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果再誕生一個類似於華為的公司,你覺得哪些公司有這樣的潛力?

北境農場周小逸


中國在汽車領域還待提升,如果中國汽車做到如華為一樣了中國不領先全球說不過去了,至於下一個誰會成為阿里,這不好說畢竟當前的電子領域無限創造,搞不好下幾個阿里巴巴出來


成熟男


現在分析華為,能看到它超前的戰略,能看到它一直以來對技術的投入,且佔據了有巨大市場空間的行業。我們經常說進入信息時代,華為所紮根的就是信息領域,不管是互聯網的基礎設施,還是終端的手機,或者當今的物聯網種種技術服務,華為所解決的都是信息傳輸,信息處理的問題。

未來看,我們經常說是人工智能時代,生物醫藥時代,那找到有潛力的公司,那就是為人工智能提供基礎服務,獻身於解決人延年益壽,且能增加超強本領的企業。或者對汽車這類超級行業的顛覆性技術:無人駕駛,在這一領域超前佈局的公司,都可能有類似華為的成長潛力。

人工智能的話,國內上市公司科大訊飛已經有這個苗頭了,曾經也接近千億人民幣市值了,初創公司而言,商湯科技技術團隊讓人印象深刻。雖然華大基因近期受到很大爭議,我還是比較看好它在基因領域的佈局。另外,大疆已是無人機領域的巨頭,小馬智行有無人駕駛小巨頭的影子,或許百度也會拆分出一家無人駕駛平臺型公司,其技術實力了得,也有著巨大發展空間。

當然,商業現實的殘酷超乎想象,所遇到的挑戰也超乎目前的想象。後來成長為巨頭的,不管是華為,還是騰訊、阿里,在發展早期其實都是難以預料的。當下的公司,其實也看不出那些會成為20年後的霸主,手上盡是好牌,或佔得先機的公司,並不能保證接下來的戰鬥中能繼續保持領先,甚至能否存活也不確定呢。

預測未來,只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已,其實和娛樂一樣,哪有什麼準數呀。


財經作家邱恆明


未來中國大陸會不會再出一二個達到華為級別的科技公司?應該可以期待,從目前觀察,上海的中芯國際有這個潛質,從體量看,未來8~1O年,中芯國際完全可能達到營收過千億美元,再往前發展,營收總規模超華為不是沒有可能。

為什麼說中芯國際可能成為下一個華為級別的公司?可以由三個維度觀察:

第一,從目前全球最大的芯片製造代工廠“臺積電”角度看,據報導,2O18年臺積電總營收規模已過一萬億新臺幣,折人民幣2500億,折美元40O億左右。而中芯國際正在朝國內芯片製造方向發展,目前12納米芯片製造趨向量產,且技術發展速度很快,完全有可能發展成為大陸自創芯片的最大代工廠之一。

第二,芯片製造將成為未來20年發展潛力最大的行業。明年,世界將真正進入5G時代,這裡不僅是5G相關通信設備,基站乃至終端手機需要巨量芯片,5G衍生出的大量智能家電需要巨量芯片,進一步看,在5G環境下正在快速發展的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也需要海量芯片;再進一步看,5G時代將大大推進人工智能,特別是製造和服務業人工智能機器人的快速發展,那麼產業用芯片的數量也難以估量。完全可以預測,未來各類芯片的市場需求量會呈幾何級數的爆發式增長。

第三,據瞭解,中芯國際不僅以芯片加工製造為主業,他還在加緊研發具有中國自主產權的芯片製造關鍵設備,如光刻機等;也不完全排除,中芯國際也會增加部分芯片設計的業務,為中國大量創新型小微企業提供芯片設計服務。

從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芯片設計與製造將成為未來具有巨大發展潛能的行業,目前己處在大陸領先地位的中芯國際,其成長的速度,潛力正在顯現。這裡,不能不提及的是,美國對中國包括中興、華為科技公司的封殺,無形中助推了並激發了中國加快自主芯片產業發展進程,也許5~1O年後,中國自創芯片產業不僅站住了,而且呈欣欣向榮發展之勢,那麼,我們不應該忘了感謝美國。


沈啟群337


我不知道有哪些公司可以發展成華為,我從另一個角度,談談成為華為需要什麼條件吧!

中國只有一個華為是遠遠不夠的,看看美國,有英特爾、微軟、高通、IBM、谷歌…而我們呢,除了一個華為,還有幾個能和對方勢均力敵的企業?

經濟學家張五常說:在中國的悠久歷史上,算得上是科學天才的有一個楊振寧,算得上是商業天才的有一個任正非。其他的天才雖然無數,但恐怕不容易打進史書去。

成就偉大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個企業的命運如何,實際上是和創始人的性格、價值觀和格局息息相關的。

就像電視劇《亮劍》中的李雲龍說的那樣:“軍隊的傳統與性格,是由這種部隊組建時首任軍事首長的性格與氣質決定的。”



華為的成功,和任正非息息相關,我認為任正非有三點非常關鍵。

1、以“科技為本”的意識

要想成為“華為”,需要有“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的精神,專心致志為客戶服務,擁有“持之以恆做好一個螺絲釘”的戰略耐心,還要具有攻克艱難,挑戰尖端,進入行業無人區的追求與決心。

企業間的競爭就是“科技競爭”,華為要爭奪的是什麼?就是“核心技術”,持續數十年,用資金、人才對一個領域的衝鋒。

核心的技術是最根本的東西,一個企業如果沒有核心競爭力,那它在這個產業鏈當中沒有話語權,也就必須是接受別人的遊戲規則。

2、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公司管理體系

華為花鉅額學費學習西方最先進管理經驗的企業,同時又融合進自己的管理理念。“無私、奮鬥”是任正非從始至終堅持的理念,捨得把權力和錢往外分。任正非通過分錢建立了一個有活力、追求發展的組織架構、體系,華為的發展才沒有上限。

任正非經常說:“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成人才了”



3、時刻保持憂患意識與超前意識

任正非說:“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是我們的勝利之本”!

創業如同打江山,一旦打下了江山、成功了,也就追求享受、鬆懈了,失去了奮鬥的精神,企業自然就會走下坡路。

為了保持組織的活力,讓華為持續生存下去,他幾乎是把自己的權力和財富都分享給了華為,他逼著自己和華為一直向前奔跑,老闆都不貪生怕死,員工又何惜去英勇戰鬥!

最近風雲激盪,華為的海外員工都喊出了“用勝利回報公司,不負青春。人在,陣地在!”的口號。

中國的強大,不是一個“華為”能解決的,需要幾個,幾十個,一百多個這樣的“華為”,加油!


數碼你我他


成為華為這樣的公司有幾個先決條件?

公司要有較大的規模,有強大的盈利能力,有正確的戰略方向,肯投入研發。符合這幾點的也有幾家,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包括中興。

但最難的是要有一個任正非這樣不迷戀財富,視研發為財富,捨得散財的老總。一是把財散在研發上,保持技術領先。二是把財散到全體員工身上,把大家利益和公司捆到一起。華為持股模式是經典。只養在職,離職收穫成果結清走人。這種持股模式最能維持企業的活力。


超寶145273329


我從另外一個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華為這個民企在經受美國動用國家力量進行打壓和制裁之時,所表現出來的氣度胸襟和遠見深深的給我們上非常重要的一課。

中國有句古話“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放在當下我覺得再適用不過了,華為事件讓我們充分意識到,靠別人技術和產品永遠做不成真正的自己,我們無法打破國家的界限,也無法左右意識形態的不同,世界的政治經濟因某些胸襟狹隘的政治人物左右,難免不會再次受到像華為事件一樣的衝擊,國家也好,企業也好,個人也好,我們在華為這次對制裁所做出每一件值得我們崇拜甚至驚奇的做法所震撼。

要說哪個企業能像華為一樣,我想所有企業都有可能,只要這個企業發展最終會影響到國家或世界的經濟和格局,那他一定會未雨綢繆,我想已經有許多公司也已經像華為一樣,默默的調整了自己企業的戰略佈局,只是我們現在還看不到,但我想,不久的將來,一批體現中國科技力量,擁有自己專利的產品和技術會一一面世,引領世界科技潮流。

本人樂觀,願見其成。


時尚轉角HOPE


我覺得能有一個媲美大眾,本田,豐田的汽車品牌更有意義。


財經劍客


1、大疆:

最具備華為特質:自主研發、專利佔比高、國產化、海外市場佔有率高。但大疆的產品畢竟是小眾化、專業化的,即使發展再好,其營收和市值也無法跟手機這種人人必備、經常更換的產品相提並論。這主要是受限於產品類型。如果大疆未來國際品牌化完全形成,也涉及手機或家電領域,那麼大疆也可以成為華為這樣巨無霸公司的。

2、海爾:

從A股市值來看,海爾還不如美的這種沒幾樣自主產品的企業。但不要忘了海爾是分拆上市,在港股、德股也有,而且旗下的海爾地產和日日順這種獨角獸企業都還沒上市。其產業覆蓋率和綜合實力要比美的、格力這些參股型電器品牌強很多

另外海爾的主打產品都是擁有大量自主專利的,其主流產品都是自己的生產線,而不是靠代工,抗壓能力很強。

雖然國內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但海爾在海外市場的佔有率卻越來越高,福布斯和胡潤的品牌500強排名齊創新高,是我國乃至亞洲家電品牌的最高排名。國外家電領域的口碑非常好。未來自主創新也多元產業齊發力,達到華為這種全球矚目的水平是很有可能的。

3、比亞迪:

比亞迪在很多人眼裡只是一個低端家用車的品牌,這種觀點源於十幾年前廉價的比亞迪F3讓無數工薪家庭圓了有車夢。於是這種低端化路線的烙印都留在了很多人的心裡。

其實現在的比亞迪比十幾年前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不僅成為了亞洲最大的電動轎車品牌,而且專利創新能力極強。幾年前就已經把新能源公交遠銷歐美髮達國家,而且比亞迪不僅僅在做汽車,就連磁懸浮列車也已經走向海外,並且飽受好評。

最近一則消息又讓很多人對比亞迪刮目相看。由於多家富士康未能如期復工,蘋果直接把部分訂單轉給了比亞迪,這家國人眼中的汽車生產商接到了大筆的手機代工訂單,開始接班富士康做起了集成電路和手機總裝的業務。其實力之全面的確讓人驚歎。


城市發展報告


雖然有蹭熱點的嫌疑,但我還是非常有興趣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是一個好問題。


要準確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歸納幾條標準,即華為已經達到的標準,然後用這些標準去衡量哪些公司符合條件。


我列舉了三條,如果你有更好的、或者其他標準,歡迎補充:

  1. 是否有核心技術?不怕被供應鏈掐脖子,不怕被封殺。這一條用核心專利全球排名來驗證。
  2. 是否引領市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或者第一陣營。這一條用銷售額及市場佔有率排名來驗證。
  3. 是否具有持久的技術競爭力?這一條用研發收入佔比、以及研發人員佔比來驗證。


在對比了多家獨角獸公司的數據後,我認為各方面最接近華為的是大疆DJI,數據如下:



此外,除了持續的研發投入,搶佔專利制高點之外,老闆的胸懷和視野,也是我非常看重的指標,因為它們決定了公司能走多遠。


任正非在2003年差點把華為賣給摩托羅拉,因故終止之後,就對全公司下了命令,做好有一天與美國人在山頂衝突的準備。所以今天華為有各種備胎、各種B計劃,我們不應感到奇怪。任正非雖然做企業很成功,可是他接受採訪的時候,說的最多的話,卻是教育,他有一句話,感動了無數人:

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


而大疆呢?

在大疆的官網上有一句公司創始人汪滔的話:

幾十年間,我們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然而我們卻鮮有能夠打動世界的科技產品、文學及藝術作品,缺少文化價值觀的輸出,只能對舶來文化趨之若鶩。DJI就是個敢於說真話的孩子。這裡由一群從不妥協、極富洞見、堅持夢想的人聚合而成。我們堅信實幹而非投機,堅信夢想而非功利。我們堅決踐行全新的文化價值觀和思維方法論,從創始之初至今從未改變。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思考。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三連,求點贊、求關注、求轉發。


在下秦公子


這種公司是可遇而不可求。首先,天時和地利:任正非創業年代環境條件和任正非的經歷,性格的機緣匹配,就像地球的各項天文參數在銀河系中數億億萬星球天文參數那麼罕有,幾率太低。其次,是人。任正非的世界觀在形成過程中,學習並融入了毛澤東思想體系,結合企業實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哲學思想,練就了大氣磅礴。能夠洞查先機,透過現象抓本質的本領,才能夠帶領企業立足中國奔向世界的行程中,一路披荊斬棘,乘風破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