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和普通人的差距能有多大?用鞋子告訴你。

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肯定也會時不時有著諸如“我們普通人能和運動員有著多大的差距?”此類問題。

而除了一遍遍告訴大家職業運動員在天賦,以及兌現天賦的刻苦上都會超越普通人的想象外;我覺得也可以從鞋子的角度來論證下這個問題。

我想了以下幾個角度。

角度1:爆鞋

籃球鞋的輕質化約莫也是從12年前左右。以Hyperdunk08/Zk4等球鞋在flywire與新型輕質化鞋面的改進開始。

運動員和普通人的差距能有多大?用鞋子告訴你。


運動員和普通人的差距能有多大?用鞋子告訴你。

很難想象上面兩雙鞋是1代和4代的關係。

而12年前的籃球鞋,無論穿著它的人有多麼以敏捷著稱,其質量都是相當可觀的(當然,質感也更好)

在球鞋進入輕量化然後迅速成熟地大量使用熱熔工程網布或襪套編織來做鞋面後。

其代價便是整體剛性的下降。因為輕質與結實本就是一對悖論。

這也導致了Nike爆鞋的新聞頻頻流出。

先有去年史上關注度最高的狀元Zion踩爆了PG2.5,後有馬修斯踩穿Zoom freak1。

運動員和普通人的差距能有多大?用鞋子告訴你。


運動員和普通人的差距能有多大?用鞋子告訴你。


運動員和普通人的差距能有多大?用鞋子告訴你。

對。。。在我們普通籃球愛好者眼中,用來保護自己的籃球鞋,是可以被職業運動員們踩爆的。

爆。。。

大家想想,鞋面和中底間是用膠水,縫線等工藝進行粘合加固的,就這麼被職業球員們蹂躪成了零件。就算拿膠水把兩塊30cm長的布片的邊緣粘一起,不用工具我是完全不知道該怎麼扯開。

然後被球員們橫移踩爆了。。


當然你也可以說Nike無良。。


如果你也能踩的話。。

畢竟我還是覺得Nike這麼搞,是建立在對於普通消費者爆發力的“信任”的基礎上的。


角度2:選鞋

說實在的,財報和品牌官方給出的運動鞋資料裡很常見“提高運動員運動表現”的字眼。

我現在覺得,很多時候是在提高消費者的表現,或者是說,讓消費者們以為/覺得在提高自己的表現。

因為NBA裡,穿許多測評媒體嘴裡不能打球的鞋子的人有很多。

比如穿著有“一坨屎”之稱的PG4,新鞋首戰面對尼克斯

僅僅砍下32分的保羅喬治。

運動員和普通人的差距能有多大?用鞋子告訴你。


運動員和普通人的差距能有多大?用鞋子告訴你。

面對著此等爛鞋,圖上可見泡椒確實笑不出來(狗頭)

再比方點開虎撲的今日球鞋

依然不乏OG們的身影。

運動員和普通人的差距能有多大?用鞋子告訴你。


運動員和普通人的差距能有多大?用鞋子告訴你。


運動員和普通人的差距能有多大?用鞋子告訴你。

況且,以上三款在1月10日分別由PJ塔克(鞋王基操),傑拉米格蘭特,朗德賴特上腳的三款Jordan正代,也都是由MJ本人曾經穿過的。(所以pe版有啥用。。)

而這些鞋 除了貴以外,其過於古老的配置也讓其不能滿足普通人的需求。

畢竟,青銅和王者有時真的很像,最不挑鞋的往往都是打的最好的,和打的最差的各一批。因為這兩批人,穿啥不是穿呢?

最能證明這一點的是下圖這雙鞋

運動員和普通人的差距能有多大?用鞋子告訴你。

這款看起來也有著些許“笨重”的鞋子。

它的主人卻偏偏是那以快和靈活著稱的阿倫艾佛森。

而且它見證了初入聯盟的AI對MJ的那一晃。

而如果換普通人,其偏高的重心別說晃人,變向不崴腳,那已經算下肢力量強了,更別提你面前要站著一個邁克爾•喬丹。


所以說,真正的職業籃球運動員。。。是能踩爆鞋,還能穿拖鞋變向的怪物們。

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說,如果想切實感受一下的話,不妨買一雙PE來踩爆它試試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