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對親人還是朋友,不能無底線的好,大恩如大仇”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這個問題跟所謂的升米恩,鬥米仇一個意思。一升米養恩人,一斗米養仇人,就是這意思。

升米恩,鬥米仇是指如果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人忌恨。

都是感激,大的恩惠成了衡量內心感激的標準,一旦低於這個標準,輕則不再感激,重則反目成仇。其實都是人的內心的標準很容易跟隨外界的變化而潛移默化,人心不足蛇吞象,即便是親朋好友,也不要小覷人性的貪婪和醜陋。

救急不救窮和對人施恩其實是一個性質,對身邊的人更需謹慎,因為更容易形成慣性。對於陌生人,就無所謂了,能寬容就儘量寬容,一次過後不會再見面了。太多的付出,有時反會激發出對方心中的惡。


有陽光的天堂2020


同意這個觀點。

現實中很多所謂的老好人,很多時候都是費力不討好。人心不是機器,人情也不能上稱,時間長了,很多矛盾就出來了。

習慣也是可怕的慾望

我有個初中同學,家裡還有一個弟弟。她大學畢業後工作挺不錯的,於是從工作後幾乎每年都會給家裡添些大件,家電呀,傢俱呀什麼的,每次她媽媽唸叨著家裡什麼東西壞了,或者家裡需要添置什麼了,她就會在網上買了寄回去。她媽媽也就養成了習慣,家裡缺什麼了就跟她說,她也就給買。她弟呢,是那種直男,哪怕過年回家也只背個書包,糖都不買一顆。

後來這同學談戀愛了,結婚了,然後買房、生孩子,經濟壓慢慢大了,錢就要算著花了,自然也就滿足不了她媽那麼多需求了。現在母女倆關係就搞得不太好,當媽就覺得女兒沒以前孝順了。當女兒的呢,覺得自己以前給家裡買了那麼多東西,父母又不只養了自己一個,為什麼每年次就只知道朝她伸手。

大多數人更加傾向於記住自己對別人的好

其實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的例子,當兩個人鬧矛盾的時候,經常兩個人都會說:你太沒良心了,我以前怎麼怎麼對你好了,那次你怎麼怎麼的了,我怎麼幫你的。當你無底線地對一個人好時,在某一個時候,你就會陷入這樣的窘境。所以我一直覺得,人跟人之間的交往中,該清賬就應該說清楚,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人情上的


水月嵐曦


俗話說鬥米恩,升米仇。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青年男子與母親爭吵,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他沒有去處落魄街頭。當時正值冬天,他又冷又餓。這時有位好心奶奶在街頭賣餛燉,看他可憐就給他端了一碗。他連聲說謝謝您。然後他狼吐虎咽的就吃了下去,吃著吃著就落淚了。他突然想起了家中的母親辛苦將他養大,任勞任怨,這些年不知道給他做了多少頓像今天這樣熱騰騰的飯菜。可他從來沒有感恩過,只覺得母親理所當然的對他好,就應該為他付出。 然而今天陌生老奶奶的一碗餛燉卻讓他懂得了感恩。 我們都習慣了身邊人的付出,卻忘記說聲謝謝,發自內心的感謝。不要無底線的對一個人好,無論他是誰。自古慈母多敗兒,驕縱放任一個人,只會將他推向深淵。我們要明白愛有時候也是一種節制,不是吝嗇於付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什麼都給他現成的,日久形成不勞而獲的壞習慣,倒不如從一開始就鍛鍊他自己學本領。溫室裡的花朵是長不大的,只有經歷過風雨,他才會向陽而生,愈加陽光。




小豬沛寧


我非常認同這句話!高中時候有一位好朋友,家裡條件不是很好,她是老大,家裡還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剛出生的小弟弟。她每天吃的很少,只為了省點錢。有一次她跟我傾訴說到自己家裡的事情,她說:“我媽現在生了我弟在坐月子不能幹活掙錢了,我爸幹活時候摔倒了腿,現在也在家裡躺著,我找我媽要這個月生活費時候她說下午給我送一百塊錢過來,現在天都冷了,我還沒有襖子穿,我鞋也都薄的不行。現在我爸媽也不能掙錢了,我也不想找他們要,我以後還要掙錢給我弟,唉……”當時我不知道該怎麼勸她,畢竟沒有處於她的狀態不能真的感同身受。後來週日下午休息的時候我邀請她來我家,打開我的衣櫃給她看衣服,她說你好多衣服啊,咱倆換著穿吧!我說好啊,我這衣服你看你喜歡那個你先穿,等去學校我再換你的衣服穿。其實我是怕刺激到她敏感的內心不敢表現的是同情她,她挑了好幾件襖子拿回學校穿了。然後我照樣找她玩,給她帶好吃的,我沒有發現她在慢慢疏遠我。後來我喊她玩,她總是藉故拒絕我才發現她對我不像以前了。

我的這個經歷一直在我內心深處,因為我無法想象我真心對待的朋友最後會疏遠我。我對這個朋友也說不上是無底線的對她好,只是在當時我在心裡把她認定為我最好的朋友,同情她的遭遇,最後就莫名其妙的她離我而去了。

所以對題主這句話還是很認同的,內心很有感觸!


我的夢想很嬌貴


升米恩,鬥米仇,這句古話沒有說錯,不管是對誰,都不要無下限的好。你對別人無底線的好,他會認為理所應當,偶爾一次不對他好,這些白眼狼馬上就會變成你的仇人,哪怕他是你的親戚朋友。

我們公司租的宿舍,幾個同事住在一起,我年紀比他們大,心想著就當他們是小弟了,經常做飯跟著我一起吃,偶爾買菜沒花多少錢,就不要他們出錢了,做了一段時間後,這幫白眼狼,就把我當傭人使喚了,覺得我給他們做飯吃,是理所應當的。後來我也懶得做了,讓他們每天吃外賣,他們應該感覺很爽吧。

網上報道升米恩鬥米仇的例子非常多,樂於助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可以適當幫助一下需要幫助的人,但是不要濫好人。

我們不應該宣揚不求回報的助人為樂,應該讓受助者付出一定的代價,比如勞動,要讓他感覺得到的幫助來之不易,他們才會感恩,也能讓施助者有收穫,提高助人為樂的積極性。



情感生活lone


這句話的確不無道理,常言道“升米恩鬥米仇”,對待親人和朋友,我們可以真心坦誠,真誠相護,但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原則,無底線的好並不會換來對方的感恩戴德。有時候,大恩如大仇,毫無底線的優待只會造就更大的矛盾,畢竟人都是貪婪的。當他們將你的好視作理所當然時,你偶爾的怠慢便會引起他們強烈不滿。

我的同事是個標準的扶弟魔,她出生於重男輕女的偏遠山村,從她記事開始,父母便不斷跟她強調,她以後賺的錢要給弟弟買房子,她要幫著弟弟娶媳婦兒,給家裡傳宗接代。要不是她成績優異,可能上完初中後就會被逼輟學,但好在她憑藉自己的能力走出山村,擁有了如今尚算體面穩定的工作。

他的弟弟從小便是家裡的天之驕子,父母有什麼好東西總是先緊著弟弟。去年,她弟弟順利大學畢業,父母便隔三差五的催促她趕緊出首付款給弟弟買房子。不堪其擾下,她只好拿出了自己的積蓄,在小城市給弟弟買了一套100多平的房子,只付了首付款。當時,她跟弟弟約定:自己出首付款,而房貸由弟弟還。對於她的要求,弟弟最開始也滿口答應。

可大學畢業後,對方根本沒找到什麼正經工作,無奈下,她只好繼續幫弟弟還房貸。她多次告誡弟弟,這是自己最後一次幫他,等他找到工作就需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但沒想到的是,弟弟對她的好心早已習以為常,去年下半年,弟弟找了個女朋友,過年期間就把女朋友帶回了家,還說要跟對方談婚論嫁,但女方是城裡人,一出口就要30萬禮金。弟弟和父母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所以他們又將主意打到了同事身上,這次,同事實在拿不出錢,所以直接拒絕。但家裡人完全無法理解她,她弟弟也覺得:姐姐就是在找藉口,他甚至因此對同事破口大罵。

縱使是有血緣關係的至親,也難以做到真正的瞭解理解彼此。雖說真正的幸福往往是知足常樂,但人的慾望卻不是那麼容易被滿足的,一旦別人將你的好視作理所當然,那你們的關係就不再平等。對待親人和朋友可以好可以珍惜,但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堅持自己的底線!

各位看官,覺得小師妹說得在理的話,請您隨手點個贊加個關注吧!


小師妹聊情


首先,一個人是不可能沒有底線對別人好的。因為所有人對別人好,都是有所求的,既然是有所求,那就不叫沒有底線,因為你想從中得到的東西,就是底線。

有人對家人特別好,那是因為他想從家人哪裡找到愛和支持,有人對愛人特別好,那是因為他喜歡付出,付出讓他有價值感,有人對朋友或者陌生人特別好,那是因為想要一個好名聲,還有的人對別人好,那是因為自己曾經接受過他人的幫助,現在再投出去,獲得自己內心的平衡和滿足。

所以,是沒有底線的嗎?要是真的沒有底線,又哪來的仇呢?說到底,是因為自己的付出最後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反而鬧的不愉快,才會說出這樣的話。

即使無私如父母,也是有所求的,需要你感恩,需要養老,需要滿足面子需要,這不是底線嗎。

真正毫無底線,豪無所求,只追求對別人好的人,在我34年的人生中,還沒有遇到過。



大白的小美生活


大恩如大仇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但湧泉之恩呢,報不了怎麼辦,揹著一輩子的帳,欠一輩子人情,人前一輩子抬不起頭,怎麼辦,你是感激還是憤恨。

尤其是對那些愛面子的人來說,這種恩德可不是什麼好事,這是壓在他們身上的一筆債務,他們想報答卻報不了,久而生恨,對給予他們恩情的人想,這小子對我恩重如山,老子報答不了,豈不是老子要一輩子在他面前抬不起頭來,受制於他,如果這小子死了豈不妙哉,老子倒也心安逍遙了。

所以呢,我們助人,要點到為止恰到好處,雖然你有古道熱腸,但別人可能會恩將仇報,所以呢,救人於水火之中要做,但不要把別人的所有事都幫完,我們都說送佛上西天,幫人幫到底,但我們要有個度,要懂得適可而止,不然你幫人全部解決了問題,人家沒有遇到一點麻煩,反而不覺得你好。

如果你說,反正我就是做好人,幫人不圖回報,那麼你要知道,人家不一定念你的好,確可能記得你的壞,人啊,就是這樣,不受一點罪完成任務,他反而覺不出你的價值,在你完事之後對你說三道四,你不想別人念你好,但你總不想讓自己的幫助讓被你幫助的人說三道四吧,所以呢,助人要有方法,切不可盲目幫助別人,弄不好反招無怨之禍。


熇劍


對人“好”有如“施恩”,善之行也?要“底線”嗎?

“施恩”有如“債主”?是否讓你擁有“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絕對”的想象,去等待那“合理”的“回報”?

“受恩”有如“負債”?它是否消磨過你的自信、你的傲驕?讓你倍感壓力?

雖如此,均不可介懷!與人交“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不可遺忘!常懷感恩之意便好!“博施濟眾”者圖個“心安”也許便是“最好”的回報!

故與人為善、與人交好何有底線?若心生“異端”非“善”之罪!“恩將仇報”非君子所為,隨它去吧!



留下生命的空白


我是這樣看的,本身對親人無限的好是沒錯的,錯就錯在,當人們把你對他們無限的好形成依賴的時候,就是一種悲哀了。

因為大家是人,肯定也有辦錯事兒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出現了問題,而你平時對那個無限好的人,不見得會理解你,因為他習慣了你對他的好,他會認為,這次得不好,是你沒有盡全力去做好,而不是你本身沒有這個能力去做好,呵呵,有沒有一種“狗咬呂洞賓”的感覺。

人性就是這樣。一旦人們對身邊的人 事 物 形成了一種依賴。一種習以為常的時候,那他就會偏執的認為,這是一種理所當然,所以,當我們無限對別人好的時候,就是在給我們自己腳下放了一個定時💣,所以不管做什麼事兒都要有度,哪怕你是在做好人好事!

不是有一個這樣的故事麼?說的就是國外的一個年輕人,幾乎每天都會給大街上的一位流浪漢一塊錢(這裡就是個比方),一直持續了很久很久,而似乎流浪漢也習慣了這種不勞而獲的給予,每天這都會準時的出現在年輕人的家門口,不知過了多久,直到有一天早上,流浪漢又準時的出現在年輕人家門口的時候,這時年輕人給了流浪漢一毛錢,而不是一塊錢。此時流浪漢不樂意了,就質問年輕人,你平時不都是給我一塊錢麼?今天怎麼變成一毛錢了!此時,年輕人尷尬的笑了笑說:這不是因為我剛結婚麼,結婚幾乎花掉了我這些年所積攢的全部積蓄,所以,我不得不節省點花錢了,而這時,流浪漢很憤怒的打了年輕人一巴掌,說,你怎麼可以用我的錢去娶媳婦!

雖然這是個段子,但也從側面反應了人性的貪婪以及依賴是一種多麼可怕的行為!所以,不管我們做什麼,都要有度!不要讓自己的好心,到頭來成了別人對我們仇恨的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