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受生命最初的模樣嗎”--兒童教育中最重要的事“觀察”

初秋的清晨,涼風習習,甫一拉開窗簾,暖洋洋的太陽潑灑而進,給陽臺上剛剛冒頭的小黃花籠上了一層毛絨絨的金邊,窗外院子石板路的青苔上還沾著稀疏的露珠。


我把一整個夏天幾乎都“躲”在屋裡的蝴蝶蘭搬了出去接受陽光的沐浴,又回身把淋了一夜夜雨的多肉抱了進來,重新換土、裝盆。興奮的小乖跟著跑進跑出,旁邊的小乖爸爸也過來幫忙,疑惑地問“盆還好好的,就要換嗎?”


我一邊小心地把多肉挖出來,避免鏟到根部,一邊把盆底露給他看“吶,看吧!一窩水,不換很快根就泡爛了。”他連連點頭,一臉的佩服。


習性不同,環境相異,時令不同,作法有別。細細想想,養娃不正如養植物嗎?

沒有絕對正確的方法,沒有完全可套用的模板。

唯一全然奏效的事情只有——觀察。

“你能接受生命最初的模樣嗎”--兒童教育中最重要的事“觀察”

小院的花

蘭花與太陽花

從一個“小白”到一個三不五時能解答別人養花問題的“老手”,我走過很多彎路,其中踩過的第一個大坑是——盲從“萬物生長靠太陽”!或者說,確實萬物生長靠太陽,但並非萬物生長愛太陽。一字之別,千差萬別。


兩年前的夏天,暑氣正盛,我從朋友家帶回來了一盆待開的蝴蝶蘭和一些太陽花的種子,都安置在了陽光充沛的小陽臺,期待它們在陽光的沐(炙)浴(烤)下茁壯成長,美麗綻放。

但悲劇很快就發生了,一個多月後,待開未開的蝴蝶蘭徹底蔫了。


我火急火燎上網搜索,才知道蝴蝶蘭喜陰,太陽花喜陽,是不能放到一起養的。


是啊,不同習性的植物怎麼能提供一種環境呢?

把喜陰的植物放在陽光下暴曬會加速枯萎,讓喜陽的太陽不見終日會壓抑成長。

“你能接受生命最初的模樣嗎”--兒童教育中最重要的事“觀察”

太陽花

“你能接受生命最初的模樣嗎”--兒童教育中最重要的事“觀察”

枯萎的蘭花

同樣的,我們總是拿世俗好孩子的模子去套自己孩子:活潑開朗、友善分享、遵守規則......

卻不知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有與生俱來的生命特質,就如同植物有的喜陰有的喜陽,勉強不得,扭曲不得。


曾經一度我和鄰居媽媽都陷入了這一份糾結中,她擔心女兒圓圓性格過於內向,在幼兒園不合群,我憂慮小乖過於活潑好動,沒有規矩。

我們都被困在了“孩子就應該怎麼怎麼樣”的模子裡,但其實這種擔憂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事實上,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就會發現,圓圓雖然內向,但需要交往表達的時候語言流暢、邏輯清晰,而且沉得住氣、善於思考,每次學新的知識總是掌握得最快。小乖呢,恰恰因為活潑,人緣特別好,在小團體裡面就是一個小領導。


“你能接受生命最初的模樣嗎?”

誰能說外向一定比內向好?蝴蝶蘭就一定比太陽花出色?

其實每一種花只要全然綻放的時候,都會各自的婀娜。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細心觀察,為喜陰的提供喜陰的環境,為喜陽的提供喜陽的環境。

培土、澆水、施肥

痛定思痛,吃了缺乏專業知識儲備的虧,第二次栽培蘭花,我專門查閱了一些書籍,把它移栽到客廳玄關的陰涼處,每天早晚澆一次水。


這樣的準備是有回報的,3個月後的一天早上,一朵小蘭花悄然綻放了,我抑制不住的驚喜,對剩下的小花苞信心滿滿。

然而好景不長,又過了一個月,那朵花連同所有的小花苞都枯萎了。

“你能接受生命最初的模樣嗎”--兒童教育中最重要的事“觀察”

“為什麼?明明做法一直都沒變啊!”我百思不得其解,只得請教有豐富種植養蘭經驗的朋友。

“吶,問題就出在你做法一直都沒變。”她用手指敲了敲牆邊粘貼的3個月前蘭花的照片,那時候的蘭花和花盆比例很和諧,但是現在卻顯得很“擠”了。


我恍然大悟,這也讓我想起了和小寶的一件小事。

飽讀育兒書籍的我很清楚孩子一開始是難以理解否定指令的,與其告訴他“不要做什麼”,不如直接告訴他“要做什麼”。比如小乖要端碗的時候,我會告訴她“拿穩了”而不是“不要摔了”。


但是到小寶進入2歲半以後這個做法突然就不奏效了,我叫她把東西撿好,她飛快地跑,時時都對著幹,直到有一天我猛地意識過來“這是第一反抗期來了,她就是要對著幹的!”


好的,既然如此,我也反著來。

想讓她穿紅色衣服,我會把藍色的也拿出來“這兩套,我覺得你肯定想穿藍色的。”戰略的改變很快就帶來和諧的局面。

“你能接受生命最初的模樣嗎”--兒童教育中最重要的事“觀察”

最終穿了紅色衣服的小寶

看吧!養娃就如養植物,時令不同,階段不同,做法不同。


資訊發達的時代,我們肯定都在網上看過很多的育兒指南“不懂分享的孩子危害有多大!分床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關鍵做法!”

這些觀點是錯的嗎?薩特說,存在即合理。這些觀點當然有它的合理之處,只是不一定適合這個階段的孩子。


就如同植物,時而澆水,時而翻土,時而施肥,時而捉蟲,時而砍枝,不同的時期做法是不同的。

重要的是觀察本身,你是否能敏銳意識到孩子的變化和需求?

在需要安全感的時候給予安全感,在需要自主感和勝任感的時候有智慧地放手?


也許這就是作為園丁的驚喜吧!

就像《園丁與木匠》(強烈推薦)中所述:


“我們最大的園藝勝利和歡樂正來自花園逃離我們的控制之後發生的事:當白色的鶴蝨草意外地出現在黑色紫杉樹前方的正確位置,當被遺忘的水仙跑出了花園的另一邊,在藍色的勿忘草叢中怒放,當那些本來應該牢牢固定在樹蔭下的葡萄藤在樹叢中長成紅色風暴。”



書中有一個有趣的比喻,在養娃的路上,你是木匠還是園丁?


木匠是塑造者,像打造一把特定模式的椅子一樣,創造一種特定的孩子,而優秀的園丁是幫助者,用心觀察,精心栽培,致力於提供靈活、動態、穩定的生態系統,來守護一個獨一無二的生命綻放。


這樣成長起來的生命,不一定完全符合我們的想象,但是卻充滿了無限可能,能夠更好地應對未來不可避免、不可預測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