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國股市熔斷,恐慌情緒蔓延,該如何應對?

最近大家一起見證了全球股市的至暗時刻。

本週美股經歷了黑色星期四,標普指數週內第二次觸發熔斷機制,道指狂瀉逾2350點。雖然美國宣佈了歐洲旅行禁令,紐約聯儲也推出至少1.22萬億美元的救市計劃,但未能阻止美股下跌。

在此背景下,週四許多美股大公司的股票也跟著下跌,特斯拉跌超10%;

波音、美國聯合航空等美股航空股遭拋售;

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等石油股下滑;

就連花旗、美國銀行、德意志銀行等美股銀行股也表現疲軟。

衡量市場恐慌程度的Cboe波動率指數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新高。

除了美股之外,歐洲、東南亞等國家股市也出現劇烈震動。據不完全統計,除美股外,至少有巴西、加拿大、泰國、菲律賓、巴基斯坦、韓國、印尼、墨西哥、哥倫比亞、斯里蘭卡等10個國家的股市12日因暴跌發生“熔斷”。此情此景,連89歲的巴菲特都表示“活久見”。

全球多國股市熔斷,恐慌情緒蔓延,該如何應對?


數據截止北京時間3月13日下午

至於股市下跌的原因,有分析師認為,當前環境下美歐股市的下跌,不是槓桿或盈利能力危機,而是公共衛生危機導致的恐慌。因此,要等新冠疫情達到高峰,並在美國和歐洲的感染率下降時市場才會企穩。

說到底,還是全球原油市場的波動疊加新冠疫情爆發導致的市場恐慌情緒在作祟。目前,疫情已經蔓延至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各國疫情的嚴重程度以及控制效果,對本國的經濟情況和市場信心有著重要影響。

我們國家在大家強有力的防控之下,目前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已經降至十幾位,治癒出院人數越來越多,各地復工復產也已逐步恢復。但受市場恐慌情緒影響,A股週五也出現下跌。

全球多國股市熔斷,恐慌情緒蔓延,該如何應對?


目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已逐漸好轉,我們在嚴格防控境外病例輸入的同時,也應該留意全球股市動盪和市場恐慌情緒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那麼這種形勢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出口受到較大沖擊。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經濟往來日益密切,再加上中國是製造業大國,外貿往來頻繁,往年都能創造幾千億的順差,而今年卻出口受挫,變成了逆差。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2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4.1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6%。其中,出口2.04萬億元,下降15.9%;進口2.08萬億元,下降2.4%,貿易逆差425.9億元,去年同期為順差2934.8億元。

分析認為,外貿進出口下降,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和春節假期延長等因素的影響。疫情期間,為了防止病毒擴散,國內很多地方進行了交通管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貨物運輸效率。另外,為了防控疫情,許多公司提前放假,又延長了復工時間,導致生產受影響。

其次,消費方面,疫情的擴散對餐飲、旅遊、交通運輸、零售、娛樂等行業造成了較大沖擊,使這些行業的營業收入銳減,資金壓力增大。

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央行決定於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降準後,市場上資金會增加,有利於促進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貸款實際利率,穩定經濟,提振市場信心,這對實體經濟和股市都形成利好。

所以疫情對於消費的影響是短期的,隨著央行降準,市場上資金充足,企業的融資成本和融資壓力將得到緩解。而且等疫情得到控制,這部分消費需求還會快速反彈回來。

全球多國股市熔斷,恐慌情緒蔓延,該如何應對?


為了減輕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國家也一直在採取行動。

一方面嚴格防控國內的疫情,全力救治患者,使出院人數不斷增加,新增確診人數逐漸減少,並在此基礎上對伊朗、意大利等疫情嚴重的國家提供醫療援助,以幫助他們儘快控制疫情。

另一方面,國家在提振消費、拉動投資等方面也做出了努力,畢竟,“消費、投資、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在出口疲軟的情況下,需要在消費和投資方面下功夫了。

為了促進消費,近日國家發改委等二十三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從以下六個方面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一是大力優化國內市場供給,全面提升國產商品和服務競爭力,加強自主品牌建設,改善進口商品供給,進一步完善免稅業政策;

二是重點推進文旅休閒消費提質升級,豐富特色文化旅遊產品,改善入境旅遊與購物環境,創新文化旅遊宣傳推廣模式;

三是著力建設城鄉融合消費網絡,結合地區發展佈局打造若干區域消費中心,優化城鄉商業網點佈局,加強消費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四是加快構建“智能+”消費生態體系,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消費模式發展,鼓勵使用綠色智能產品,大力發展“互聯網+社會服務”消費模式;

五是持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促進重點群體增收激發消費潛力,穩定和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

六是全面營造放心消費環境,強化市場秩序監管,積極推進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暢通消費者維權渠道。

此次促進消費新政的出臺,有利於刺激消費,提振國內消費水平,給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

除了促進消費之外,國家在拉動投資方面更是下足了功夫。截至目前,已有廣東、江蘇、重慶、福建、河南等省市公佈了重大投資項目。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省投資項目中,

以雲計算、大數據、5G通信網絡、物流體系升級改造等“新基建”項目已成為今年的投資重點。

據廣發證券一份研究報告統計,大部分地區計劃開工項目中新基建所佔比重高於15%。而且新基建的提升對於優化基建投資結構、打開基建存量空間的意義重大。

以廣東為例,廣東省今年計劃投資7000億來開展1230個重點項目的建設。這些項目中不僅有5G、數據中心、城際/城市軌道交通等“新基建”項目,也有智能製造、生物醫藥等重大產業投資計劃,還包括教育醫療等民生項目,涉及到許多上市公司。

比如,廣東移動、廣東電信新增的上萬個5G基站建設;

中航雲數據有限公司在廣州南沙和深圳的數據中心建設;

深圳大族激光全球激光智能製造產業基地、珠海格力電器高端智能製造產業園項目的建設;

香雪製藥的汕尾香雪健康產業園和精準中醫服務項目建設,海普瑞位於深圳的海普瑞生物醫藥生態園建設等。

對基建等重大項目的投資,不僅有利於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產業升級、增加就業崗位,而且能為人們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中國過去幾十年,也是適度超前基礎設施建設的最大受益者,是“集中力量幹大事”體制優勢的重要體現,相信未來這種投資在未來還將給我們帶來紅利。

總的來說,疫情對我國經濟一季度會有較大影響,但在疫情逐漸得到控制,以及促進消費、拉動投資等一系列利好措施刺激之下,後面經濟會逐步回升。

目前A股所處點位不算高,總體基本面較好,大家不用擔心。更何況,中國人的財產中有一半以上是房產,只要樓市穩定,就不必緊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