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只是不執著與放鬆

讓我們一一地釐清。

首先要認清的是

“不認同”這個字,我們曾經說過你必須真的不認同才能真的理解。然而什麼是不認同?若想了解不認同是什麼,就必須先弄清楚什麼是認同。認同某個東西或某種狀態,意味著你把那個狀態當成了自己。你的心執著於某種感覺、某個狀態或某種說法,然後會因為這執著的活動而變得緊縮,這種緊縮的狀態又會製造出我們所謂的“身份感”。


因此認同某個東西就等於在說:“它就是我,它跟我有關,它在某種程度上能界定我這個人。”假設你認同的是自己的身體,那麼你很可能會說:“這副身體就是我。”這時你的身心都會有一種緊縮感。可是要如何才能不認同這份信念呢?其實不認同並不意味把自己和身體分開,然後說:“噢,我並不是我的身體。”因為這麼一來你就把自己的一部分否定掉了。大部分的人都認為不認同就是一種否定,事實上,不認同指的是去覺知你把身體當成了自己,並且去了解你並不是你的身體。一旦瞭解了,錯誤的假設就消失了,然後你就不再認為自己便是這副身體了。


不認同一旦產生,那個不認同的人就不見了。不認同只是一種不再緊縮、不再自以為是的狀態,因此如果否定了自己的某個部分,就等於是把它當真了;你的心仍然是執著和緊縮的,但不認同通常是一種放鬆的狀態。


不認同不是否定 | 而只是不執著與放鬆


這就是為什麼當你企圖去理解某種情緒時,你其實是在否定它、對抗它。這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若想做到不認同,首先必須覺察自己如何在認同;你必須去了解 這整個過程。一旦覺察到認同的來龍去脈,你就可以做到不認同。若是能弄清楚自己為什麼會有某種信念、是什麼時候學會這種信念的, 認同的活動就消失了。這時因執著而產生的緊縮感也不見了。


因此我們會發現,不認同並不是一種活動,若是有活動產生,必定是一種認同作用。如果有一個人在那裡想要擺脫掉某個東西, 那個人勢必是在認同那個東西。某些人以為不認同就是不把信念付諸行動,但是那只是一種可以達成不認同的練習罷了。


譬如你認同了自己的憤怒,那麼當你不認同它的那一刻,你已經覺察到了自己的憤怒。這時你不會說這憤怒不是我,若是有這種想法,就意味著你在認同另一個東西。大部分的人都以為不認同就是去拒絕某個東西,因此其中已經帶著批判的意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