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是全球購買軍火最多的國家之一:出於國家安全還是另有作用?


埃及是全球購買軍火最多的國家之一:出於國家安全還是另有作用?

埃及在軍火進口數量上排名世界第三,與此同時,其國內外債務則上升至極高水平(社交網站)


連續數年,埃及一直在全球購買軍火量最多的國家中排名靠前,這引起了外界對埃及進口如此數量與類型的軍火的需求程度及其資金來源的關注,因為根據其官方數據,埃及的內外債務水平已達歷史高位,國內貧困率也不斷上升。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最新報告,從2015年至2019年期間,埃及在軍火進口規模方面位居全球第三,其進口量佔全球市場的5.58%,其排名僅次於沙特阿拉伯與印度——這兩個國家分別佔到全球市場總量的12%和9.2%。

法國和俄羅斯是向埃及出口軍火最多的國家,兩國的出口量分別佔到埃及進口量的35%,美國則自1980年以來首次以15%的比例降至第三名,而它曾是埃及最主要的軍火來源國。

根據埃及中央公共動員與統計局的最新報告,到2017/2018財年結束時,埃及的國內人口貧困率已上升至32.5%,而在2015/2016財年,這一比例為27.8%,這就意味著,埃及的貧困人口已經超過了3200萬。

另一方面,根據埃及中央銀行提供的數據,在2019年9月底,埃及的外債規模上升至1094億美元,而在2018年9月底,這項債務為931億美元,同時,其國內公共債務規模也由2470億美元上升至2660億美元。

購買政權合法性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出臺的報告引發了人們的大量質疑——埃及是否真正需要如此數量與類型的軍火?報告認為,這種增長很可能與埃及軍隊“在利比亞和也門的軍事活動相關,此外,還與埃及在西奈半島打擊武裝集團的行動相關”。

埃及舒拉委員會國防與國家安全委員會前主席雷達·法哈米對這份報告評論稱,“在這些交易中,部分與加強埃及軍隊的武裝水平相關,另一部分則是由於埃及扮演了阿聯酋和沙特代理人的角色,此外,還有自2013年7月3日的政變之後,現政權希望從那些具有國際和軍事影響力的國家內購買國際合法性的願望。”

法哈米在接受半島網記者採訪時指出,購買這些武器還與應對西奈半島的武裝集團相關,但是,它也與埃及和阿聯酋在利比亞形成的同盟相關,以支持退役將軍哈夫塔爾的部隊,還與兩國穩定利比亞和蘇丹局勢的願望相關,希望當地保持與埃及的軍事政權相一致的軍事統治。法哈米補充稱,“埃及是軍火進入利比亞東部的重要門戶”。

儘管埃塞俄比亞修建的復興大壩在儲水時會減少埃及在尼羅河的用水量,並因此對埃及構成了重大的威脅,但是,法哈米仍然排除了埃及將進口的這些武器,用於軍事手段解決復興大壩問題的可能性。他還指出,在保障埃及的國家安全需求,與保障統治埃及的鐵血政權之間存在著差異,因此,我們很難相信塞西總統會在乎通過軍事手段解決埃及水資源危機的問題,因為他在2015年簽署的有關復興大壩的原則宣言,就表示他已經自動放棄了這個問題。

功能作用

另一方面,政治學教授阿卜杜勒·沙菲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包括“埃及政權在現階段所發揮的功能作用的性質,無論是在有關東地中海天然氣的問題上,還是在利比亞、也門和紅海安全的問題上,此外,還有在西奈半島的緊張局勢,以及在敘利亞問題中存在的作用——近期已有大量報道揭示了這種情況的存在”。

阿卜杜勒·沙菲向半島網記者表示,埃及政權還可能在購買軍火的過程中扮演了中間人的角色,並隨後將這些軍火轉移給其他各方,例如上文所提到的哈夫塔爾在利比亞的部隊——它得到了埃及軍隊的武裝與培訓支持,無論是在埃及或是在利比亞東部。

至於為迫在眉睫的水資源短缺危機而擴充軍備的可行性,阿卜杜勒·沙菲認為,此事與另一個重大問題相關,即埃及與非洲之間的關係很難大規模地訴諸軍事選項。此外,對埃及政權在復興大壩問題上的真實立場仍然存在疑問,因為該政權在2015年簽署的原則宣言,可能是為了爭取非洲聯盟對其合法性的承認。

阿卜杜勒·沙菲認為,購買這些軍火主要不是為了加強埃及的國家安全,這種安全在尼羅河河水、東地中海天然氣等問題上正承受著嚴峻的考驗,他還指出,塞西政權根本不關心任何保障國家安全的問題,他們在乎的只是政權的穩定。因此,這個大型的軍火庫——如果它很重要的話,並不能證明埃及軍事能力的加強,或是埃及軍隊戰鬥能力的加強。

兩天之前,英國《衛報》還在一篇報道中指出,自今年一月以來,阿聯酋已向利比亞的哈夫塔爾部隊提供了超過5000噸的軍火。

這篇報道還指出,上述軍火是通過租用運輸機來完成運送的,而這些運輸機降落的地點是哈夫塔爾控制的班加西附近的機場,或是在埃及的西部地區。

2015年,埃及的反對派媒體播放了塞西辦公室主任阿巴斯·卡米爾的一段錄音,後者談及一批運往利比亞的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