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女人與鏡子


論女人與鏡子

每當把鏡子與女人聯繫在一起時,我們就一定會想到《白雪公主》中王后與鏡子的故事。“魔鏡,魔鏡,誰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對於女人來講這絕不僅是一個提問,而確確實實是一個問題。

論女人與鏡子

你如若是從甜美的夢鄉中自然醒來,洗漱過後坐在鏡子面前,然後靜靜地享受被窗楞剪得紛繁晨光的愛撫,那時任誰都會覺得自己是世上最美的女人。

但你昨夜若是輾轉難寐亦或是煩惱纏身即便是嬌豔欲滴的二八少女也會灰暗地認為除了鏡子裡的自己,其他女人都是美麗的白雪公主。

論女人與鏡子

鏡子給女人的感覺不僅與心情有關更與年齡有關。

孩提時代,你只會好奇鏡子裡那個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人。中學時代,你會研究鏡面呈像的物理問題。可就在研究的過程中,你會猛然發現你好像對鏡子裡的自己更感興趣。你會打量自己的臉夠不夠瑩潤、自己的腰肢是不是纖細、自己的腿算不算修長。從那一刻起,物理問題就變成了審美問題而一發不可收拾。漸漸你就會發現自己會和鏡中人形影不離,對鏡子愛不釋手。它會不自覺地出現在你的筆袋裡、衣服兜裡、手提包裡。在課堂上,你一定會趁老師不注意偷看自己兩眼。當有異性有意地打量你時,起初你會有一陣小鹿亂撞,可時間一長你馬上會翻出小鏡子仔細地審視自己的妝容可否不妥。甚至是當沐浴時,你都會赤裸地站在鏡子前羞澀地欣賞自己微醺的胴體。

論女人與鏡子

自古以來就是女為悅己者容,這雖具有傳統封建色彩,但其存在亦有其合理之處。早上出門前你要讓鏡子做自己顏值戰的參謀,而到了狀況百出的白天鏡子則成了形象助理,到了晚上又成了卸妝顧問。鏡子應接不暇,於是它也學會了七十二變。它分身為澄澈的湖水、路邊的車窗、酷炫的墨鏡、手機的屏幕……鏡子就是這樣無聲地照出了女人的一生。無論黑白高矮還是環肥燕瘦,它都一覽無餘。


論女人與鏡子

可中年以後女人對於照鏡子這項事業的熱忱大大削減,甚至是消失殆盡。正如王國維在《蝶戀花》中所寫:“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論女人與鏡子

因為她們從鏡子裡看到的每一道細紋都不可能是鏡子的裂縫只可能是自己的衰老症候。她們看到自己的變化比眼睜睜看著客廳裡紅玫瑰的枯萎更為之沉鬱。 如若此時她們的女兒不知趣地站在她們面前照鏡子,她們定會五味雜陳百感交集。她們既緬懷自己年輕時的俊秀又會慨嘆年華易逝。對於女兒的韶華之美,她們是又愛又恨!女人做夢都想擁有薛寶釵那個刻著“不離不棄,芳齡永繼”的項圈,但這畢竟只存在於小說傳奇不過是南柯夢一場。因為歲月這位印象派畫師總會無情地在每一張臉上揮毫潑墨,直至這張肉布不再留有空白。

美人遲暮,鏡猶哀之。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的李夫人香消玉損之時,不僅拒見漢武帝更懼見奩中鏡。大周后行將就木之時,差人將殿內之鏡皆撤之。生無家愛無果死無墓的白薇形銷骨立之時,更是常以破布掩方鏡。

論女人與鏡子

古龍曾在《多情劍客無情劍》中有言:“年輕的女孩就像盛夏的蔬果就算再差也不會太難吃。”所以年輕的你大可把美演繹到一個極點。可人生軌跡是一個導函數圖像,可以在不同的區間畫出不同的極點,所以就算衰老女人也不必太過悲傷,那是生命的必然過程。但目前中國的社會審美水平並沒有顯著提升,絕大多數人還只鍾愛與妙齡女子對飽有歲月沉澱的面龐和能夠訴說故事的雙眼不欣賞。也正因如此,女性駐顏和整容之術才會如火如荼,但可悲的是動過手腳的臉反而更失去了本有的自然美!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與其說是你在照鏡子,不如說是鏡子在照你。你什麼樣,鏡子就什麼樣。學會從家庭和工作的瑣事中脫身,保持良好的心態,不捨愛與自由!

論女人與鏡子

永遠的女神奧黛麗.赫本優雅老去的秘訣就是:親近自然和孩童,永遠堅信真善美。如是,女人在幼年時便可清純動人,青年時可以活力四射,中年時可以端莊靜婉,暮年時可以閒適淡雅。自己把短暫的人生活成了紅楓,嬌豔欲滴。願每一個璀璨的女人都能把自己的人生之鏡照得熠熠生輝!


論女人與鏡子


論女人與鏡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