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紅樓夢》妙玉為什麼要把劉姥姥喝過茶的杯子扔了呢?

月盈紅袖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紅樓夢中有幾個人的來歷,很是玄幻。

可卿算一個,妙玉算一個。

她和賈府的瓜葛,要從元妃省親開始

外有一個帶髮修行的,本是蘇州人氏,祖上也是讀書仕宦之家。因生了這位姑娘自小多病,買了許多替身兒皆不中用,到底這位姑娘親自入了空門,方才好了,所以帶髮修行,今年才十八歲,法名妙玉。

從這個時候,她的性格就已經顯露出來了

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說:“既這樣,我們何不接了他來。”林之孝家的回道:“請他,他說‘侯門公府,必以貴勢壓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笑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驕傲些,就下個帖子請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應了出去,命書啟相公寫請帖去請妙玉。

請她,不來。必須要下了帖子才成。

高興了,請你喝體己茶

二人隨他出去,寶玉悄悄的隨後跟了來。只見妙玉讓他二人在耳房內,寶釵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團上。妙玉自向風爐上扇滾了水,另泡一壺茶。寶玉便走了進來,笑道:“偏你們吃梯己茶呢。”

送你很多的梅花-這是怡紅公子的面子

寶玉笑向寶釵黛玉等道:“我才又到了櫳翠庵。妙玉每人送你們一枝梅花,我已經打發人送去了。”

祝你生日快樂

晴雯忙啟硯拿了出來,卻是一張字帖兒,遞與寶玉看時,原來是一張粉箋子,上面寫著“檻外人妙玉恭肅遙叩芳辰”。

帶著你們吟詩作對到後半夜

妙玉笑道:“明日再潤色。此時想也快天亮了,到底要歇息歇息才是。”

不高興了懟寶玉

妙玉道:“這是俗器?不是我說狂話,只怕你家裡未必找的出這麼一個俗器來呢。”

懟黛玉

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麼嘗不出來?

懟李紈,佛爺似的珠大奶奶,居然可惡妙玉為人。

我才看見櫳翠庵的紅梅有趣,我要折一枝來插瓶。可厭妙玉為人,我不理他。如今罰你去取一枝來。”

懟天懟地懟空氣啊。

十足的性情中人,卻自認檻外人。

清高,萬人不入她的眼

愛乾淨,賈母走了都得著人洗院子。

寶玉接了,又道:“等我們出去了,我叫幾個小么兒來河裡打幾桶水來洗地如何?”妙玉笑道:“這更好了,只是你囑咐他們,抬了水只擱在山門外頭牆根下,別進門來。”寶玉道:“這是自然的。”

她扔杯子並非刻意針對劉姥姥,這是她一貫的生活方式,她是真有潔癖。

妙玉自我意識極強、從小金尊玉貴、長大帶髮修行,成長環境落差極大。

這樣一個官宦人家的姑娘,怎麼也不能強求她能體恤民間疾苦,瞭解劉姥姥的疾苦。

質美如蘭,才華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羶,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塵骯髒違心願。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

性格決定命運,可惜了,這姑娘最後的命運實在不怎麼樣。


束髮


妙玉是一個帶髮修行的年輕尼姑,原出生豪門,卻因身體病弱而不得出家,她自視甚高,便是對神仙一樣的妹妹,林黛玉也不假辭色。對賈府的鳳凰蛋賈寶玉也敢捉弄。



但是,妙玉的地位也很是尷尬,她自稱檻外人,卻又羨慕檻內人,做著檻內人也不大會做的事情。如要林黛玉和薛寶釵去喝體己茶,如讓寶玉用她自己常用的杯子喝茶,如用粉紅色信箋給賈寶玉寫祝壽信等,因此,曹老先生給她的畫與判詞都非圓滿。畫是一塊美玉,落在泥汙之中。判詞是“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 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而這個“潔”字,大約是指他不屑世俗社會的紛紛擾擾,欲獨善其身,也指她生活中不欲與粗卑之人為伍吧。而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妙玉讓下人去把劉姥姥喝過茶的杯子,一隻名貴的成窯杯子扔掉。



劉姥姥是一個鄉村老婦,來到賈府打秋風,被王熙鳳和鴛鴦捉弄,戴的滿頭花朵,有言語粗俗,在妙玉眼裡,那就是一個笑話,但是就是這個笑話,讓我們看到了妙玉"欲潔不能潔"的結局。妙玉在賈府的攏翠庵出家,本應是閒雜人等不得打擾,但賈母興致來了,就帶著眾人到他那裡討茶喝,她不但要拿出自己名貴的茶盅,精心儲藏的雨水,還要為賈母準備賈母最喜歡的六安茶,對賈母把茶遞給妙玉說看不起的劉姥姥喝,她也只能是後洩憤。



妙玉嫌棄劉姥姥,但劉姥姥仍然用了她的茶杯喝了她的茶,這就像妙玉的結局一樣,雖然他出家為尼,追求高潔,最終卻是陷入泥淖之中。而這裡的泥淖,大約是指妙玉被某個老翁買去做妾。因為有一條脂批說:“瓜洲渡口……紅顏固不能不屈從枯骨”。雖與高鶚續書寫的被強盜掠去有別,但卻同樣的不堪。


萍風竹雨123


妙玉把劉姥姥喝過茶的杯子扔了,一定是嫌棄劉姥姥,這毫無疑問。但與劉姥姥窮和髒無關,瞭解妙玉的行為,要從妙玉的精神世界入手,不能說妙玉看不起窮人。

妙玉給賈母上茶的成窯五彩小蓋鍾因賈母將喝剩的半杯茶給了劉姥姥喝,妙玉堅決不要它,還是賈寶玉勸說才交給賈寶玉轉交給劉姥姥帶走。

(第四十一回)寶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雖然髒了,白撂了豈不可惜?依我說,不如就給那貧婆子罷,他賣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聽了,想了一想,點頭說道:“這也罷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沒吃過的,若我使過,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給他。你要給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給你,快拿了去罷。”寶玉道:“自然如此,你那裡和他說話授受去,越發連你也髒了。只交與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來遞與寶玉。寶玉接了,又道:“等我們出去了,我叫幾個小么兒來河裡打幾桶水來洗地如何?”妙玉笑道:“這更好了,只是你囑咐他們,抬了水只擱在山門外頭牆根下,別進門來。”

從原文看,妙玉並沒有主動張羅要處理劉姥姥喝過茶的那個名貴茶杯,而是賈寶玉對妙玉太瞭解,知道她一定會不要那個杯子。

而且賈寶玉的話裡話外對劉姥姥也不恭敬,“貧婆子”“髒”都是賈寶玉說的。可見並非妙玉瞧不起劉姥姥,在賈家人心中,劉姥姥脫不了窮和髒的標籤。

妙玉對賈寶玉提議將茶杯送給劉姥姥賣了“度日”並不反對,可見她並無厭惡窮人之心。願意將自己的茶杯給劉姥姥,固然是看賈寶玉面子,也表示她心中有憐憫之心。

既有憐憫之心,又討厭劉姥姥,“這也罷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沒吃過的,若我使過,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給他。”妙玉這矛盾的情緒是為何?說出來很簡單,只因劉姥姥傷了妙玉的自尊心。

(第四十一回)賈母便吃了半盞,便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嚐嚐這個茶。”劉姥姥便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賈母眾人都笑起來。

妙玉給賈母的茶一定是最好的。劉姥姥不會說話,說茶“淡些”,還說“再熬濃些更好了”。這話對妙玉來說很不尊重,也是劉姥姥私心沒把妙玉放眼裡。換成王熙鳳或者賈家任何有地位的主子,劉姥姥絕不會這麼沒分寸。

妙玉不是賈家燒水煮茶的丫頭,而是王夫人下帖子請來的貴客。她的性格目下無塵,大觀園眾人誰都不敢怠慢她,賈母帶著一群人來攪擾,妙玉私心不願意接待,只因寄人籬下沒辦法。

嫌棄茶淡茶濃,若賈母如此說也罷了,劉姥姥同樣是客人,雖說無心也讓妙玉下不來臺,自然排斥劉姥姥。這是其一。

其二,賈母王熙鳳留下劉姥姥主要為取樂解悶,劉姥姥自己也知道,她越賣力,賈家越不會讓她空手而歸。所以她處處抖包袱,說妙玉的茶淡也是如此。她一說完“賈母眾人都笑起來”,不啻當面打臉妙玉,妙玉的性格怎麼能忍受被迫與“小丑”為伍。第二十二回林黛玉因王熙鳳說小戲子像她而遷怒賈寶玉:“我原是給你們取笑的,做什麼拿我比戲子取笑。”妙玉之心,與黛玉相同。

其三,劉姥姥來賈家打抽風(原文沒有打秋風一說),是攀附賈家。妙玉寄人籬下被賈家供養也是“攀附”。甚至林黛玉、薛寶釵在賈家走不了都是“攀附”。

妙玉之所以拉著釵黛一起喝體己茶,只因三人寄人籬下、同病相憐。

劉姥姥白吃白拿出盡洋相,被賈家當成“女篾片”耍笑,放在妙玉、黛玉、寶釵三人身上,難免不“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如果不是在賈家,妙玉不用伺候這批吃了酒肉還上門的“惡客”。林黛玉不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薛寶釵不用借《魯智深醉鬧五臺山》,委婉對賈母說:我知道您要像五臺山和尚攆走魯智深一樣攆走我。薛姨媽也不用在賈母發火罵了她妹妹後,還被小丫頭拽著去陪賈母打牌取樂(第四十五回)。

都是寄人籬下身不由己,劉姥姥沒有尊嚴甘願被耍笑,必然傷害同為客人的妙玉等人自尊心。妙玉不要劉姥姥喝過茶的茶具,林黛玉給劉姥姥取名母蝗蟲,薛寶釵不但對母蝗蟲拍手叫好,還詳細講解其中奧妙諷刺更甚,只因三人對劉姥姥“同仇敵愾”。

綜上,並非劉姥姥窮或者髒讓妙玉排斥她,從妙玉願意給她茶杯就能看出妙玉也有憐憫心。但劉姥姥借妙玉製造氣氛逗賈母開心,為客毫無尊嚴,貪食“嗟來之食”,才令妙玉大為反感。妙玉嫌棄劉姥姥低三下四的“乞食”行徑,不恥與之為伍。

注:劉姥姥的行為現在看是大勇,但古人對“嗟來之食”持嚴厲批判態度。尤其劉姥姥家並非窮的吃不上飯要餓死,只是不富裕生活艱難而已。妙玉瞧不起劉姥姥,也瞧不起薛家。從它給薛寶釵的茶具“(分瓜)爮斝”也能知一二。薛寶釵從始至終不說話,只因劉姥姥遊覽大觀園最難受的就是她。

文|君箋雅侃紅樓


君箋雅侃紅樓


《紅樓夢》妙玉為何耍把劉姥姥喝過茶的杯子扔掉,見四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櫳翠庵,劉姥姥醉臥怡紅院”。劉姥姥二進榮國府,飯飽酒足之後,跟隨賈母來到妙玉修行的櫳翠庵。妙玉為取悅賈母,用成窯五彩小蓋杯,以舊年雨水沖泡“老君眉”奉於賈母,賈母吃了半盞,遞於劉姥姥,劉姥姥一口飲盡。後來,妙玉讓道婆“將那成窖的茶杯別收了,擱在外頭去吧。寶玉會意,知為劉老老吃了,她嫌腌臢,不要了”。

這就足以說明妙玉是個有“潔癖”的人。“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定。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原本出身宦門的千金,修行於賈府大觀園中,既依付賈家的權勢和供養,卻又自稱“檻外人”自我標榜“清高,脫俗”,一心皈依佛門。在妙玉眼中就是連林黛玉也未免俗氣,但卻又暗戀寶玉。她既珍藏晉代豪門王愷的茶杯,卻因劉姥姥僅喝過一口茶偽成窯杯,嫌髒而棄之。豈不是自我莫大諷刺,因此所謂的“誠和潔”難免因階級不同而異,在封建階級社會中,任何人都要打上階級的烙印,就是自稱“檻外人”的妙玉也是如此。


老兵4200




劉姥姥的丈夫畢老爺是個獵戶,劉姥姥雖成老嫗,體壯不輸男子。歸根到底是劉姥姥愛吃肉。畢老爺打來的獵物劉姥姥總是留下一部分給家裡享用。



劉姥姥計劃遊大觀園時為了增強體質,提前一個月增加營養,三餐不離野生動物。至於劉姥姥進賈府講的鬼故事,也不是憑空捏造,是劉姥姥年輕時因為一曲山歌喚出了老鬼,山林裡經歷了人生的高潮。



妙玉雖然淪為人下人,畢竟出身豪門貴族,六代御醫世家,爺爺劉羅鍋官至一品宰相。妙玉實名劉玉潔。在寫紅樓夢時曹雪芹曾經備註了妙玉檔案,妙玉之出身遠高賈府。



妙玉相見劉姥姥,情非得已,看到劉姥姥臉色暗紅,已知此婦身含抗體,妙妙通過望聞問切,看到茶杯之上所留姥姥唇印,知道劉姥姥吃過不下幾百只蝙蝠穿山甲。妙玉問劉姥姥以何為業?劉姥姥說靠拙夫捕獵為生。妙玉豁然明白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妙玉知道蝙蝠傳染病菌的厲害,雖然扔了劉姥姥使用的杯子,還是被傳染到。美豔不輸黛玉的妙玉,正值青春年少,怎麼可能得中風之疾。在劉姥姥離開後的一星期,妙玉一命嗚呼,臨走前眼含熱淚說【畢老爺,為什麼讓姥姥吃蝙蝠?我恨你……】,據曹雪芹記載,黛玉也是因為探病妙玉被傳染,妙玉蒙了頭不肯相見黛玉,輕輕抽泣道【妹妹,別靠近姐姐,來生再做姐妹吧……】。黛玉淚流滿面,想起自己的身世,何嘗不是如此結局?黛玉顧不上許多了,把妙玉擁在懷中說,天堂路遙,由我們姐妹相伴才不孤單。二人哭成淚人,第二天,妙玉香消玉殞。再27天,黛玉香魂和妙玉相聚月宮,與嫦娥一起被封為廣寒三仙子。


白這個顏色


分析妙玉的行為,我們首先需要了解這個人。其實,不單單是劉姥姥喝過水的杯子會被妙玉扔掉,其他人用過的杯子也不能免掉被扔或者被廢的結局。我們來看看書中,妙玉給唯一招待過的寶釵黛玉和寶玉吃茶的場景:“又見妙玉另拿出兩隻杯來。一個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瓟斝”三個隸字,後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於秘府”一行小字。妙玉便斟了一斝,遞與寶釵。那一隻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點犀”。妙玉斟了一喬皿與黛玉。仍將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隻綠玉斗來斟與寶玉。”可見妙玉對於飲茶用的器皿是非常考究的。而她也只會拿出自己的珍藏給她認為配得上的人。 而劉姥姥不管是外形,還是身份地位,都不被妙玉瞧在眼裡,更兼之劉姥姥上門求人,慣會做的是做低伏小的態度,更惹得妙玉不滿,扔掉杯子也是情有可原了。妙玉本出身官宦人家,自詡清流,平常俗物絲毫不看在眼裡,傲氣程度不遜於林黛玉,只是奈何命比天高心比紙薄,連女主林妹妹都不得不去死。妙玉這種清高的不合常理,又沒有日常共情心的人,死的就更加氣慘了。



二虎胖虎都是虎


自認高雅潔淨身,

心中鄙視勞動人。

如今世上多此輩,

兜有金錢裝作神。



費玉山905


世間之人,

普通平庸者十之八九,

古怪之人為少,

文學多為記錄各種古怪之人,

與眾不同之人。

普通人活著,

無非吃喝拉撒,

交配繁殖吵罵打架。

古怪之人,

有如妙玉,

是山中高士,

冰清如月,

滿腹詩文才華,

對寶玉姊妹,

冰冷倔強獨立卻有情,

對下人和鄉間老嫗,

卻極端嫌棄,

但仍顯其人性之善,

仍顯其人性之潔,

讓人愛之而不敢進之。

獨特之人!

有趣之人!

悲劇之人!

感嘆之人!



我認識的世界


妙玉是什麼人啊?一個萬貫家財的出家人,她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出家人,這個不普通是說她本來應該是大家的閨秀,因為說她先天帶有一種業障,所以從小送出家保命,賈府修建大觀園的時候為了迎接貴妃也就是元春回家,在大觀園中蓋了一座廟,請了妙玉來主持的。

她有多有錢呢?看一下賈母帶劉姥姥等人去櫳翠庵時見到妙玉的用品:海棠式雕花填金的雲龍獻壽小茶盤、給賈母奉茶用的是成窯五彩小蓋鍾,明清的雕漆要100曾以上的漆,每層不同顏色,成化窯更是明朝成化時期的瓷器,賈母讓劉姥姥嘗一下,回來妙玉就叫把這個杯子丟了,這麼名貴的瓷器,她是不在乎的,她覺得被汙染了。這也原於封建社會,等級觀念重,妙玉這樣的大家出身的人物的階級觀念是非常重的!她就是看不起這種窮人,一點都不避諱,她覺得劉姥姥這樣的人是鄙俗的,她沒有過那種貧賤的生活,她一出生就是錦衣玉食的,她認為人都應該是這樣高貴的,她不能夠理解人怎麼能那樣完全沒有品位。所以這說成潔癖也可以,精神上的潔癖,沒有這個品位我是不和你交朋友的,換句話說,在她的世界中,只有薛林這樣的人才配與她交朋友。

林語堂說他最討厭妙玉,說她做作,假清高。其實我覺得沒必要這麼苛刻的評論一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問題,妙玉她自己也很矛盾啊,她有慾望卻年紀輕輕在出家修行,她自稱檻外人,實際上並不能夠邁出塵世的門檻。況且有才的人,高傲一點也很正常。曹雪芹還是很看重妙玉的,前八十回妙玉就出場過兩次,金陵十二釵她是唯一一個和四大家族沒有親戚的人,但十二釵中,她排第六,甚至在王熙鳳前面。

大家不喜歡她,因為我們總用現在的道德標準來衡量她,這對妙玉來說也是一種不公平。


陶陶陪你研究事兒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

判詞寫的好,妙玉雖說入了空門,其實最世俗,最矯情,愛炫耀,假清高,不僧不俗。

妙玉客居賈府,卻處處與人格格不入,討人嫌。寶玉在詩社作詩落了第,李紈罰他去翠櫳庵折紅梅時就說:才看見翠櫳庵紅梅開的有趣,我要折一枝來插瓶,可厭妙玉為人,我不理他,如今罰你去折。

妙玉給寶玉寄個貼子,要寫個“檻內人”。分明是六根不淨,才會有什麼檻內檻外之論。後來妙玉遭劫都是有定數的。

再說劉姥姥喝過的那個成窯杯子,妙玉也不見得會扔了,成窯杯存世量少,就是在明朝當時也是天價。妙玉只不過當著寶玉的面故意矯情,嫌劉姥姥髒,嫌劉姥姥貧。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賈母帶著他遍遊園子,又遊至翠櫳庵,妙玉接著,賈母說:我們吃了酒肉,你這裡供著菩薩,衝了罪過,我們只坐坐,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就去了。

寶玉留神看她是如何行事,只見妙玉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玉雲獻壽的小茶盤,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

賈母說不吃六安茶,妙玉答說:知道,這思老君眉。賈母吃了半盞遞與劉姥姥,劉姥姥一口吃盡,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

妙玉又悄拉黛玉、寶釵去吃茶,寶玉悄悄跟去。只見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盞,妙玉忙命:將那成窯的茶杯別收了,擱在外頭去罷。寶玉會意,知為劉姥姥吃了,他嫌髒不要了。

妙玉另取兩杯,一個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三個隸字(古字打不出來),後有一行小真字“晉王愷珍玩”,妙玉斟了一斝遞與寶釵。

另一隻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杏犀皿”,妙玉斟了一皿與黛玉。

仍將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綠玉斗斟與寶玉。寶玉笑道:常言說‘世法平等‘,他倆個就用那樣古玩奇珍,我就是個俗器了。!

寶玉這話問的好,世法平等,可是在妙玉眼裡,就分高低貴賤、貧窮富貴。一個杯子賈母能用,劉姥姥為什麼就不能用?另外妙玉把自己吃茶的杯子給寶玉用,紅塵之心連掩飾也免了!

妙玉道:這是俗器?不是我說狂話,只怕你家裡未必找的出這麼一個俗器來呢?

寶玉道:入鄉隨俗,到了你這裡,自然把那金玉珠寶一概貶為俗物。妙玉聽了十分歡喜!

妙玉炫富好鬥,完全犯了出家人的忌,寶玉恭維他把金玉珠寶一概貶為俗物,實在對他是莫大諷刺,他還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