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戰“疫”日記:“沒有什麼比挽救生命更重要了”

瀏陽日報訊(記者 歐陽穩江)他每天做著消毒殺菌工作,替醫護人員將病毒擋在大門外;她經歷了兩次驚心動魄的搶救過程,與同事們一起與死神賽跑;他照看著極其虛弱的重症病患,靠“察言觀色”的本領守護著病患的生命;他,第一時間為醒來的患者做安撫工作,獲得了一個點贊後激動不已。

2月26日,市中醫醫院派出第四批“逆行者”劉西裕、陳衛、曾凡斌、魯承權支援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四人講述的故事各不相同,卻都在用自己的言行踐行著初心使命——“穿上了這身防護服,我就像一個披上了盔甲的戰士,是永遠不會害怕上戰場的!”

一天10小時就為將病毒擋在大門外

瀏陽戰“疫”日記:“沒有什麼比挽救生命更重要了”

講述人:劉西裕

瀏陽市中醫醫院手術部主管護師,瀏陽市中醫醫院第四批抗疫醫療隊隊員

在瀏陽,我是手術室的主管護師。這個崗位,離不開一個詞“無菌操作”。因此,這次我被選派去長沙,負責給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ICU科室的80多位工作人員做空間和物資的消毒處理。

每天早上8:00之前,我就趕到科室對環境進行消毒。工作區域一共包括10間房子和幾條走廊通道,主要是醫護人員的值班室、更衣室、會議室、餐廳、醫生辦公室等。地面、桌面、門把手、電腦鍵盤,都用一定比例的84消毒液再三抹乾淨。一圈下來,兩個小時差不多過去了,全身都已經汗流浹背了。

完成這些後,我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來了——消毒處理醫護人員用過的護目鏡和膠鞋。因為這兩樣東西不是一次性的,因此它們的清潔消毒工作量就比較大。

這些工作看起來都不復雜,但是要求卻是相當嚴格。幾乎每一天,都會有專人對我消毒殺菌過的護目鏡和鞋子抽樣進行病毒檢測。對醫護人員來說,病毒檢測為零才能保障他們自身的安全。但凡有一副護目鏡和一隻鞋子消毒滅菌不過關,都有可能造成醫護人員感染。

我是2月26日到長沙增援的,每天的工作都是雷同的。可這十多天裡,每天都十分忙碌,到了下班的時候一身感覺都要“散架”了。這些天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在疫情面前所有人都必須高度配合,環環相扣才能順利完成任務。

能夠為患者出一份力我十分高興

瀏陽戰“疫”日記:“沒有什麼比挽救生命更重要了”

講述人:陳衛

瀏陽市中醫醫院急診科護師,瀏陽市中醫醫院第四批抗疫醫療隊隊員

我是2月26日到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的,第二天便被分配至重症監護室工作。在這裡,我經歷了兩次驚心動魄的搶救過程。3月1日,我們接手了一個60多歲的女患者。患者咳嗽的時候一直有痰,我們要使用排痰儀器幫她排痰。在此過程中我們都十分謹慎,因為一不小心就有感染的風險。

“醫生快來!”3月3日,我正在配藥的時候,隔著窗聽到病區內一陣騷動,十多個醫護人員朝一個女患者圍了過去。很快,我便明白了裡面發生的事情,患者出現了心臟驟停。

“快,進行心肺復甦!”這一刻,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冒著被感染的風險,開始了一場與死神賽跑的搶救。選取心臟按壓的位置,在胸骨中下1/3處,以每分鐘100至120次的頻率進行按壓。對於不少醫護人員而言,不間斷地堅持兩三分鐘就會感到累。為了搶救患者,在場的醫護人員來了一場接力賽。

十多分鐘後,患者的心跳奇蹟般地恢復過來了。至此,我才感覺到自己的衣服已經全部被汗浸溼了。可對於我而言,沒有什麼比挽救生命更重要了,為此我欣喜不已。3月10日,同樣的場景又在一個男性患者身上發生了一次。同樣值得慶幸的是,這位患者也搶救過來了。

經歷了兩次搶救的過程,我的心也像坐了兩趟過山車一樣。作為一名普通的醫護人員,能夠在國家有難、病患需要的時候出一份力,我也感到十分高興。

ICU的每一天“察言觀色”是最起碼的技巧

瀏陽戰“疫”日記:“沒有什麼比挽救生命更重要了”

講述人:曾凡斌

瀏陽市中醫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瀏陽市中醫醫院第四批抗疫醫療隊隊員

說句實在的,剛到長沙的時候我心中是有些小忐忑的。在新的環境裡與新的夥伴一起工作,是不是能快速磨合好,這是我一直在想的問題。可真到了那裡後,緊張的工作讓我來不及多想這些。

按照規定,我們在重症監護室每次的工作時間為4個小時。在這4個小時裡,一人需要看護兩個重症患者,基礎護理、治療、看護各種醫用儀器甚至是病房垃圾的處理都需要一個人全包。

進入病房後,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檢查病人狀況,留取各種標本、補液、翻身拍背吸痰、血糖監測、出入量評估……由於ICU裡都是危重病人,需要時刻監護,誰都無法預料下一刻會有什麼意外發生,所以作為醫護人員永遠都處於精神緊繃的狀態。

在我管床的病患中,有一個是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接手的時候,我一再叮囑自己一定要細心細心再細心。因為對方虛弱到不能開口說話,哪裡有什麼不舒服或者有什麼需要,全靠我自己平日訓練出的“察言觀色”的本領。讓人欣慰的是,這個病患的病情一直保持在穩定的狀態。

最近,氣溫慢慢升高了,穿著防護服比以前更難受了。別說四個小時,有時剛穿上就滿身大汗。每天下班的時候,面對著越來越濃的春色,我都會在心裡對自己說:“穿上了這身防護服,我就像一個披上了盔甲的戰士,是永遠不會害怕上戰場的!”

虛弱的他朝我豎起大拇指讓我激動了一天

瀏陽戰“疫”日記:“沒有什麼比挽救生命更重要了”

講述人:魯承權

瀏陽市中醫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瀏陽市中醫醫院第四批抗疫醫療隊隊員

2月26日到長沙,2月27日熟悉外圍環境,2月28日與帶隊老師一起上班,2月29日單獨接手病患……對於我而言,這十多天的經歷每一天都有值得回憶的地方。

在我管床的病患中,有兩個讓我印象深刻——

一個是77歲的男性患者,他當時的病情比較嚴重。一天我接班的時候,他醒了過來。見此情景,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安撫他的情緒,因為在此之前他經歷了有創治療。我擔心他醒來後,不能接受自己的身體有創傷的事實。

為了緩解他的緊張情緒,我握著他的手將這些天發生的事情一點點告訴他,並且安撫他不要有心理負擔。在我的開導下,老人家的情緒倒是比較穩定。讓我沒想到的是,虛弱到無法開口說話的他朝我豎了一個大拇指。那一刻,我激動得差點流下眼淚來。

另一個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隨著身體的好轉他轉到了普通病房。“三八”國際婦女節那天,醫生辦公室突然出現了幾十支鮮花。正當大家在猜測這是誰送的時候,小夥子羞澀地說:他也不知道具體有多少醫護人員,所以就定了一大把,希望所有的醫護人員都能有個好心情。

而在他的病房門上,還出現了一道特殊的風景——這個頗有文采的小夥子在上面貼滿了小紙條,每一張都寫滿了自己住院這段時間的感想以及對醫護人員的感激。那些長長短短的句子溫暖了每一個人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