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丹琳:我想演更神經質的角色

或是因為毫無接觸、或是因為“心”已所屬,最終踏上影視的斑斕舞臺,冥冥之中是否早有定數?寧丹琳,16歲自美歸國,吸取中美兩國文化,在浩瀚的藝術天地追求屬於自己的天地。誰會想到,兒時的她,曾因被媽媽認為“杵窩子”,而生生拽到兒藝學表演呢?


寧丹琳:我想演更神經質的角色


從不敢演到拿“小金人”


幼年的寧丹琳,並不如同現在般自信、健談。當年每週日的表演課對於她來說,簡直就像噩夢一樣。能躲就躲,遇見導演心就砰砰直跳。看著身邊眾多向導演毛遂自薦的小演員,寧丹琳根本不敢和他們一樣上前去。問及理由,寧丹琳解釋,那時候她曾經遭到否定,有人說她身材胖,有人覺得她不適合表演,總之自尊心受到了打擊,導致一度對錶演提不起興趣。


讓寧丹琳真正看清自己的心,認清未來的路——還得從出國那幾年說起。


寧丹琳坦言那是她和表演的一種緣分。離開故鄉,飛去美國之後,陸陸續續她得到了不少考表演學校的機會。人稍微成熟些,也願意主動去接觸機會,考了幾次下來,居然都考中了。這是讓寧丹琳在此前沒想到的,並且,國外的教育模式讓她很樂於學習。“那邊的文化不會給人規定一個框框。好比,給我一個情景,我就可以隨意往裡面添東西,就算演出框來都沒關係。”寧丹琳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當你相信它是真的、最自然的,就會是最打動人的。


“要比別人強”,這是立住腳的唯一途徑。她所在的學校,除了白種人,鮮有其他人種,亞裔更獨她一份。在校園舞臺劇《David And Lisa》中,經過層層篩選,寧丹琳拿到女主角的出演機會。那段日子,在她身邊圍繞的擁護者簡直多得不得了。“甚至會有人提前40分鐘等我,那種感覺是一直難忘的。”不斷的嘗試和創新,在最後的頒獎派對上,寧丹琳獲得了校方權威認證的“仿奧斯卡小金人”,儘管是種形式上的贈予,卻給了她最大的讚譽和肯定。


寧丹琳:我想演更神經質的角色


戰勝自己接“小雪”


回國後,寧丹琳陸陸續續得到一些影視劇的拍攝機會。說到這裡,自然不能不提《家有兒女3》中飾演小雪的經歷。


先入為主,觀眾對第一任“小雪”已經有很深刻的印象了。寧丹琳也瞭解,想輕鬆“完勝”最初的“小雪”也是不太可能的事。在幾乎不想接這個角色的時候,媽媽的及時鼓勵給了寧丹琳很大信心。“媽媽告訴我,只有面對壓力,才能讓自己更堅強。人的一生會有很多不如意,這個事情會歷練我。”乖乖聽了媽媽的話,試了兩次戲的寧丹琳輕而易舉拿下了這個角色。


在拍攝期間,偶有時候寧丹琳會去網上查詢關於“家有兒女”話題的信息。不知是誰傳出“小雪”一角換人,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快就傳來了罵聲。網絡是把雙刃劍,可以捧人也可以傷人。寧丹琳坦言那段日子很痛苦,對著電腦就會哭。


說到《家有兒女3》的拍攝過程,寧丹琳表示,宋丹丹對年輕演員的提攜是令人難忘的。“我一直記得宋丹丹老師,教與我們年輕一輩這樣的話,‘演戲要真聽、真看、真感覺,到自己的戲不要緊張,不要趕詞兒,踏踏實實演。’這句話到現在我都覺得很受用,並且以後也是。”


寧丹琳:我想演更神經質的角色


我想演更神經質的角色


崇尚戲如人生的寧丹琳嚮往嘗試一切讓她“過癮”的角色。此前接拍的《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中,其飾演的“李豔”就極具看點。單親家庭、中學輟學、結交不三不四人員、時常酗酒——“李豔”,劇中毫無疑問一個極其叛逆的人物角色。


據寧丹琳自己說,在拍這部作品時,每場都酣暢淋漓。與侯勇飾演的“父親”搭戲,幾乎每場都在吵架、摔東西,常常演到自己渾身發抖,才正是剛剛好的狀態。“拍的過程中,眼淚是真的委屈。如果感覺是假的,情緒爆發只能是短短的一會兒;相反,想保持長時間這樣的情緒,必須讓自己完全地相信所處的環境和故事。”


談到今後的演藝構想,寧丹琳坦言不想早早“被統一”。她解釋說,一旦飾演同樣角色多了,觀眾自然會有一個印象認為你只能演一種,其他的不行。寧丹琳認為演員應該是空的,永遠保持自己是一張白紙。接到一個角色,就如同在紙上寫字,演完要把痕跡擦了,塑造另外的角色。在適合自己的前提下實行“寧缺毋濫”,才是她接戲的標準。


寧丹琳:我想演更神經質的角色


“在寧缺毋濫的範圍內,想嘗試讓自己更‘痛快’的角色,甚至比‘李豔’更加神經質、歇斯底里的角色,會讓我有更大的發揮,表現得更完美。有時候大哭一場下來,雖然會身心疲憊,但也很享受。”寧丹琳如是說。


寧丹琳:我想演更神經質的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