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做夢哭泣家長需要擔心嗎?不需要,嬰兒是在上課

孩子委屈到哭泣,這種情況很常見。但是為什麼有些孩子經常睡著了、做夢了,還會委屈哭泣呢?

有的寶媽認為,孩子睡著了、做夢了,還在哭,那是因為他們做了一些令自己傷心的夢,是夢境讓他們哭泣。

關於孩子做夢的畫面有很多,寶媽們也浮想聯翩。比如說:有些寶媽會猜測是不是小兒子做夢了,害怕以後長大了討了媳婦兒,跟媳婦吵架了,媳婦不要自己跑了,所以他們才會哭泣。

嬰兒做夢哭泣家長需要擔心嗎?不需要,嬰兒是在上課

還有的寶媽說:當娃挺累的,不僅要應付家長們和未來的自己,也會有不喜歡的食物,想想就覺得委屈。平時還要穿一些爸爸媽媽要給自己穿的衣服,也不問自己喜不喜歡就給自己硬穿上。所以,一想到自己太委屈,這才哭的。

還有一些寶媽認為,如果孩子是吃貨的話,可能是睡覺之前沒有吃飽飯或者是想吃一個東西沒有得到滿足,這時候也會在夢裡大哭,也就是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傷心過度。

其實寶寶們在小的時候做夢或者是夢到一些令自己開懷大笑,令自己悲傷的、哭泣的夢境,都處於一種正常的身體現象。這和大人做夢夢到奇奇怪怪的畫面的道理一致,家長們不需要過分猜測或者過分憂慮。

嬰兒做夢哭泣家長需要擔心嗎?不需要,嬰兒是在上課

嬰幼兒那麼小也可以做夢嗎?可以的。其實不僅嬰幼兒時期,年幼的寶寶們可以做夢,而且寶寶們在媽媽的肚子裡的時候也會有做夢的情況。

據說有一位國外醫生髮現自己剛出生的寶寶在睡覺的時候,眼珠子在轉,也就是隔著眼皮能夠看到眼睛在轉動的現象。所以他根據這種現象,寫下了一則研究報告說:人在做夢的時候眼球是轉的,所以當家長看到孩子在轉眼珠的時候,也就表示孩子這時候在做夢。

由此可見,寶寶在出生之後,做夢的情況是一種正常的身體現象。他們夢到怎樣的畫面令自己突然間飽含微笑又或是突然之間淚眼婆娑。其實這種行為在他們的夢境當中有理可循,可是在家長眼中卻是孩子無意識的一種行為。所以不需要過分擔心,然而孩子在年幼時期做夢時,出現的誇張動作行為,也正是由於嬰幼兒大腦和神經系統發育沒有成年人相對完善,所以他們會出現一些不受控制的動作,尤其是在睡著之後,出現驚跳或者是哭泣,開懷大笑等等誇張行為。

嬰兒做夢哭泣家長需要擔心嗎?不需要,嬰兒是在上課

那麼,嬰幼兒寶寶他們會做哪一些夢呢?

可能有家長會問,既然寶寶和成年人一樣,擁有做夢這一正常的生理現象。那麼他們的夢境會不會和大人一樣有五花八門或者是千奇百怪的畫面呢?

不是的,嬰幼兒寶寶和成年人所做的夢境畫面,有相似處也有異同處。

比如說:都會夢到一些心裡所想的畫面或者是對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畫面等等,這些是相似處。

異同處,在於成年人的夢境可能是一些動態的,跳躍性比較大的,且富有聯想性的畫面。但是嬰幼兒寶寶他們的夢境可能偏向於一些靜止的畫面,而那些在生活當中給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記憶事物,對於自己的夢境而言,可能這些才是主角。所以寶寶生活中與之接觸過多的不論是人、還是物,如果給他們的印象極為深刻,那麼很有可能做夢的時候就會夢到這些畫面。

嬰兒做夢哭泣家長需要擔心嗎?不需要,嬰兒是在上課

孩子的夢境真的只是單純的印象問題嗎?

不是。孩子一般對於印象深刻的事物,在夢境當中會有靜止畫面。但是與此同時,孩子們會將那些印象比較深刻的知識點轉化為記憶。比如說:白天的時候媽媽餵奶的頻數很多或者是奶奶給自己餵飯的頻率很高,那麼在孩子的夢境當中,會將這些印象深刻的畫面轉化為記憶,下一次在做同樣動作時,他們大腦會有一些慣性使然。所以孩子在做夢的時候,其實也是在上課。

嬰兒做夢哭泣家長需要擔心嗎?不需要,嬰兒是在上課

那麼寶寶做夢的時候突然哭泣需要過分擔心嗎?

雖然說寶寶做夢或者是做夢之後哭泣大笑等情況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但是也需要家長來幫助寶寶,減少誇張的做夢行為。

比如說:孩子在剛出生之後,由於各項身體機能發育不完全,或者是寶寶睡眠質量受到妨礙。再比如:寶寶身體不舒服或者是生活環境突然發生了改變,孩子過於興奮或者是作息混亂等等情況,也會導致孩子突然在睡夢當中出現誇張行為,這時候家長要安撫寶寶或者是儘量恢復到孩子所習慣的生活環境中,從而來保證孩子的睡眠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