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仿龍泉窯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前段時間,我們一位會員給我發了一張圖,上面是一件造型釉色非常好的龍泉青釉鳳耳瓶,他說是在博物館拍的,但具體信息不記得了,問我這是不是“萬聲”。“萬聲”就是那件被日本奉為國寶的南宋龍泉窯青釉鳳耳瓶。

我乍一看覺得就是,但仔細一看不對啊,萬聲是個殘的,鳳耳修過有毛病的。那就奇怪了,這件器物是哪來的?

為何日本仿龍泉窯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南宋 龍泉窯青磁鳳凰耳瓶 銘 萬聲

為何日本仿龍泉窯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

???

按理說,像這種整體狀態非常好,顏色也出色的龍泉,不可能沒記錄。但確實搜索一遍大腦裡的資料庫,沒一個能對上號。那正好當時天下龍泉在杭州展出,我竟然在展覽現場看到了這件器物。原來它是東京國立博物館的館藏。但為什麼我們以前從未關注過呢?因為這是件贗品,是山寨版,是高仿。它是日本大正三年,諏訪蘇山仿製的龍泉青瓷。

為何日本仿龍泉窯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為何日本仿龍泉窯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日本仿龍泉窯鳳耳瓶

日本大正三年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日本諏訪蘇山制

那麼問題就來了,龍泉青瓷全球化時代,銷往世界各國,中東在十三至十七世紀也有龍泉青瓷仿製品。

為何日本仿龍泉窯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伊朗仿龍泉窯盤

為何日本仿龍泉窯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埃及仿龍泉窯盤

14世紀早中期

英國大英博物館藏

大家看,伊朗的是這樣的,埃及的是這樣的,離我們印象中龍泉青瓷的模樣還是有點距離的吧。但再看日本的,這就是龍泉本泉啊,用這張圖完全可以幹掉一大批選手了。那為什麼當時那麼多仿龍泉窯的,唯獨日本仿的最到位最像,甚至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呢?

那關於仿製陶瓷優劣的原因,大家首先會想到就是技術問題。其實日本仿中國瓷器的歷史很早了,比如隨著唐朝藝術與文化的東渡,日本非常仰慕唐風,就開始仿製一些唐三彩、越窯風格的器物。像受唐三彩影響的奈良三彩,十世紀日本猿投窯還生產仿越窯風格的綠釉、灰釉的陶器等等。那仿龍泉的器物,在十二世紀末,愛知縣瀨戶窯就有,同時它還仿燒一些景德鎮窯青白瓷、福建青瓷和白瓷、建盞以及江西贛州窯的產品。但是,即使仿製中國陶瓷的時間持續的很長,但日本的制瓷技術一直是不太行的,它十二世紀仿的龍泉,使用的還是灰釉陶技術,它是沒有辦法還原出龍泉青瓷的質感的。所以我們看早期日本仿燒龍泉青瓷,是在仿製器型和紋樣上做文章。

為何日本仿龍泉窯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奈良三彩盤

正倉院藏

為何日本仿龍泉窯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九世紀 猿投窯綠釉香爐

為何日本仿龍泉窯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十五世紀 瀨戶窯灰釉尊形花瓶

愛知縣陶瓷美術館藏

直到十七世紀初,才迎來一個突破。有了來自朝鮮半島以及中國的陶瓷燒造技術,日本才真正開始燒造瓷器的歷史。才能夠仿燒真正達到龍泉窯釉質、釉色的青瓷。著名的有江戶時代瀨戶窯、美濃窯仿的龍泉青瓷,還有佐賀縣鍋島藩生產的龍泉青瓷,質量非常高,這次天下龍泉的展覽中也能看到。

為何日本仿龍泉窯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日本仿龍泉窯牡丹紋瓶

日本大正元年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日本宮川香山制

為何日本仿龍泉窯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日本鍋島番窯仿龍泉窯青瓷盤

日本江戶時代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所以從這個脈絡來看,日本早期仿燒唐宋瓷器為他們提供了技術經驗,而十七世紀技術的大大改進,為日本仿龍泉提供了硬件基礎,達到了質的飛躍。

但是問題又來了,先進的制瓷技術其他地區也有,像朝鮮半島,甚至有些更早就掌握了,龍泉青瓷的傳播範圍也非常廣,但為什麼,仍然是日本仿的最有宋韻呢?

我們不妨思考一下,想要仿的像,是不是隻要技術到位了就可以?就拿我們現在來說,當今的制瓷技術要比幾千年前要更成熟更先進,成品率更高,但是,你看絕大部分仿古的器物,是入不了眼的,能夠做到形神兼備的依然很少?為什麼?所以日本仿龍泉領先,除了技術條件,必定還有其他原因。

那對比之下,我們就發現。日本想要仿龍泉,其實是有天然優勢的,因為除了中國本身,再沒有哪個國家有這麼強大的龍泉窯的資料庫了。要論最受日本人重視的中國瓷器,龍泉窯絕對榜上有名。

比如,日本評定的8件國寶級中國陶瓷中,有3件是龍泉窯青瓷。再比如,1978年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過一次《日本出土中國陶磁》展。展出了東京國立以及日本各地挖掘出土的中國陶瓷文物,據統計本次展出的完整器,龍泉青瓷佔到了50%。其餘的部分主要是唐代越窯青瓷,宋元時期景德鎮青白瓷等。

為何日本仿龍泉窯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東京ARUKANSYUURU美術財團 南宋 龍泉窯青磁下蕪瓶 (國寶)

和泉市久保惣記念美術館 南宋 龍泉窯青磁鳳凰耳瓶 (國寶)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元 龍泉窯青磁鐵斑文瓶(國寶)

另外,在日本文化中,也能見到龍泉青瓷的參與度,比如在日本茶道中,龍泉青瓷是重要的茶道具。因為喜歡,日本大量進口龍泉青瓷,這為他們提供了強大的資料庫,仿製不是憑空捏造,不是靈感的呈現,它必定是要研究大量的數據標本的。

為何日本仿龍泉窯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知名的“玉津園”拍的宣傳大片時所展示的茶室插花場景

再者,日本人在數據庫強大的基礎之上,還有非常好的審美,這就是錦上添花了。日本進口龍泉窯的歷史非常長,但他們懂得如何挑選出最具審美的器物,世代傳承。從平安時代起,像馬蝗絆、千聲、萬聲、青瓷千鳥等等,都是名氣與審美兼備的龍泉珍品。

為何日本仿龍泉窯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重要文化財 南宋 龍泉窯 青磁輪花茶碗

銘/馬蝗絆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為何日本仿龍泉窯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青瓷筒形瓶 銘大內筒 (重文)

根津美術館藏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靠購買蒐集中國文物而發跡的日本古董商人不計其數,龍泉青瓷依然是他們大肆收購的中國藝術品。比如繭山龍泉堂的主人繭山松太郎,他的發跡就是靠著一隻品質極高的龍泉青釉鬲式爐,之後有許多質量上乘的龍泉窯藏品。而如今在拍場上造成轟動影響的龍泉藏品,究其來源,背後依然逃不開日本藏家的收藏經歷。想到數量和質量皆精的龍泉窯收藏,坂本五郎、臨宇山人等日本藏家的名字,也總是最先閃現。日本人彷彿天生就是優質龍泉的狩獵者。

為何日本仿龍泉窯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為何日本仿龍泉窯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為何日本仿龍泉窯可以做到“以假亂真”?

南宋 龍泉窯青釉紙槌瓶

成交價:4285萬 港幣

2018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不凡-宋代美學一千年

那我們看,日本仿燒龍泉,就好比生物裡的克隆。強大的資料庫和好的審美品位就是基因,制瓷技術就是克隆手段,只有技術,沒有基因,複製不出器物。有基因,再有了技術,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十七世紀日本掌握制瓷技術之後,沒有太費時間,就能製作出精美的仿龍泉窯器物。

當然,也有朋友在看了其他中東,伊斯蘭文化國家仿燒的龍泉青瓷,會有疑問,這些地區燒的龍泉不像也就算了,這差得也太多了。這我們也要考慮到胎釉原料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這些中東國家仿龍泉的需求,並不是要仿的像。日本仿龍泉是因為他們無比崇尚中國文化藝術,尤其是宋代,宋瓷藝術是神聖而令人驚歎的。是由崇拜到模仿。並且無論是典章制度、儒學宗教,還是茶道音樂等,日本都受中國影響至深,兩者有著深深的文化趨同性。所以日本理解宋瓷的韻味之美,並盡力還原。然後由需求催生產業,日本不斷有優質的仿燒龍泉青瓷作品,也成就了許多匠人名家。

反觀其他中東甚至歐洲國家,龍泉窯的全球化,帶給他們強烈衝擊的是先進的制瓷技術,而審美意識是大大弱化的,它沒有太多文化上的相通性。在這些國家看來,即使能仿燒十分相似的龍泉窯,也是沒有必要的事。相比之下,具有異域風格的青花,繁複的彩瓷,更符合他們的審美。

好,今天我們討論的關於日本仿龍泉窯,發現在技術基礎之上,資料庫與好品味的重要性。這也是送給現在做仿古衍生器物朋友們的一點小建議。關於這個問題,或許你還有不同的看法,也歡迎給我們留言,我們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