感悟和解讀。在自然的高度制約之下,還須要有審美的改造、表達以及組織自然的優美秩序,冷軍做到了,做得從容自由,不露痕跡。

三、結語

冷軍的油畫不是一般的超寫實,不論畫面形體顏色還是畫面背後的靈魂都滲透著高貴的貴族氣息,是一位靈魂的締造者,在藝術上是一位可遇不可求的藝術天才。





筆墨藝術


讓人心潮澎湃的油畫藝術作品

所謂“心潮澎湃”就是心情愉悅很激動,久久不能平靜的意思,在數以萬計的油畫藝術作品中,能讓人心潮澎湃的畫作可以說是比比皆是,難以一一舉例,從題材來講,寫實主義人體油畫必定讓觀賞者心潮澎湃,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神秘、直觀,


赤裸裸的寫實人體油畫,給人直觀的視覺衝擊力和感染力,作品的藝術效果又增強了觀賞者對人體模特的神秘感,當然了,這也離不開藝術家精湛的技法;我們舉例說明:19世紀西班牙畫家戈雅筆下的《裸體的瑪哈》就讓人心潮澎湃,這幅畫看上去是在展示大膽和情色,

事實上,在畫作中,戈雅想要描繪的是當時西班牙女性中一種新的“率真女性”,探索女性關於xing 的禁忌主題,畫中姑娘的造型因為她直接的凝視和冷淡的皮膚色調而變得複雜,這標誌了她掌控著自己,曾有評論家這樣寫道:“她絕對屬於自己,雖然她一定在yingyou 人,但是絕對是站在她自己的立場之上,她是一個堅強、尖銳的真正的女性”,



除了,戈雅筆下的《裸體的瑪哈》讓人心潮澎湃之外,同是19世紀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大師安格爾筆下的人體油畫也讓觀賞者心潮澎湃,比如,那幅《泉》《大宮女》《浴女》不僅裸露尺度之大,而且還具有東方異域情調,直觀的衝擊了人們的視覺感受,這一切都依賴於藝術家對色彩的把握和控制。


詩夜城主


謝謝您的邀請!

油畫作品讓人心動的太多了,也介紹的亦多。小民今天講油畫作品創作的背景故事,看看有沒有打動各位的。

惠斯勒大家都知道的,小民不多介紹。他有幅名畫叫《白色交響第一號:白衣少女》(現收藏於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畫的是一位穿著白色長袍的女人。她站在白色窗簾前面,手中拿著一支百合花。她的臉龐挺黑的:很可能是「年輕之花」的處女。她紅色的頭髮很長,處於陰影之中。這類陰影尤其為惠斯勒等拉菲爾前派畫家們所青睞。所有的白色給出的效果能閃耀人的眼睛,但是,當你定睛去時,雪盲的感覺會令你產生1⃣️種奇異的視覺效果。兩塊顏色逐漸從畫布上凸顯出來,就好像是兩團毫不相干的概念從一團迷霧般的夢中凸顯出來一樣。而且,看著看著莫名奇妙地從她的腳邊升起一隻狼或是熊的腦袋,很像是某個毛皮地墊的一部分。為什麼惠斯勒會畫這麼個玩意?

在實際生活中,那位模特兒叫喬安娜.海夫曼,是位愛爾蘭人。從畫面看,畫得非常純潔,模特兒也十分嫻靜,幾乎有種不朽的氣息。可在現實中,惠斯勒卻親密地稱她為「小悍婦」。惠斯勒畫這幅畫時不顧其家人反對和極力勸阻,與這位女模特兒持續了好幾個月狂風暴雨般的戀情。畫中那兇惡的獸頭很可能是情人之間的一種粗俗的把戲-美女與野獸。法國畫家庫爾貝十分討厭這幅畫,且稱它為Ike apparition Dan spiritisme「一種被超視覺調動出來的鬼魅」。但據說,4年之後,古斯塔夫.庫爾貝他自己卻與這個看似嫻靜-實際是「小悍婦」也有一腿~


填格


個人很喜歡拉斐爾前派的藝術作品,這個流派的作品,雖然沒有那種主題上讓人感覺心潮澎湃的感覺,卻對於一個學藝術的人來說有一種對於美的嚮往的新潮澎湃的感受,唯美且神秘的畫風,讓人不得不沉浸其中,代表人物有沃特豪斯,下面是他們的畫風,可以感受一下






簡丹ART


減魚白菜各有所好,有些人喜歡看抽像的,又有些人喜歡看具像的,或者是人物,或者是靜物,或者是花鳥,又或者是風景等等。比如在謀個畫展廳裡,能夠使謀位觀賞者對你的作品在觀賞時停留在5至10分鐘,那麼你的作品已經對這位觀賞者的心被觸動了,但是對於其他的觀賞者不一定會被觸動,所以說減魚白菜各有所好了。我個認為假如我喜歡比較寫實的風景,肯定是觀賞寫實逼真而且構圖完美、層次色彩豐富、氣勢磅礴的作品。總的來說能觸動人的靈魂和人的心性就是好作品。




張偉平4720


還別說,我確實鑑賞過一些油畫讓我第一眼就能立馬有心潮澎湃的感覺,先說一下我是名藝術生,有過一段雜碎的油畫審美史,個人也對美術類有著深厚的興趣愛好,最早看油畫能看到激動的是寫實派的畫作,我個人是極其佩服像冷軍老師那樣的畫家,他對細節的把控和人物場景的完美還原,對形體塑造的功底也是了得,近距離的看他的作品能看到汗毛都豎起,這是我初次體驗寫實油畫帶給我的震撼。

但是現如今,美和精緻就是藝術的觀念已經過時了,他並不能代表所有,現代藝術已經從傳統的美學中掙脫出來了,已經轉變成了一種觀念化的事物。這種事物不再訴諸於觀眾的情感,也不再著重人們的主觀感受,它們創造一些新穎的符號,提供一些特別的意義,其目的是衝擊人們的思維模式,引發人們的困惑、爭論和闡釋的慾望,變成了另一種東西。現在來看,畫面更加震撼,更有內涵的油畫作品,會更容易讓人心潮澎湃,更有藝術感染力,下圖就是我最近時看到的讓人澎湃的油畫。


一罐LIQUOR


拉斐爾的“雅典學院”

  • 雅典學院是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興辦的。拉斐爾在這幅巨型壁畫中,描繪了當時這個學院裡的哲學家、科學家以及藝術家們進行學術探討的熱烈場面。看後令人心潮澎湃。
  • 畫面中央邊走邊議的是柏拉圖和他的弟子亞里斯多德,他們在激烈地爭論著。雖然,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在他興辦雅典學院時已不在人世了,但畫家為了表現哲理的繼承性,還是在左邊的一組人物中畫出了蘇格拉底。而右邊的則是天文學家托勒密,彎著腰在畫幾何圖形的則是阿基米德,在他們的後面,戴著暗色無簷帽的是畫家本人。左邊的下方是以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為核心的一組人物,還有一個伊斯蘭教學者叫阿維洛依。在臺階上坐著沉思的是赫拉克利特,離他不遠躺著第奧根……
  • 這樣眾多的人物、宏偉的場面、各種不同的形象性格,各種交錯縱橫的內在聯繫,拉斐爾竟能以嚴謹的佈局和精心設計的層層深入的圓拱門古典建築為背景的構圖,表現得渾然一體,天衣無縫,足見畫家的藝匠才智,非同凡響。
  • 在《雅典學院》這幅壁畫裡,拉斐爾把建築學與透視法發揮得淋漓盡致。他以直通藍天的拱門為背景,使得畫面顯得分外神聖悠遠;他高超的透視法,讓二度平面呈現出三度空間的大氣縱深;他把地面的圖案和拱頂的裝飾,也都計算得非常精緻準確;他著力於柱子、雕像以及浮雕等細節,為學院大廳平添一份唯美莊重;大廳兩側的壁龕,分別高聳著希臘智慧女神雅典娜(右)和光明之神阿波羅(左)雕像;他的人物衣飾紅、白、黃、紫、赭交錯,與淡的大理石背景色彩協調有致。這幅壁畫線條和諧,色調豐富,構圖均衡,優美典雅,成為後世古典主義者不可企及的典範。
  • 這幅壁畫畫家巧妙地利用拱形作為畫面的自然畫框,背景是以勃拉曼特設計的聖彼得教堂作裝飾,兩邊作對稱呼應,畫中人物好像是從長長的、高大過道廊走出來,透視又使畫面呈現高大深遠。建築物的廊柱直線和人物動態的曲線相交融,產生畫面情境柔中有剛,加之神像立兩旁,使畫中充滿深層的古典文化氣息。
  • 拉斐爾極善利用臺階,使眾多人物組合主次前後有序、真實、生動、活潑,畫面將觀賞者帶進先哲們的行列。這宏大的場面,眾多的人物,生動的姿態表情,具有肖像性人物個性刻畫,佈局的和諧、變化且統一的節奏,可謂把繪畫創作發展到文藝復興時期的頂峰。
  • 拉斐爾以柏拉圖的“雅典學院”為靈感,在哲學、修辭、邏輯、數學、幾何、天文、音樂領域裡,創造出壁畫《雅典學院》,謳歌登峰造極的古希臘精神,讚美人文主義的黃金時代。
  • 在這件作品中,讓每個哲學家都顯現“個人靈魂”的企圖,用以區別個體之間不同的關係,並將他們連接在形式上的韻律中,處理人與背景相互關係接近列奧納多·達·芬奇的做法;但整體構圖中出現古典樣式大廳——超高圓頂、酒桶穹窿(Barrel Vault)、巨大的人像-乃是受到布拉曼特(Bramante)的影響,預言它未來是放置在聖彼得大教堂中的模樣。乃透視學的高峰,承襲前人的精華而成。拉斐爾將西方文明不同時期的人集中在同個空間,古希臘、古羅馬和作者所在時代意大利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薈萃一堂,表現自身篤信人類智慧和諧,並讚美西方文明(語法、修辭、邏輯、數學、幾何、音樂、天文)的智慧結晶。
  • 在所處的年代,流行一種新柏拉圖主義的哲學思潮,既主張美是不生不滅的永恆,也在藝術中追求理想美的創造。而在人文主義大師們的藝術創造中,更為重視的是對生活美的發現,他們在藝術描繪的一切美中都具有現實美感。

文明的國際守望者


給你分享下立體主義,薄丘尼的作品。這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幅畫。這幅畫在風格上使用了類似立體主義的技巧,稜角分明,被拆解了的幾何圖形將畫作主題拼接,互相重疊的部分,這種方法也常見於畢加索和布拉克的立體主義畫中,同樣的還有那鮮豔的用色和碎片化的構圖。

薄丘尼還以印刷字體表示出了火車的車次。這幅畫講的是人們在火車站匆匆邂逅,人來人往的故事。這裡有蒸汽機包裹下的擁抱,有車廂和天地,有高壓電線緊靠著一輪落日。

落日的餘暉像彩虹一樣貫穿畫面,使整個畫面有一種情緒流動的美感,以及畫面中的蒸汽車將要開走時的運動之美。彷彿電影畫面被定格了一樣。

好了,那你喜歡這張畫嗎?



Mona法式插畫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心潮澎湃”的意思。

“心潮澎湃”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心裡像浪潮翻騰。形容心情十分激動,不能平靜。出自臧克家《得識郭老五十年》。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刻,看到藝術品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所以什麼樣的藝術品會讓人心潮澎湃主要還是看人當時的心境和所處的環境。

只有能夠直指人心的作品才會產生這種震撼的效果,最為常見的是宗教藝術。在裝飾地五彩斑斕的哥特式教堂建築裡,巨幅的天頂畫用繪畫這種可視的藝術闡釋著《聖經》裡的故事,是能夠對處在這種環境下的人們造成極大的心裡衝擊的。

當一個人極度開心或極度悲傷的時候,相同情緒的作品也會與人產生巨大的心裡共鳴。就像蒙克的《吶喊》在很多影視劇裡出現,被很多人用來表達自己的內心的情緒。

千百年來人們對自然既征服也臣服,一些表達自然力量的藝術作品也會喚起人們內心深處對這種絕對力量的崇拜之情。

還有就是畫面強烈衝突的作品也會令人產生心潮澎湃之感

藝術的魅力是無窮的,瞭解了藝術品背後的故事,然後還能用心體會,總有讓我們感動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