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來份硬核科普吧


沙漠蝗沒走草地貪夜蛾又來?


我們的餐桌未來或面臨更多威脅


一切最早可能只是巧合。


當2018年阿拉伯海上生成的特強氣旋風暴梅庫納登陸時,沒人能預料到它會成為兩年後沙漠蝗蟲大暴發的開端,並導致超2000萬人面臨嚴重糧食危機。


而此刻屏幕面前的我們,剛經歷了連續第7個偏暖的冬天,看著新孵化的外來入侵蟲害草地貪夜蛾今年“成功”登上了中央一號文件的關注名單。


這看似毫無關聯的事件,卻為我們揭開了全球變暖影響的隱秘一角:別再浪費糧食了,氣候變暖將讓我們的餐桌面臨更多威脅。


01

巧合?風暴“刮出”近25年來最嚴重蝗災

還記得“10萬隻鴨出征巴基斯坦滅蝗”嗎?鴨鴨軍團的出征雖最後被證實是一場炒作,但從今年年初開始,橫跨亞非10國的3600億隻沙漠蝗已不折不扣地成為全球關注熱點。


此次沙漠蝗大暴發是東北非地區近25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球超2000萬人將因此面臨嚴重糧食危機。目前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等地的沙漠蝗仍在廣泛繁殖,新的種群正在形成;而如果形勢得不到控制,隨著新一代蝗蟲的繁殖,它們的數量會呈指數式增長:3個月後增加20倍,6個月後增加400倍,9個月後增加8000倍。


早上好,來份硬核科普吧

*圖為3至6月沙漠蝗種群及飛徙預測示意圖。沙漠蝗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破壞性的遷徙性害蟲,1平方公里大小容納8000萬隻成年蝗蟲的蝗群,一天的食物消耗量與3.5萬人的食物消耗量相當。(圖片來源:FAO網站)


這次蝗災為什麼如此嚴重?梳理時間線會發現,天氣可能是一切的開始。


2018年5月和10月,阿拉伯海上生成的兩個特強氣旋風暴(注:特強氣旋風暴為北印度洋熱帶氣旋等級,相當於我國颱風及以上級)——梅庫納(Mekunu)和魯班(Luban)分別在阿拉伯半島南部的也門和阿曼沿海登陸,相近的登陸路徑給這片荒漠地區帶去充足降水,棲息於此的沙漠蝗經歷數代瘋狂繁殖,在9個月裡增加了約8000倍;次年,沙漠蝗又成功侵入非洲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剛好趕上當年12月氣旋風暴帕萬(Pawan)在索馬里沿海登陸,導致蝗蟲再次迎來一波繁殖大潮。


早上好,來份硬核科普吧

*3個熱帶氣旋帶來的降水為沙漠蝗的大量孵化提供溼潤的沙土。


如果我們追溯這幾場“巧合”的熱帶氣旋,會發現在阿拉伯海海域接連出現兩個如此強的熱帶氣旋並不常見。


有研究統計1977-2012年北印度洋熱帶氣旋數據發現,阿拉伯海生成熱帶氣旋的強度7成以上為熱帶風暴級,同時其年生成頻次和強度均呈現顯著升高趨勢。


早上好,來份硬核科普吧

*1977—2012年數據統計看,阿拉伯海熱帶氣旋年頻數呈顯著增加趨勢。[1]


早上好,來份硬核科普吧

*1977—2012年數據統計看,阿拉伯海地區熱帶氣旋強度78.2%都是熱帶風暴級,不過自1970年代以來,強度呈顯著增強趨勢,尤其1990年代之後,出現颱風甚至超強颱風級。[1]


尤其隨著未來氣候變暖加劇,海溫升高、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頻次等因素還將進一步影響熱帶氣旋生成頻次與強度的變化,從長遠看,類似沙漠蝗的極端爆發的“巧合”未來發生的幾率會更多。


02

更多“妖蛾子”?

中國餐桌未來也將面臨更大威脅

來勢洶洶的沙漠蝗已至南亞,近在咫尺的它會影響中國嗎?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對此回應,我國有完善的監測體系和專業防治隊伍,沙漠蝗入侵我國的幾率很小,我們也有能力應對沙漠蝗入侵的風險。


所以大家暫時不用太緊張沙漠蝗跟我們搶糧食,相比之下,曾被國務院點名關注的草地貪夜蛾對我們的威脅更大。


草地貪夜蛾源發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是世界十大植物害蟲之一,一隻成蟲一頓就可以吃下接近自身體重的鮮葉,一旦成災,可造成玉米減產20%-70%以上,嚴重時可致絕收。因為吃得又快又準,遷飛轉移迅速,在美洲還被稱為“秋行軍蟲”。

早上好,來份硬核科普吧

*圖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在海南儋州的玉米試驗田中,草地貪夜蛾幼蟲在啃食玉米芯(3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郭程攝


作為一種外來入侵蟲害,草地貪夜蛾2019年1月首次遷入我國雲南,並在剛剛過去的冬季裡成功“定居”我國西南、華南等地。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最新測報,草地貪夜蛾已在南方7省(區)查見幼蟲,累計發生面積76萬畝,目前發生面積近55萬畝。更為嚴峻的是,現在仍有境外蟲源不斷遷入我國,其中雲南近期邊境站點出現蟲量突增現象。


國家氣象中心農業氣象中心首席專家郭安紅分析,今年3-4月華南、西南地區主要受風力較弱的東南風影響,草地貪夜蛾向北遷飛距離不會太遠,主要在長江流域以南危害;進入5月後,隨著南海夏季風爆發,草地貪夜蛾將隨西南盛行風向北向東遠距離遷飛,並有可能深入到達黃淮海和北方春玉米區,可以說今年的發生態勢更加嚴峻,防控任務更加艱鉅。


事實上,早在今年1月,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就已連發4條預警,預計2020年我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發生總體將重於2019年;2月,財政部也預撥農業生產和水利救災資金14億元支持各地做好重大病蟲害防控。


而我們剛剛經歷的暖冬正是這些病蟲害暴發的誘因之一。


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和預測,2019/2020年冬季,全國平均氣溫為-2.25℃,較常年同期偏高1.09℃,達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五高,為暖冬年份,對包括草地貪夜蛾、粘蟲和各地玉米螟在內的多種病蟲害越冬十分有利。


郭安紅表示,每年氣候條件不盡相同,氣象條件或促進或抑制各種病蟲害的發生發展,所以每年病蟲害發生情況都不一樣;但近年來氣候變化導致我國降水溫度分佈格局的變化,以及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干擾,也導致一些次要或偶發農業病蟲害突發或常發成災。


有學者研究顯示,近50年來年平均溫度每升高1℃,可導致農業病害發生面積增加6094.4萬公頃次,年平均降水量每增加1毫米/天可導致農業病害發生面積增加6540.4萬公頃次,年日照時數每減少100小時可導致農業病害發生面積增加3418.8萬公頃次。


同時全球性的氣候變暖,將對作物病害蟲的發生世代、越冬北界及分佈範圍產生巨大的影響,為害將呈加重趨勢。一方面,氣候變暖拓寬了農業病蟲害的適生區域。如與20世紀90年代以前相比,目前小麥條鏽病發生的海拔高度大約升高了100-300米,危害範圍明顯擴大。


另一方面,氣候變暖後,多種遷飛性作物害蟲比現在分佈更廣危害更大。如中國粘蟲的冬季繁殖氣候帶已從27°N北移至30°N附近地區,造成粘蟲越冬和冬季繁殖面積擴大上億畝。


早上好,來份硬核科普吧

*2012年我國暴發近20年來最嚴重三代粘蟲危害,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遼寧、河北、山西、京津等地玉米田塊發生面積達361萬公頃左右,危害嚴重的田塊玉米甚至絕收。圖中左側為被三代粘蟲啃食殆盡只剩光桿的玉米田,右側為正常玉米田。郭安紅/攝


早上好,來份硬核科普吧

*圖中玉米植株被三代粘蟲啃食。郭安紅/攝


儘管形勢嚴峻,但日常生活裡我們很少未察覺到,這是因為一代代“麥田守望者”的堅守。


早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就已開始在全國建立農業病蟲害測報站點,之後又建立了全國重大病蟲監測網絡,目前已攜手氣象部門共同形成了從農業部到省、地、縣級較為完善的病蟲測報體系,全年監測病蟲害,一旦發現立即消滅,牢牢守衛著14億中國飯碗的糧食安全。


氣候變暖的大趨勢或許短期內無法扭轉,也許類似蝗災、草地貪夜蛾的“巧合”未來會發生更多,但至少我們知道,在大多數人看不見的地方,“麥田守望者”們正默默保護我們的餐桌。


參考文獻:
[1]張霏,吳立廣,任福民,等.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熱帶氣旋活動雙峰型差異及可能成因[J].熱帶氣象學報,2016,32(3):399406


[2]馬麗萍?陳聯壽?徐祥德.2006.全球熱帶氣旋活動與全球氣候變化相關特徵.《熱帶氣象學報》2006年第2期
[3]王麗,霍治國,張蕾等.2012.氣候變化對中國農作物病害發生的影響.生態學雜誌,31(7):1673-1684
[4]霍治國,李茂松,李娜等.2012.季節性變暖對中國農作物病蟲害的影響.中國農業科學45(11):2168-2179.
[5]李禕君,王春乙,趙蓓等.2010.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氣象災害與病蟲害的影響.農業工程學報.26(增1):263-271.
[6]夏敬源.農技推廣促進糧食安全的戰略思考[J].中國農技推廣,2009,25(2):4~11.


製圖/慄藝予 審核/胡嘯 陳曦


早上好,來份硬核科普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