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重時你想出去上班,現復工你又想宅家裡,你要怎樣?

隨著疫情逐步減弱,大部分單位開始復工,但昨天晚上有個電話做心理諮詢的來訪者告訴我,他不想上班了。我再次確認他的聯繫方式,問他:“你是在二月十一日,找我心理諮詢,說在家要憋瘋了,想出去上班的那個人嗎?”他明確告訴我,就是他。

疫情嚴重時你想出去上班,現復工你又想宅家裡,你要怎樣?

別人都宅在家你想上班,現在人家上班了你想繼續休息,為什麼?


這樣大家就不明白了,疫情嚴重時他特想出去上班,但現復工了,他又想宅家裡,不想繼續上班了,一個三十一歲的男人,老婆在家照顧一歲的兒子沒去工作,所有的家庭經濟支出都等著他實現,但他為什麼這樣?老婆已經提出離婚,帶著孩子回孃家了。他這樣的行為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

簡單的交談以後,他告訴我原來想去上班,是因為老婆孩子在家,老婆成天指揮他做家務、哄孩子,實在是煩了,所以回憶起上班的美好時光,早上七點吃完老婆做的早飯離家上班,晚上七點半到家,吃到老婆做的可口晚飯,看看電視就睡了。覺得一天天挺好的。

現在為什麼又不想去上班呢?他告訴我:疫情還沒有完全過去,擔心上班坐地鐵會傳染病毒。幾次讓他呈現做好防護,會不會減少或避免染上病毒的機會,他幾次回答都模稜兩可,我發現他在掩飾著什麼沒有表達出來。

經過更深入的懇談,他終於說出自己不想上班的真實原因:一位住的近關係比較好的同事,一次在樓下碰上他老婆,問他是不是在家做公司的投標策劃書。老婆回來問他,他說不知道這回事,老婆言語中說出他晉升沒有份,收入沒人家多的抱怨。所以現在他不想面對工作中的人和事情。想等疫情過去,找一家更好的工作單位。

疫情嚴重時你想出去上班,現復工你又想宅家裡,你要怎樣?

工作的壓力,家庭的責任讓承受起來越來越吃不消。

這位來訪者的主要問題是“不能活在當下”!

他們要不就懷念過去,要不就展望未來,就是總覺得當下的日子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為什麼他用這樣的方式,面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呢?這和他從小到大形成的“脫離現實,迷失在頭腦的想象”中的思維方式有關係。

這樣的人大部分小時候沒有得到過家長真正的看見,和真正的愛和認可。家長太過在意孩子外在的“光鮮”,沒有體會到孩子內心真實的感受。一直告訴孩子:你要是那樣就更好了!孩子也同時出現了不敢真實做自己的習慣。這樣就造成了渴望的目標多,用大腦想得多,而真正去做的少。因為你怎麼做,別人也看不見,也不會收到自己內心滿意的認可。

這位來訪者,尤其妻子對他抱怨,他不如別人晉升快,沒有別人掙錢多的時候,小時候不願觸碰的”傷“一下子激發出來,讓他不能勇敢的面對未來的問題,更不想有擔當的解決問題。

這類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害怕與自己相處“!疫情讓大家宅在家裡,表面上看這位來訪者是不能與老婆和諧相處,實際上是不能與自己好好相處,他習慣了自己出去工作,把錢掙來交給老婆就什麼也不要管”簡單而有自我價值“的生活。當停下來自己與自己,或是自己與家人相處的時候,突然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更不知道做些什麼自己會舒服,家人會高興。

從小習慣了你爭我趕的競爭,總以為前面還有更好的,一心只奔著終點而去,卻不知道人生的終點並沒有什麼大獎等著你。

如果一個人長期活在過去(容易引起抑鬱情緒),或長期活在未來之中(容易引起焦慮情緒)。那麼你永遠無法享受此時此刻的美好。

你要做的就是:讓自己與實際存在於此時此地的事物完全和諧共處起來,比如感受喝一口水,感覺到水對自己身體的滋養;再比如做一些或說一些伴侶滿意和說服的事情,感受這樣的快樂是你帶給她的。這樣你就會從過於用腦的過去與不切實際的未來虛構中走出來,進入當下的世界。


疫情嚴重時你想出去上班,現復工你又想宅家裡,你要怎樣?

當下的美好,你沒有發現時永遠體會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