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具體含義是什麼?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初唐詩人王勃曾在《滕王閣序》中寫道:“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此句乃是鼓勵人們在窮困之時不要忘記自己的遠大理想,一定要堅持下去。然而,人窮志短是社會的常有現象,人沒有錢財,自然沒有精力追求理想,每天被茶米油鹽的小事繁瑣,志向在平淡的生活中也就漸漸化為笑談。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祖先們對社會的人情冷暖具有深刻的認識,為此他們總結出一句話:“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

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具體含義是什麼?

▲古代農民生活場景復原

俗語是中國文化中最直白精煉的話語,意思淺顯易懂,道理令人受益匪淺。 “人窮不省三錢”就是說,生活無論多麼的窘迫,有三種錢堅決不能省。那麼,到底是哪三種錢如此重要呢?第一就是飯錢,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支撐一切社會活動的根本,如果身體不好,再遠大的目標都是夢幻泡影。飲食質量是身體健康重要影響因素,為人體各個器官提供相應的營養,無論是體力工作所需的能量,還是腦力工作所需的思維精力,都由飲食決定。因此,人們必須時常保證飲食質量,為身體健康著想,不能因噎廢食,以身體為代價省錢。

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具體含義是什麼?

▲參加村宴的平民(晚清時期舊照)

其次是禮錢,也就是所謂的“份子錢”。眾所周知,中國社會非常講究人情往來,其中緣由與中華文明的發展密不可分。在漫長的歷史中,中國一直是一個農業大國,人們有固定的的居住環境,形成一個個村落,過著小農經濟模式的生活。然而,在生產力落後的古代,小農經濟只能維持基本的生存,遇到重大變故是沒有能力抵抗的。對於重大的天災暫且不提,就說“婚喪嫁娶”這樣的基本家庭要事,小家庭的力量明顯不夠,為此鄉鄰親戚就會隨禮,給予經濟上的支持。也就是說,禮錢是中華互幫互助傳統的產物,體現朋友之間的情義,更是自己面對重大變故有人幫助的保證。

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具體含義是什麼?

▲清代私塾內景復原

最後就是書錢。關於書錢的解釋有兩種,一是供養家人讀書的錢,常言道“知識改變命運”,要想改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悲苦生活,只能供養一位讀書人出來,憑著知識給家庭帶來更大的收益。第二就是學藝錢,古代雖然生產力落後,但是行業數量也有上百種之多,木匠、瓦匠、屠夫等等。不過人家可不能白教,普通人家要學手藝,必須去磕頭拜師,還得交學費好生供奉。無論是書本經意,還是手藝技能,都是人立行於世的根本,這方面的投資自然不能省。

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具體含義是什麼?

▲晚清時期的農村

“沒錢不串三門”主要是針對走親訪友的“串門”來說。上文已經講到中國是人情社會,人們在閒暇之時自然就會到處串門,增進鄰友之間的感情。像今天的中國農村,我們還能時常看到人們趁著吃飯的時候,拿著端著飯碗去別家找人聊天,雙方之間沒有什麼見外,吃著自己的飯談天說地,沒有絲毫芥蒂。當然,這只是感情深厚的相鄰情況,如果感情沒有多好,而且沒有錢財,有三種人的門就不能串。

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具體含義是什麼?

▲清代富戶宅院舊址

首先是遠親的門,既然是遠親,感情肯定沒有多好,一般就是保持血緣上的基礎親近。《增廣賢文》中深刻指出:“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對於遠親,人們的態度其實挺複雜的。經常探望好像沒有必要,偶爾探望一次,人家又會以為你是去“攀富貴”的,交流起來各有各的心思。如果沒錢,這種“攀富貴”的看法就更為濃厚,因此人要是沒有財力,最好不要去串遠親的門。

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具體含義是什麼?

▲古代農民耕種場景復原

第二就是有矛盾家庭的門。事物都有兩面性,農村人走門串戶、交流頻繁,人情味十分濃厚,但是矛盾也比較多。尤其是在農村人注重的土地、農業問題上,鄰里之間時常為了宅基地、水田灌溉、牛吃莊稼等,經常鬧得不可開交。這種司空見慣的糾紛,使得鄰里關係陷入低谷,這時候就不要輕易串門,否則會讓人感覺來者不善,實在有事也必須請旁人從中斡旋。

俗語“人窮不省三錢,沒錢不串三門”,具體含義是什麼?

▲晚清農民舊照

第三,對於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也不要進他們家的門。雖然嫌貧愛富是大多數人的天性,但是門當戶對確實是世間真理,兩家不在一個層面,最好不要有過多的交流。如果明知道人家瞧不起自己,還要去串門,那就是熱臉去貼冷屁股,人家只會當你是惡客登門,只會冷眼相待。不得不說,這條俗語是老祖宗從親身體會的人情冷暖中所得,具有非常深遠的社會意義,一語道盡世態炎涼,可謂令人受益終身。

《趣說中國俗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