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位古代名醫著作、理論彙總

以下為網絡收集,請勿現實實用。歡迎建議、評論、收藏、關注

“神話”炎帝神農:上古時代人

神農親嘗百草,發明草藥,為人治病,被尊為祖國醫藥的創始者

1、扁鵲:春秋戰國人

扁鵲少時學醫於長桑君,善於運用四診:望聞問切,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名聞天下,後在咸陽因遭秦太醫李醯妒忌而被殺害。

2華佗:三國人

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晚年因曹操治療頭風遭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被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

3、張仲景:漢朝人

其所著的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確立的六經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4、李時珍

歷經27年,完成了192萬字的著作《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有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

5、孫思邈:唐朝人

他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並記錄,,終於完成了《千金要方》晚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25位古代名醫著作、理論彙總

古代醫學的智慧


6、皇莆謐:漢朝人

著作《針灸甲乙經》是我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在針灸學史上,佔有很高的學術地位

我國第一部針灸學著作《針灸甲乙經》該書除了論述有關臟腑、經絡等理論,還記載了全身穴位649個,穴名349個

7、葛洪:晉國人

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世稱小仙翁。著有《神仙傳》《抱朴子》

隱居羅浮山煉丹,內擅丹道,外習醫術,研精道儒,學貫百家,思想淵深,著作弘富,他不僅對道教理論的發展卓有建樹,而且於治術、醫學、音樂、文學等方面都有成就

8、錢乙:宋朝人

我著名的兒科醫家:先以《顱囟方》而成名,行醫兒科,錢乙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成為當時著名醫家。其一生著作很多,有《傷寒論發微》《嬰孺論》《錢氏小兒方》《小兒藥證直訣》《小兒藥證直訣》稱“錢乙幼科冠絕一代”

9、朱丹溪:元朝人

醫術高明,多有服藥即愈不必複診之例,故時人又譽之為“朱一貼”、“朱半仙”。倡導“陽常有餘,陰常不足”說,創陰虛相火病機學說,在中國醫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著有《格致餘論》、《局方發揮》、《丹溪心法》、《金匱鉤玄》、《素問糾略》、《本草衍義補遺》、《傷寒論辨》、《外科精要發揮》遂尊之為“丹溪翁”

10、葉天士:清朝人

別號南陽先生,從小熟讀《內經》、《難經》等古籍,在溫病一門獨具慧眼,擅長治療時疫和痧痘等症,著有《溫熱論》

11、薛雪:清朝人

號一瓢,又號槐雲道人、磨劍道人、牧牛老朽。但他於溼熱證治特稱高手,所著《溼熱條辨》即成傳世之作,於溫病學貢獻甚大

12、許胤宗:南北朝人

精通脈診,用藥靈活變通,不拘一法。診病問疾,重視切脈,以探求病原,主張病藥相當,不宜雜藥亂投,唯須單用一味,直攻病所,一生診脈用藥,獨具特色

13、甄權:約.隋唐人

甄權於針灸術造詣尤深,兼通藥治。一生行醫。又精通養之術,提出吐故納新可使肺氣清肅,是健身延年的有效方法;並主張飲食不必甘美。著有《針經鈔》《脈經》、《針方》《明堂人形圖》《新唐志》等

14、崔知悌:約.隋唐人

崔氏治病不僅採用丸散膏丹內服一法,而且又採用外治及其他物理療法。最著名的即《灸骨蒸方》。

15、鑑真:唐朝人

以下36種藥草都是鑑真帶往日本推動使用的:

麻黃、細辛、芍藥、附子、遠志、黃芪、甘草、苦參、當歸、柴胡、川芎、玄參、地黃、紫蘇、丹參、黃芩、桔梗、 旋覆花、蒼朮、知母、半夏、蕪花、梔子、五味子、黃柏、杏仁、厚朴、和厚朴、肉桂、杜仲、唐木瓜、大棗、蜀椒、 花椒、吳茱萸。

16、李珣:唐朝人

著有《海藥本草》以引述海藥文獻為特點,據現存佚文統計,全書收錄藥物124種,其中96種標註外國產地。如:安息香、訶梨勒出波斯,龍腦香出律因,金屑出大食國。此外書中記述了藥物形態、真偽、優劣、性味、主治、附方、服法、製藥法、禁忌、畏惡等

17、韓保升:五代人

將《新修本草》增補註釋,尤其是對藥物圖形的解說,更詳於以前的本草

18、醫和:春秋戰國人

仔細的解釋了“蠱”病的各種含義外,他還使用了陰陽、四時、五行、五聲、五色、五味、六氣等等中醫病因學和診斷學的概念,對後世中醫有關的理論發展和普及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提出了著名的“六氣病源”的病因學說,“六氣以陰陽為綱,而淫生六疾統於陰陽”,被後世稱為病因理論的創始者

19、淳于意:春秋戰國人

更注重日常的養生,主張生命在於運動,要多活動以保持血脈、筋骨、肌肉的協調

20、王叔和:晉國人

在中醫學發展史上,他做出了兩大重要貢獻,一是整理《傷寒論》,一是著述《脈經》

21、陶弘景:南北朝人

主張治病應因人之虛實、男女老幼、苦樂榮瘁而異。著有《本草經集註》、《效驗方》、《補闕肘後百一方》、《藥總訣》尤以《本草經集註》最為著名。首創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實等分類方法

22、巢元方:隋朝人

主持編撰《諸病源候論》五十卷,分67門,1720論,是中國第一部專論疾病病因和證候的專書。如於傳染病,認為是外界有害物質“乖戾之氣”所致,可互相傳染,當預服藥以防之

23、王清任:清朝人

在《醫林改錯》中訂證了古代解剖學中的許多訛謬,一部以實體解剖繪製人體臟腑圖形的書。對人的大腦也有新的認識。正確地提出:“靈機、記性,不在心,在腦。”如果腦子出了毛病,就會引起耳聾、目暗、鼻塞甚至死亡。他認為“氣”和“血”是人體中的重要物質

24、葉桂:清朝人

著作《溫熱論》,為我國溫病學說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和辨證的基礎。

他首先提出"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的論點,概括了溫病的發展和傳變的途徑,成為認識外感溫病的總綱;還根據溫病病變的發展,分為衛、氣、營、血四個階段,作為辨證施治的綱領;在診斷上則發展了察舌、驗齒、辨斑疹、辨白疹等方法

25、吳有性:明朝人

全國瘟疫橫行,推究病源,潛心研究,依據治驗所得,撰寫成了全新的《瘟疫論》一書,開我國傳染病學研究之先河。他以畢生的治疫經驗和體會,大膽提出“癘氣”致病之學說,在世界醫傳染病學史上也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提出了一套新的認識,強調這種病屬溫疫,非風非寒,非暑非溼,非六淫之邪外侵,而是由於天地間存在有一種異氣感人而至,與傷寒病絕然不同。不論從病因、病機到診斷、治療均有區別,使其與傷寒病分開另論,為溫病學說的形成與發展作出了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