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西遊記》等古典名著,如果作者活著的話,有沒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

阿修羅君


可以肯定地說:不能。這不是一個消極的觀點,而是有理由的。

其一,不是說這些古典小說作者的寫作水平不夠或者這些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不高。而是文學作品在不同國家不同語種之間流傳時,作品本身的韻味都會或多或少地減少。外國的語種多數側重於工具性,而我們漢語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這個人文性在語言翻譯過程中就很難完整地保留下來。尤其古典小說,語言的韻味更是濃厚。翻譯成外語,很難保留全貌。

其二,西方文學的審美體系和價值體系與我們的傳統文化有很多不同之處。我們也有很好的作家,也有很好的作品,而這麼多年只是出了莫言一個獲獎者。文化需要融合,也需要獨立。

最後,我想說的是,不要總盯著諾貝爾文學獎。從創立至今,有很多人獲獎。你能叫出名字的有幾個?你都看過誰的作品?不是每個評上的人都實至名歸,不是每個未獲獎的人都平庸。我們應該自己創立一個國際文學獎項,讓外國人爭著拿我們的文學獎。





時間,你好!


我國的四大名著是《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也有人認為《聊齋志異》和《金瓶梅》應當算入六大或者五大名著之一。四大名著只是一種普遍的文學說法而已。

單說四大名著,那是我國明清時期白話文小說的重要經典之作,在民間流傳廣泛,上到達官貴人,下到販夫走卒,都能說上那麼幾句。隨著現代影視媒體的大肆宣揚,不僅國內聞名,在國外也是備受歡迎。研究四大名著的學者專家更是多如牛毛,著作更是疊出不窮。可見四大名著之影響穿越了歲月,穿越了國界,藝術魅力散發著永恆的光輝。

為什麼就一定要拿中國的四大名著去評這個獎呢?四大名著的優秀程度,居士認為那是無可取代的。再說,評了這個獎就能算多麼好多麼好的作品了嗎?這個問題個人認為沒有意義,拿中國人幾百年前的偉大作品去套一個外國文學獎的評價標準,這不是削足適履嗎?這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中國的四大名著是好是孬,我想國人心中自有一杆秤,世人皆有一顆明亮的心。



小米帶你看影視


《紅樓夢》,《西遊記》等古典名著,如果作者還活著,能否獲得諾貝爾獎?農夫的回答是:不能。因為雖然“諾貝爾獎“是世界級的文學大獎,但授獎權掌握在西方學者手裡,他們的"審美"標準始終和我們不一樣,我們認為優秀的文學作品,未必會獲得他們的認同。

眾所周知,自從公元1901年開始諾貝爾文學獎評獎以來,我國曾出現了很多的優秀作家和作品,例如魯迅,老舍,沈從文,巴金,茅盾……等人的作品,難道無一個符合"諾貝爾文學獎"的評獎標準嗎?角度不同,立場不同,結論自然不同。我們認為優秀的,未必會獲得他們的認可。


秦一農夫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經典《電視劇》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主線,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鬚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以及中國古代社會世態百相的史詩性著作。




經典回放影視劇集


我想會的[靈光一閃]

這兩部著作對人物,環境,故事情節都也獨特的描寫[害羞]

《紅樓夢》:人物眾多,個性鮮明,人際關係複雜,社會背景強大,生活環境特定,通過寶黛釵愛情主線的描寫,引申出四大家族的榮辱興衰,每個人物的命運,都隨著家族利益的崩塌而變得那麼的渺小與悲情[泣不成聲]

《西遊記》:由師徒四人西去取經為主線,所到之處,每經一難,一個故事!同時,帶有批判性的色彩把每個人物與社會背景交代清楚,諷刺了一些社會現象[噓]

《紅樓夢》《西遊記》不僅僅是中國名著,也是世界名著[強]



闞伊


諾貝爾獎誕生於1900年,那時候《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已經去世一百多年了,已經屬於“古人”的範疇了。

諾貝爾獎是不會頒獎給古人的,一般都是給在世的人,只有兩個特例是193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和196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曾頒發給已去世的人,但那也是剛去世不久的人,並不屬於“古人”。

後來到1974年的時候,諾貝爾基金會明確規定,諾貝爾獎原則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據說曾經在1968年打算把文學獎頒給老舍,後來因為得知老舍去世而作罷。

注意這是“據說”,未得到驗證。

因為諾貝爾獎遵循的原則是,除了公佈最終獲獎者外,候選人的名單都不對外公開,並設置了50年的保密期。因此,對於每年可能出現的各種傳說,說某人獲得提名成為諾貝爾獎候選人,其真實性必須50年後才能得到驗證。1968年的50年後就是2018年,很快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據說”是不是真的了。

但不管這件事是不是真的,至少能從一個側面說明,諾貝爾獎一般是隻考慮活人的。

不要說什麼西方人對東方文化的偏見,他們西方自己的偉大先輩,如莎士比亞這樣的人物,不也一樣沒獲得

諾貝爾獎誕生於1900年,那時候《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已經去世一百多年了,已經屬於“古人”的範疇了。

諾貝爾獎是不會頒獎給古人的,一般都是給在世的人,只有兩個特例是193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和196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曾頒發給已去世的人,但那也是剛去世不久的人,並不屬於“古人”。

後來到1974年的時候,諾貝爾基金會明確規定,諾貝爾獎原則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據說曾經在1968年打算把文學獎頒給老舍,後來因為得知老舍去世而作罷。

注意這是“據說”,未得到驗證。

因為諾貝爾獎遵循的原則是,除了公佈最終獲獎者外,候選人的名單都不對外公開,並設置了50年的保密期。因此,對於每年可能出現的各種傳說,說某人獲得提名成為諾貝爾獎候選人,其真實性必須50年後才能得到驗證。1968年的50年後就是2018年,很快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據說”是不是真的了。

但不管這件事是不是真的,至少能從一個側面說明,諾貝爾獎一般是隻考慮活人的。

不要說什麼西方人對東方文化的偏見,他們西方自己的文化偉人如莎士比亞,不也沒獲得諾貝爾獎麼~~


話說電影TOP


其他的我不敢說,曹雪芹絕對有實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空說無憑,拿我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做對比。莫言的寫作風格是魔幻現實主義,要說這種風格,《紅樓夢》的神話現實筆法與之有很多相似之處,而且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水準,這都是得到專家一直認同的。

《紅樓夢》有很多高大上的評價:“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蘊含著一部“二十四史”,對封建制度、封建文化深刻的批判。拋開這些光環,《紅樓夢》的作者不是“神”,而是生活在幾百年前的普通而正常的男人。作者的偉大之處,在那片男權的大陸上,作為一個男性,居然開闢了一條澄澈的“女兒河”。人物形象極具藝術魅力和作者的審美寄託,即便是一些次要人物、條件人物也能夠陪襯主要人物、推動情節發展、勾連故事脈絡等作用。語言描寫新奇雅緻、生動活潑、細膩逼真。豪端雋秀、口角含香的曹雪芹,真正是進入語言自由國度的佼佼者。《紅樓夢》當之無愧。





發呆小兔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頂峰,很多人都知道:此書前八十回為曹雪芹所作,後四十回為高鶚續寫。但這種說法,也並不能令所有人信服。就有人認為,曹雪芹不是作者,只是對《紅樓夢》進行了編纂。因為書中第一回明確寫道曹雪芹只是“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

  不僅《西遊記》《紅樓夢》這兩本名著作者存有疑問,四大名著中的另一本《水滸傳》,同樣也存在這個問題。《水滸傳》這本書現在印刷時,有的書上寫的作者是施耐庵,有的是施耐庵和羅貫中。

  不僅四大名著作者存疑,明朝四大奇書之一的《金瓶梅》也是這樣。這本書的作者眾所周知是蘭陵笑笑生,可是這個蘭陵笑笑生到底是誰?至少也有幾十種說法,莫衷一是。

  明清時期的古典名著,很多都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可是很多都像《西遊記》《紅樓夢》一樣,作者存有疑問,眾說紛紜,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按歷史發展脈略來看,有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像《西遊記》《紅樓夢》這些古典名著,別看現在我們給了非常高的文學地位,但是在明清時期並不是這樣的。

 

明清時期,文學上真正承認的還是詩歌和散文,寫小說是沒有地位的。正是鑑於這種情況,再加上作者囿於時代侷限性,自然在書籍發行過程中,不願署上自己的真名。

中國四大名著的藝術價值是客觀存在的,但中國的文學藝術比較特殊,具有很深的中國文化的獨特語境,翻譯要能完整呈現中國古典文學的藝術魅力及價值幾乎是不可能的(外國人要真正理解李白 的詩的內外,何其困難乎!),更何況外國人沒有足夠的中國文化的薰陶的話,他很難完整接收到中國古典文學經典的核心信息。你要他們外國人來給中國四大名著頒發諾貝爾證明四大名著的文學 價值,其實沒有必要,也無意義,因為它在中國被廣泛地、歷史地認同,它就是經典。


圈圈放映


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我覺得這些古典名著的作者即使活著,也有可能不會拿到諾貝爾文學獎。我的觀點如下。


價值觀不同

要知道,諾貝爾文學獎並不是由中國所發佈的,它是由外國人所評選併發布獎勵的。而所在的國家不同自幼接受的文化薰陶便不一樣,那麼所形成的價值觀也會大不一樣,而文學作品有很大程度上就是作者價值觀的體現。

很多外國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對於中國文學作品裡面的價值觀可能想法不同。這也是中國為什麼這麼長時間以來,只有莫言一個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因此我覺得雖然曹雪芹的《紅樓夢》或者說吳承恩的《西遊記》等中國古典名著,都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但是有些藝術價值,其他國家的人並不能欣賞來,因此我覺得他們也有可能得不到諾貝爾文學獎。

評選不同

紅樓夢,西遊記等中國古典名著,主要是基於中國古代的文化而寫的,而評選諾貝爾文學獎,有很大程度上要基於一種世界性,時代性。如果僅僅是基於中國古代文化,就很有可能得不到諾貝爾文學獎了。

語言不同

我們在讀一些外國名著的時候,很多時候會覺得這些語言很彆扭,那是因為我們讀的都是翻譯過後的作品。

同樣的,中國古代的那些名著,只有用漢語表達出來才最具韻味,如果翻譯成其他的語言,那麼便失去了這份韻味。就如同一道美味的菜失去了香氣一樣,即便放在嘴中很好吃,也不能稱之為完美了。

因此我認為翻譯之後的名著,在被其他的國家人讀到的時候,就很有可能選不上諾貝爾文學獎了。


因此我個人認為,這些中國古典名著有拿諾貝爾文學獎的資格。但是很有可能拿不到諾貝爾文學獎。如果您覺得我說的有道理的話,不妨點個贊。


俠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