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省份推出25萬億重點項目,這一輪基建投資新在哪裡?

阿涵一直在行走


為應對突發疫情對國民經濟的衝擊,基建投資對於經濟發展的託底作用逐漸凸顯。不同於2008年的一攬子“四萬億”,2020開年的中央部署在繼續強調“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的同時,也有意突出了新方向:2月以來,中央三次會議均提及新型基礎設施的成長潛力,並提出要加快建設進度。

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傳統基建以“鐵公基”(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為代表,聚焦於交通、能源等領域;新基建則發力於科技端,一方面著力開拓數字領域,另一方面聚焦傳統基建短板,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等科技基建,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等“補短板”項目,以及工業互聯網等應用場景。三月首周的盤面表現可謂近期大基建行情的縮影:特高壓、5G概念等新基建板塊集體發力上揚,建築、建材、高鐵等舊基建也表現強勢。相應的,新舊基建兩手抓,也成為多家分析機構的投資建議。

1

“新基建”:補短板,促創新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既是基礎設施,也是新型建設:寬口徑的廣義新基建側重補短板,窄口徑的狹義新基建則更重創新。2018年10月國務院發佈《關於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以來,基建補短板力度逐漸加大。此次疫情暴露出了物流短板、交運短板以及醫療短板,直接帶動醫療、衛生領域成為補短板發力方向,如黑龍江2月發佈《關於支持重點項目建設具體措施的通知》將公共衛生防控能力、物資儲備體系、公共環境衛生等補短板項目納入“百大項目”加以推進;也加大了公共服務、城鄉基礎設施等保就業、促民生領域的補短板需求,如廣東3月發佈的《廣東省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著重補足高等教育、應急保障等民生短板。另外,2018年12月中央工作會議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後,“新基建”也逐漸駛入發展快車道。此次疫情導致的實體經濟停擺,加速推動數字經濟融合發展,也

帶動高端基建投資增長、填補基礎設施建設空白。從目前公佈的今年重點項目建設清單看,多地都計劃將智能製造、電子信息等高精尖產業作為主要發力方向,新型信息通信、城域物聯專網建設也成為基礎設施重點。立足當前,“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已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數聯”的全面升級要求“新基建”滿足全新需求;放眼未來,信息產業勢必成為信息時代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新基建”也應為未來的技術發展留出餘地、朝未來的全新時代超前佈局。

2

“老基建”:

中央投資加快下達,地方投資加速推進

在“新基建”水漲船高的同時,政策率先聚焦於“老基建”領域:從中央看,發改委3月5日消息稱下一步將抓緊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支持鐵路、機場、重大水利等重大項目建設;從地方看,各地列出的2020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清單中,高速公路、高鐵、能源等領域仍是重要部分。這與傳統基建對於產業鏈的拉動效應有關。從傳統基建產業鏈看,基建投資牽動著上游的房屋建設、專業工程、裝修裝飾、園林工程,再上游的建築材料、機械設備以及相關的工程保險、工程擔保等行業也息息相關。且傳統基建項目能夠加快發揮投資效能:加大新投資項目的開工力度,積極推進在建項目建設,加強項目儲備與前期準備,便能顯著帶動產業鏈運營、加快投資週轉速度、迅速轉化為消費能力。另外,資金來源對於基建投資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截至3月8日,今年已發行地方債1.29萬億元,募資用途向基建傾斜的特徵較為明顯,其中傳統基建仍佔較大比重。且去年下半年起地方專項債券可作為鐵路、機場、收費公路、水利工程等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資本金(《關於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工作的通知》)——專項債用於資本金能夠放大槓桿效應,疊加基建投資的乘數效應,將進一步引導社會資金加大重大基礎設施投入。因此

從短期配置看,“老基建”會迎來政策紅利與資本追捧。其中,在“疫”後重建、刺激經濟的政策重心下,順應“穩增長”趨勢的傳統基建項目更將獲益,交通強國戰略下的軌交發展,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基建,以及中央部署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市停車場、城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都將乘上東風。

從2008年的“四萬億”,到2020年的“新舊基建齊抓並舉”,基建投資對於經濟發展的提振作用不曾有變。而隨著時代發展,“傳統基建託底,新興基建發力”也成為大勢所趨。從中長期配置看,“新基建”會是未來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成為引領新一代產業革命、實現中國經濟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條件,且其投資模式較為靈活,對於市場主體而言機遇頗多,必將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全新動能。


工保網


投資計劃在前幾年就有了!只是這次疫情的影響讓這些投資進一步催化和集中數據大爆發。

七省投資包括如下:雲南推出525個項目達5萬億,其中,2020年計劃4400億;河南980個項目計3.3萬億,其中2020年8372億;福建1567個項目2.97萬億,其中,2020年5005億。還有,四川4.4萬億,年度6000億;重慶2.6萬億,年度3476億;陝西3.38萬億,年度5014億;河北1.88萬億,年度2402億。

與其說七省集中推出25萬億,不如說未來七省計劃總投資25萬億,而其中2020年度總投資3.466萬億。這樣等於今年7省投資4萬億。

很多時候不能只看前面,而是要看其整體的全部內容。


我國這些年的年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一直是在60萬億以上,這已經是一種高負荷運行的極限狀態。而且國有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也就在15萬億左右。那麼,在如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面臨考驗,外資投資更是困惑的情況下,單靠基礎建設投資可能也未必可以翻天覆地。只要能夠彌補其他的空缺就十分的了不起了。

我們不指望今年的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得到60萬億就非常的不錯。並且希望國有固定資產總投資可以達到20萬億就已經十分了不起。

假如7個省份可以達到25萬億。那麼27個省市不就要100萬億。投資項目從哪裡來?錢從哪裡來?這些顯然是不可能的。要拋開計劃總投資,看年度總投資就一目瞭然。七省的年度投資是4萬億,而不是25萬億的總計劃投資。


鞅論財道


搜了一下,消息是真的。

2019年,全國稅收收入157992億元,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9305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101077億元。剛開始看到這個數據嚇一跳。

有一點要注意,這些申報的是預算計劃,都是按項目落實的。而且是多年的投資,每年花掉一部分。

比如2020年,雲南將推出525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5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4400多億元。河南省發佈980個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3.3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8372億元,涵蓋了產業轉型發展、創新驅動、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生態環保、民生和社會事業六大領域。

不過7個省2020年度計劃完成投資也近3.5萬億元。這確實是一筆大數字。12年前4萬億是個大數字。這次7個省就3.5萬億,國家綜合實力上升確實快。

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還是基建,推出“新基建”,有助於穩增長、穩就業,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提升長期競爭力。

多省發佈會上也明確這些投資主要是聚焦基礎設施領域,包括鐵路、公路、跨境電網和智能電網、5G網絡全覆蓋、多式聯運物流網十大工程。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從近期政府會議來看,全年經濟目標並無變化,疫情平穩後逆週期調節力度有望加碼,基建可能再次承擔穩增長重任。新基建狹義理解就是高科技相關領域建設。佈局方面,主要關注科技含量較高的基建行業:

  • 5G設備,通信主設備

  • 雲產業,包括數據中心、存儲等

  • 終端和物聯網

  • 光器件及傳輸

  • 工業互聯網等等。


棟選理財


1、25萬億在哪裡?

雲南推出525個項目達5萬億,其中,2020年計劃4400億;

河南980個項目計3.3萬億,其中2020年8372億;

福建1567個項目2.97萬億,其中,2020年5005億;

四川4.4萬億,年度6000億;

重慶2.6萬億,年度3476億;

陝西3.38萬億,年度5014億;

河北1.88萬億,年度2402億。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這裡25萬億也僅是總計劃,實際上每年的計劃都很高,但實際沒有這麼多,媒體報道都是比較誇張的;

2、此25萬億遠不如當年的4萬億

遙想當年,4萬億之時,比如高鐵是從0到全球第一,而現在空間很小。

3、好的是,2020年的基建資金比較寬鬆,這是對基建最好的支撐,也是要浩宇去年的肯定結果;

4、傳統基建有些是穿越牛熊的,但重點還是看新基建

比如水泥等長期向好,但其他反覆無常。新基建是未來投資的主要方向。


郭一鳴


7省推出25萬億重點項目確實嚇人,畢竟2008年面對經濟危機的時候國家才拿出四萬億,然後房價就像放火箭一樣,一飛沖天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25萬億到底是怎麼來的,雲南省5萬億,河南省3.3萬億,福建省3.84萬億,四川省4.4萬億,重慶市2.6萬億,陝西省3.38萬億,河北省1.88萬億(看來中國計量基礎單位已經是萬億了)。

先不說數字大小,看看這些省的位置可以發現,除了福建省位於沿海地區。其餘省份和市轄區基本位於中西部,中間還有兩個人口大省分別是河南省和四川省。這在認知習慣來說,再“激進”也不應該是這些內地省份。數額之大,給人一種“大生產時期”的感覺。

但是,如果細品會發現期間的秘密。那就是中國面臨新一輪的改革潮。為什麼會得出這個結果呢?

一、勞動力成本提高,一味地在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提高生產,也就意味著產品的人工成本過高。原有的國家競爭力在東南亞逐步崛起中會逐漸散失。所以產業轉移是這輪改革的重中之重。

具體看這幾個省2019年GDP排名基本位於中部,而且本身具有相當好的人口優勢和工業基礎。尤其是城鎮化改造過程後,其gdp更是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意味著不考慮運輸等區位影響的情況下在這裡投資的收益率會更高。相信不久後,湖北,湖南等地區也會公佈相應的投資計劃。

二、沿海仍具有貿易,科技優勢。鉅額投資目的是拉平運輸,產業鏈配套,通訊的投資環境差距。

這麼多錢投下去最大風險就是大家一擁而上搞相同項目。但是正是資金規模巨大,應該都經過了國家政府的審批,甚至可能是授意。所以,打造區域化產業鏈的形成也是這次投資的目的。甚至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將產業化配套升級應該也納入了考核範圍。這裡可以參看一下美國各州的產業發展。

三、落實開發和發展中西部,為一帶一路的建設打好物資基礎。

2019年,中國和一帶一路籤約國出口增長30%,從中西部走陸路的貿易增長迅速。發展中西部從這個層面也縮短了貨物距離。

從以前的考核各省市gdp為主造成各地靠各種優惠措施爭搶投資的局面轉變為各省依據自身地理人文等優勢發展自身規模經濟是一盤大棋。現在棋盤已經打開,棋局子已經佈下,笑看中國復興之日指日可待。


救贖者vlog


我是財經領域創作者,老岑。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要清楚新在哪裡,首先我們得先了解,這七個省份是哪些,以及這些項目分別是一些什麼項目?

這些省份及項目總額分別是:

1 雲南5萬億,計劃2020年完成投資4400多億元。涉及525個重點項目。

2 河南3.3萬億,計劃2020年完成投資8372億元。涉及980個重點項目。

3 福建總投資3.84萬億元,涉及1567個項目。

4 四川省總投資4.4萬億元

5重慶市總投資2.6萬億元

6陝西省總投資3.38萬億元

7河北省總投資1.88萬億元

這只是公佈出來的7個省份,實際省份比這更多,只是數據尚在統計還未出來。

我認為這次基建工程新在以下幾點

1 技術新

比如雲南總投資約3.6萬億元,主要是聚焦基礎設施領域,包括鐵路、公路、跨境電網和智能電網、5G網絡全覆蓋、多式聯運物流網十大工程。這次基建項目中很多都集中於這些新型領域,這可以看作是對未來的一次展望,通過這些基建,未來我們的生活將更加智能化,現代

化。

2 對策新

此次基建中有一部分項目便是針對此次疫情中暴露的一些問題,比如公共衛生設施、應急能力建設、物資儲備體系等。這些項目實事求是,能彌補以前的缺漏。

說完新,再談談我認為的根本目的。

實際上該項目還是為了緩解我國在疫情期間經濟上的一些倒退,而且該項目有助於穩增長、穩就業,提升長期競爭力。

在2003年非典,2008年金融危機,包括美國1931年的金融危機,當時才去措施都有大力發展基建項目。就是為了緩解就業難題,以及加快經濟增長。

所以我認為這些才是基建的根本目的,也是新之所在。




老岑說財經


2020年,雲南將推出525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5萬億元,計劃完成投資4400多億元。河南省發佈980個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3.3萬億元,計劃完成投資8372億元,以雲南和河南為例,報出來的總體計劃是8.3萬億,2020年計劃投資12772億,當然了....如果這個數字能執行落地的話那也是不小的一筆錢,12年前政府全國性的刺激也就投了4萬億,如今2個省明年就打算投1.27萬億。消息出來肯定會對股市形成強烈的刺激,短期內可能場內資金會向基建板塊聚集,總體上說的是基建,但細分的話水泥、建材、鋼鐵、煤炭、工程都會受益,另外這次中央特地提到了新基建和新健康,所以5G和醫療建設也會受到追捧!


豐昱程總


具體建什麼新聞會公佈的,但是今年基建得火一段時間了,三一重工,中國中車,中國交建,中國鐵建,現在追上去還能有20點。


股票人性的弱點


應該多指新基建,即5G、智慧城市、物流網,大數據中心等。供給側改革之下多結合當前科技潮流,傳統高速、高鐵等項目有些省份已沒多少了。


豐年火地


道路建設開發!港口碼頭機場擴建!民生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