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儒的周明

當參加“灤河之韻”金秋筆會的全國散文作家雲雀般從天南地北撲稜而來,紛紛入住燕山之麓的饞眠民宿後,故友相聚,分外親熱,驅散了秋夜的微涼。正意興闌珊時,有人說,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德高望重的周明先生,與周振華副會長等人,即將蒞臨駐地,參與此次文學聚會。消息甫出,眾人群情激奮,皆翹首熱望。

翌日用午膳時,我遵從主辦方安排,有幸與一位長者同席而坐,不免有些惶恐,故正襟危坐之。

落座後,我不動聲色地掀起眼皮詳察了長者一番:面色紅潤,頭髮梳得像木刻的一樣,上身穿件灰褐色麂皮絨翻領拉鍊夾克,臉頰上始終掛著親切隨和的淺笑。

動箸前,《西部散文選刊》(原創版)主編梅雨墨作了簡短而精妙的介紹。原來,端坐於我面前綻放燦爛笑靨的那位儒雅長者,便是自己仰慕已久的周明先生。待主編解說完畢,我側身踱步過去,伸出雙手,緊緊與周先生那雙溫軟有力的手握在一起,彼此寒暄問候。先生用漾滿溫情的眼眸凝視著我,沒有半絲盛氣凌人的神色,也沒有居高臨下的姿態,仿若鄰家大叔,給我以親切、質樸、平和之感,早先的拘謹亦驀地消盡。

此前,我素未與先生謀過面,然先生的大名早就如雷貫耳,鐫刻心底。有時,我甚或暗忖,倘若哪天能親眼見到周先生就太榮幸了。孰料,夢寐以求的夙願果真不期而至,可我竟詞不達意,言不由衷。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在《人民文學》上,我讀過徐遲寫的著名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多年後方知,這篇名噪全國、耳熟能詳的力作,就是由時任《人民文學》副主編的周明先生編髮的。撥霧見山、慧眼識珠的先生,不僅成就了一個在當時還籍籍無名的作家,更托起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數學巨匠。這是何等的勇氣與擔當!對先生的敬仰之情,即始於那一刻。

之後,我曾於無意中讀到過先生的一些散文佳作,無不寫得真情激盪、文采斐然,展現先生睿智、博學的情懷與豐厚的文學積澱。欽慕,讚歎,迴盪心扉。之後我瞭解到,祖籍陝西的先生從蘭州大學中文系畢業分配到《人民文學》編輯部後,一直默默從事著甘當嫁衣、樂作人梯的角色。之後到中國作協各部門工作,也是盡心履職。業已退休的先生,思想上依然退而不休,他跑前跑後,嘔心瀝血,為中國現代文學館的籌建、冰心散文獎的設立和中國散文學會的成立,傾注了無數的心血,做了許多功在當下、福澤千秋的益事,揮灑汗水書寫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篇篇綺麗詩章。

席間,先生表情友善謙和,說話低聲細語,進食斯文雅緻,對同伴的恭敬熱情回應,體現出良好的涵養與謙謙之風,令人肅然。

採風過程中,先生行動敏捷,上下車輕靈自如,未見絲毫暮氣。在曹妃甸自貿區展示廳內,先生饒有興致地瀏覽圖文。當地領導眉飛色舞解說時,先生靜默佇立一側,仔細聆聽。在神龜潭,先生信步走上木質棧道,引經據典,侃侃而談,話語裡迸濺出智慧的火花。尤讓我們驚訝的是,在曹妃甸溼地野生鳥類保護區,八十五歲高齡的先生居然身輕如燕登上三層樓高的觀鳥塔臺,雙手把持住望遠鏡,精神矍鑠,如松傲立,凝目搜尋忽而飛翔、忽而戲水的鷗鷺鷹鳥,形若孩童,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溢於言行,令隨行文友感嘆讚佩。

諸多文友緣於對先生的崇敬,紛紛尋找時機謀求與其合影留念,先生總是以笑作答,頷首欣然應允,讓人心生暖意和美感。

兩天相聚,時光既美好,亦短暫。而先生睿智、豁達、謙和、內斂的品格,給我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值得悉心體悟,用心修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