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隆宗門上有一支斷箭?嘉慶帝稱之為奇恥大辱

遊玩過故宮的朋友,不知道你們在遊玩時有沒有看到隆宗門門匾左下方有一支斷箭?你們一定很好奇,誰會在威嚴的隆宗門上插上一支斷箭?為什麼也沒有人拔掉它呢?

其實,這支斷箭已經插在隆宗門上200餘年了。今天就跟大家一起還原一下它的歷史。

故宮隆宗門上有一支斷箭?嘉慶帝稱之為奇恥大辱

清嘉慶帝即位後,清王朝的階級矛盾已很尖銳,各地起義不斷,先是白蓮教,後又有廣東博羅天地會起事。白蓮教有一個重要分支天理教,又稱榮華會、白陽教,嘉慶十三年,林清出任掌教後,將其改稱為天理教。隆宗門上的這支斷箭就跟天理教有關。

事件發生在清朝嘉慶十八年(1813年)十月,事件過程不可謂不蹊蹺。事件發生時,嘉慶帝正在木蘭圍場(在今河北省承德市)進行秋獮。事件發生後,嘉慶皇帝感到非常窩囊,他差一點就成了大清的亡國之君。因為事發之前早有徵兆,各級官員也早就知道要出事,卻因怕擔責像請客一樣,把問題迎進了紫禁城。

故宮隆宗門上有一支斷箭?嘉慶帝稱之為奇恥大辱

嘉慶十七年(1812年)夏天的一個晚上,淡水同知查廷華抓了一個傳教的人,此人在審訊中供出了一個驚人情報:明年中秋節,天理教徒要攻打紫禁城,目標是幹掉嘉慶皇帝,建立新王朝。頭子叫林清,突擊隊長名叫祝現……查廷華將此事報告給了臺灣知府汪楠,汪楠聽到後認為是犯人為了保命說的胡話,並下令將這個傳教的人殺掉,以免誤傳謠言。

嘉慶十八年(1813年)初夏的一天,豫親王裕豐的管家祝現有事請假,祝現的堂弟祝富慶偷偷來訪,一是舉報自己的堂兄謀反,二是舉報林清在宣武門租房子賣鵪鶉,其實是在打造槍械。豫親王聽完立馬準備進宮稟報嘉慶帝,轉念一想謀反要誅九族,為保全祝家因此作罷,還囑咐祝富慶別再張揚此事。


故宮隆宗門上有一支斷箭?嘉慶帝稱之為奇恥大辱

8月以後,九門提督吉倫將軍連續接報,說天理教徒很快就要攻打皇宮。吉倫認為自己的職責範圍是紫禁城九個城門,加強巡邏就沒問題。

9月底,嘉慶帝從木蘭圍場秋彌結束準備回京。吉倫聞言立即組織人馬迎接嘉慶帝回京。剛上路,有參謀就向吉倫天理教徒混進京城的事情。吉倫不僅不重視反而嚴厲訓斥了參謀一番,並說“我大清正是太平盛世,國泰民安,天下歸心,你竟敢造謠惑眾,等我辦完大事再來收拾你!”說罷,一腳踢翻可憐的參謀,繼續馳馬去迎駕。

10月7日中午,兵部尚書兼順天府尹劉鐶之接到宛平縣令和盧溝橋巡檢的報告,說林清等人已經混進京城,明天午後攻打皇宮,情況十萬火急。劉鐶之當時正在喝酒應酬,聽完奏報斥責來報人員幼稚,隨即要求來報人員一起喝酒。

果然,第二天,1813年10月8日下午3時整,天理教徒200餘人裝扮成賣柿子的、送貨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由東華門、西華門攻入皇宮。皇宮中頓時刀光劍影,箭矢亂飛,其中一支箭就射在了隆宗門上。

好在當時一個關鍵的人物出現,那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旻寧。旻寧當時31歲,聞聽該事件後絲毫沒有慌張,組織得力,並親自出戰,用鳥槍擊斃了其中兩名領頭教徒,安排人立即將情況奏報還未回京的嘉慶帝。經過浴血奮戰,最後天理教因力量懸殊而失敗。十七日林清被捕,清廷對大興、通縣一帶的天理會教眾大肆搜捕,短短4天內將700餘人屠殺。

故宮隆宗門上有一支斷箭?嘉慶帝稱之為奇恥大辱

嘉慶帝聽聞後十分震驚,回京後嚴肅處理了失職失責官員,同時做出深刻反思,認為這是一次奇恥大辱,並下令隆宗門上的斷箭誰也不準拔下來,違者處死,要讓子孫後世以此為戒,吸取教訓。

因此,這支斷箭一直保留在隆宗門上,至今已有200餘年歷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