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用真心真意 讓留觀人員感受家的溫暖

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相比爭分奪秒救治患者的醫院,集中醫學觀察站則是一道至關重要的防疫“牆”。在西安市蓮湖區一處集中醫學觀察站,主要由區衛健局機關幹部、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西安大興醫院護士組成的“小分隊”,夜以繼日地忙碌著。他們用真情為觀察站群眾做好心理疏導,傾心為群眾提供生活所需,讓留觀人員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被貼心服務感動

  留觀女士寫信感謝照顧她的護士

  “說實話,剛開始被隔離時,我們特別焦慮。到了觀察站,感受到工作人員的關心,瞬間就有了安全感,也更加有信心挺過這一關。真的謝謝你們為人民的幸福生活保駕護航……”這是蓮湖區集中醫學觀察站隔離觀察人員丁女士,給蓮湖區疫情防控指揮部電話隨訪人員發來的一封感謝信,丁女士委託工作人員一定幫忙感謝這些天細心照顧她的一名護士。

  蓮湖區集中醫學觀察站的使命是隔離觀察疾控中心流調轉運來的蓮湖區所有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從大年三十建站以來,目前已累計觀察密切接觸者200多人。累計有17名護士在隔離區為密接者服務,其中5名來自西安大興醫院,12名來自蓮湖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丁女士要表揚的這名護士就是來自蓮湖區廟后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代雲逍。第一次見丁女士,代雲逍便發現了她的焦慮。加之丁女士有點咳嗽,焦慮更加重了。代雲逍每天送餐,監測體溫時會有意和她多聊幾句,安撫她的焦躁情緒。發現她有輕微咳嗽症狀,立即聯繫負責外圍保障的工作人員送來甘草片等藥物,丁女士對工作人員的貼心服務充滿感動。

  提起丁女士的感謝,代雲逍卻說,這其實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大家每天為密接者提供的服務還有很多很多。

  老人發熱又無法行走

  觀察站的工作人員除了隔離區的護士之外,還有負責外圍保障來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和區衛健局的工作人員。如果說隔離區護士的職責是送餐、監測被觀察對象體溫和身體狀況、心理疏導等,那麼外圍保障人員則承擔著接收和轉出密切接觸者、保障隔離區人員的所有生活需求和醫療服務、清理醫療廢物、對觀察站外圍環境和來訪人員消毒等事宜。

  接待疾控中心轉運來的密切接觸者,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晚上,最多的一個晚上工作人員接待了19人。每接待一個人,都要辦理交接手續,進行消毒、測溫、詢問身體狀況、採集並上報信息,和隔離區護士交接、辦理入住手續等繁雜事務。

  一天晚上,觀察站接待了一對高齡老夫妻。入住多個小時後,老先生開始出現發燒、呼吸困難等症狀,必須送往附近的發熱門診。此時,疾控中心的專業轉運車輛和人員已經離開,老先生由於右股骨頭骨折未康復不能自行行走。工作人員一邊聯繫附近的發熱門診,一邊緊急買來氧氣袋,借來輪椅,抱起老人,讓老人坐上輪椅後緊急趕往醫院。等安頓好老人,辦理完手續,已是深夜兩點多。

  留觀孩子晚上吵著要喝奶

  工作人員開著私家車到處找奶粉

  為被隔離人員購買各種生活物資,也是觀察站工作人員承擔的任務之一。建站以來,工作人員已為被隔離人員買藥、送藥60餘次,購買生活用品100餘次。

  一次,一位母親帶著2歲半的孩子被送到觀察站,母親走得匆忙忘記了帶奶粉,晚上孩子吵著要喝奶,嗷嗷大哭。得知情況後,工作人員常漪、馬莉亞立即開著私家車出去購買。兩人跑遍了周圍的母嬰店、超市,都買不到孩子需要的羊奶粉。無奈之下,區疾控中心主任趙慧樂在朋友圈發出求助信息,最終疾控中心一名流調隊員買到了奶粉。當孩子的母親拿到奶粉時感動得熱淚盈眶,說:“孩子只喝這個品牌的奶粉,平時就不好買,何況特殊時期。你們盡最大努力滿足我們的需求,太讓我感動了。”

  觀察站的工作人員,從建站以來,一直堅守到現在。他們協同作戰,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觀察站的重任,用一句句充滿陽光和溫情的話語,填滿了集中觀察站每一位被觀察者的心。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張黎娜 見習記者李宛嶸

他們用真心真意 讓留觀人員感受家的溫暖


他們用真心真意 讓留觀人員感受家的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