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專家:防範“隱形病人”不應草木皆兵

中新社香港3月9日電 (記者 曾平)在全球檢疫業內比較積極進取的香港醫務工作者,近日連續檢查確診出多名“隱形病人”,這讓關注全球疫情的人們,擔憂香港以外地區的抗疫形勢:是否存在更多的“隱形病人”深藏民間?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9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防範“隱形病人”不應草木皆兵,否則將助長歧視。只要各個易感人群全部戴口罩、勤洗手,即便存在“隱形病人”,病毒也沒有辦法傳染起來。

截至9日16時30分,香港的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已累計至115宗。當中,8日新增的5宗確診個案中有3宗是沒有病徵的“隱形病人”。而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當天也預計,香港或者已有800個沒有病徵的“隱形病人”在社區裡傳播病毒。

金冬雁認為,香港確診者中“隱形病人”比例較其他地方高的原因在於每宗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都做得非常詳細,並且會將個案信息公開。因此,確診患者的接觸者中,可能存在的“隱形病人”就都可以找出來。

他指出,香港的策略是積極尋找。在公立醫院中,如果出現肺炎病人、有呼吸道症狀且醫生覺得有必要的病人,都會進行測試。這樣就能多篩查出輕型患者,而從這些患者的接觸者中,也可能找到“隱形病人”。

不過金冬雁同時指出,沒有一個策略可以將所有“隱形病人”或者輕型患者全部找出。不同國家及地區的定義和防疫策略也會有所不同。他認為,防範“隱形病人”不應草木皆兵,否則將助長歧視,也會令恐慌和不信任蔓延。

“我個人覺得不是百分百重要,最主要是要找無症狀並且病毒含量高的。”金冬雁說,新冠肺炎多數確診者都有症狀,沒有的只是小部分人,而這小部分人中大約三成是病毒含量高的。因此控制傳染源要找這些人。而如果傳染源防不住,就應通過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兩方面加以彌補。

金冬雁表示,只要各個易感人群全部戴口罩、勤洗手,即便存在“隱形病人”,病毒也沒有辦法傳染起來。

他提到,目前應該做些回顧性調查,弄清楚有多少人是曾經感染、現在痊癒,體內出現抗體,但根本沒出現症狀的。這個調查可在武漢一個千人社區使用抗體試劑進行,結果可為防範“隱形病人”提供依據。(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