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二月二”怎麼過?

我十二歲之前在滄州農村,十二歲到現在一直生活在天津。童年在農村過“二月二”沒感覺是過節。因為農民本來不富裕,有點閒錢過年都花光了。

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要剃頭。那裡流行的俗語是:“二月二,龍抬頭,家家戶戶剃豬頭”。中國老式剃頭刀笨重也不快,我最“護頭”,一要剃頭就害怕。

天津現在雖然也有“二月二”剃頭一說,但是現在的年輕人誰能一個多月不理髮?除了一年燙一次髮的中老年婦女,愛美女孩子也得做幾次頭。

現在天津剩下的只有“二月二”吃悶子了。天津的悶子大部分都是綠豆麵,比涼粉要硬,水分少,好煎。切成小方塊,平鍋上放油煎的四面帶嘎兒,再用調好的麻醬加蒜末拌著吃。美其名曰“煎龍鱗”,其實是解饞!

龍在農民心裡是主宰一年風調雨順的神。舊時皇曆和灶王爺圖像上都寫著幾龍治水。如果是五龍治水就是不旱不澇,收成好。二龍治水是旱,七龍治水就澇了。我從三年級開始經常爬上鍋臺給大人們看節氣和幾龍治水,所以印象比較深。

今年的二月二正趕上鬧”疫”情 ,煎悶子沒有吃上。

天津的“二月二”怎麼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