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專業是什麼?

沅洛洛


作為一名教育領域的工作者,同時大數據和機器學習也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所以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隨著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整個科技行業對於人工智能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在持續加大,傳統的研究生教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巨大的市場需求,所以人工智能人才的教育必然會向本科教育下沉,目前一小部分教育資源比較豐富的高校(以雙一流高校為主)陸續開設了人工智能專業。

人工智能的本質是獲取知識、創造知識併合理運用知識達到某種目的的能力,而且是一種通用的能力。從體現結構上來說,人工智能系統有三個大的組成部分,分別是感知系統、智力系統和行動系統,當然還離不開環境的支持。感知系統和行動系統需要物聯網的支持、智力系統需要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支持,所以人工智能是一個典型的交叉學科。

從知識體系結構上來說,人工智能目前的研究內容集中在六大方面,包括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機器人學、自動推理和知識表示,目前計算機視覺領域和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已經成長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科技企業。

從人工智能專業的課程設置來看,重點包括三個部分,其一是基礎學科,重點是數學和物理;其二是計算機基礎知識,重點是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算法設計和數據結構等內容;其三是人工智能基礎知識,涉及到人工智能基礎概念、推理和求解、知識表示、感知、通訊和行動等幾個大的部分。

雖然目前人工智能領域的熱度比較高,一部分智能體也開始走進生產環境,但是人工智能行業依然處在初期階段,還有大量的課題有待攻克,所以選擇人工智能專業最好讀一下研究生。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IT人劉俊明


在瞭解專業是什麼之前,我們應該瞭解什麼是人工智能專業

人工智能,即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一門包含計算機、控制論、信息論、神經生理學、心理學、語言學等綜合學科。人工智能是從計算機應用系統角度出發,研究如何製造出人造的智能機器或智能系統,來模擬人類智能活動的能力,以及延生人類智能科學。

  AI需要非常廣泛的知識面和訓練,學AI的學生要做好思想準備的是,你們不僅需要CS的雄厚的基礎知識,還需要了解一些認知心理學、語言學、哲學和工程學的知識才能在未來的發展更順利。除此之外,還需要掌握一些技能和工具,例如統計學、神經科學、控制、優化和運籌學。所以AI的申請者不是以單純地成為IT人為目的的,而是要擁有豐富的知識量和技能的,未來多是衝著做researcher而去的。

那麼,在簡單瞭解了人工智能以後,人工智能主要做些什麼呢?

人工智能的研究領域

  AI的研究領域通常包括知識表示和推理(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reasoning)、機器學習(learning)、規劃(planning)、決策(decision-making)、視覺(vision)、機器人(robotics)、語音和語言處理(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在這些主要的研究領域裡,通常包括的研究課題如下:

  機器學習:圖形模型(Graphical models)、核方法(Kernel methods)、非參數貝葉斯方法(Nonparametric Bayesian methods)、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決策(decisions)和遊戲程序(games)。

  知識表示和推理:一階概率邏輯(First order probabilistic logics)、符號代數(Symbolic algebra)。

  搜索和信息檢索:協同過濾(Collaborative filtering)、信息提取(Information extraction)、圖像和視頻搜索(Image and video search)、智能信息系統(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ystems

  語音和語言:從語法上分析(Parsing)、機器翻譯(Machine translation)、語音識別(Speech Recognition)、情境建模(Context Modeling)、對話系統(Dialog Systems)

  視覺:分組和圖形/背景原則(Grouping and Figure-Ground)、目標識別(Object Recognition)、人類活動識別(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主動視覺(Active Vision)

  機器人:路徑規劃(Motion Planning )、計算幾何學(Computational Geometry)、計算機輔助外殼和醫學分析、規劃和監測(Computer assisted surgical and medical analysis, planning, and monitoring)、無人飛行器(Unmanned Air Vehicles)

  專家系統:具有專門知識和經驗的計算機智能程序系統,後臺採用的數據庫相當於人腦,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採用數據庫中的知識數據和知識推理技術來模擬專家解決複雜問題。


到這裡我們其實基本瞭解了人工智能,那麼它應該屬於哪一個專業呢?

人工智能屬於什麼專業

  人工智能屬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交叉性學科,它與計算機科學、信息學、數學、神經生理學、認知科學、心理學等眾多學科有極強的關聯性。目前,人工智能在計算機領域內得到了廣泛的重視,並在機器人,經濟政治決策,控制系統,仿真系統等方面得到應用。

  因此,從這些個解讀考慮,在本科階段可以選擇與計算機、數學相關的專業,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通信工程、應用數學、統計數學等專業,以及近年來高校新設立的智能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專業。此外,也還可以考慮自動化、機械類專業,有些高校在此類專業基礎上延伸至人工智能方向。


推薦部分學校及專業

學校名稱所屬機構AI相關專業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計算機應用技術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智能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名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清華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

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人工智能與信息處理(一級學科名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及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一級學科名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智能科學與技術

華中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生物信息處理方向

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模式識別與與智能繫系統(一級學科名稱:控制科學與工程)

南開大學計算機與控制工程學院智能科學與技術、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超級計算方向

北京理工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研究所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湖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智能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廈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智能科學與技術

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中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智能科學與技術

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智能科學與技術

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智能科學與技術


人工智能專業就業方向

  AI的就業方向主要有,科研機構(機器人研究所等),軟硬件開發人員,高校講師等。當然了,鑑於一些高科技公司開闢出了新的研究領域,比如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在國內的話就業前景是比較好的,國內產業升級,IT行業的轉型工業和機器人和智能機器人以及可穿戴設備的研發將來都是強烈的熱點正好都是3-5年後的時間,正好是同學們學成歸來的時候!

  1) 搜索方向:百度、谷歌、微軟、yahoo等(包括智能搜索、語音搜索、圖片搜索、視頻搜索等都是未來的方向)。

  2) 醫學圖像處理:醫療設備、醫療器械很多都會涉及到圖像處理和成像,大型的公司有西門子、GE、飛利浦等。

  3) 計算機視覺和模式識別方向:前面說過的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等。還有一個大的方向是車牌識別。目前鑑於視頻監控是一個熱點問題,做跟蹤和識別也不錯。

  4) 還有一些圖像處理方面的人才需求的公司如威盛、松下、索尼、三星等。


目前人工智能處於基礎發展和企業初期佈局的階段,隨著人工智能在實踐上的不斷突破,國內越來越多的創業型公司也加入到人工智能相關業務的創業大潮,這一發展窗口催生了大量的人才需求。

據智聯統計,擁有人工智能技能的人才,現階段薪酬區間主要集中於10000--15000元人民幣/月,佔比達四成。與企業給出的薪酬預算來看,人工智能人才薪資具備很大的上升空間,企業預算在月薪15000-25000元、25000-35000元的招聘缺口較大。


青少年機器人創客


人工智能專業是計算機大類的一個新專業。

目前大部分高等學校都是按照大類進行招生,因此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應用、物聯網工程等專業的名稱並不會直接出現在招生簡章上。

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只能選擇“計算機類”。也就是說先選擇大的專業學習方向。

在大類招生的情況下,學生進入本科學習階段之後,先學習大類的公共課程,1~2年之後,再進行專業的細分和選擇,計算機類的學生在分到各個更細的專業,如果要選擇人工智能專業,這個時候才能進行二次選擇。


雨潤牛


人工智能專業旨在培養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應用型人才,推動人工智能一級學科建設。2018年4月,研究設立人工智能專業,進一步完善中國高校人工智能學科體系。

人工智能專業課程

人工智能專業的主要領域是: 機器學習 人工智能導論(搜索法等) 圖像識別 生物演化論 自然語言處理 語義網 博弈論等。 需要的前置課程主要有,信號處理,線性代數,微積分,還有編程(最好有數據結構基礎)。

首先你需要數學基礎: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數理統計和隨機過程,離散數學,數值分析

其次需要算法的積累:人工神經網絡,支持向量機,遺傳算法等等算法;當然還有各個領域需要的算法,比如你要讓機器人自己在位置環境導航和建圖就需要研究SLAM;總之算法很多需要時間的積累;

然後,需要掌握至少一門編程語言,畢竟算法的實現還是要編程的;如果深入到硬件的話,一些電類基礎課必不可少;

人工智能一般要到研究生才會去學,本科也就是蜻蜓點水看看而已,畢竟需要的基礎課過於龐大。

人工智能專業學校有哪些

中國32家開設人工智能相關專業

NO 1: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內在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鎮。除了嚴整的教學培養體系之外,本科同學有濃厚的科研氛圍,從大一下學期開始就有學有餘力的同學開始進入實驗室或相關科研機構(如MSRA),跟隨導師從事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績也是不容小覷的:每年都有十餘位本科同學在國際頂級會議和期刊上發表論文。當然,清華計算機系智能實驗室距離國際頂尖AI研究機構(如MIT CSAIL)還有一定距離。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裡會是我國有著AI夢的同學們絕佳的圓夢起點。

NO 2: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由北京大學數學系、計算機系、電子學系等10個系(所)於1985年成立,主要從事機器感知、智能機器人、智能信息處理和機器學習等交叉學科的研究和教學。專業涉及機器人技術,以新一代網絡計算為基礎的智能系統,微機電系統(MEMS),與國民經濟、工業生產及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智能技術與系統,新一代的人-機系統技術等。

NO 3: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在人工智能方面有著肥沃的土壤,其計算機學院下設的人工智能研究所是中國設立最早的人工智能研究機構之一。早在上世紀80年代,浙江大學就建立了人工智能研究所,首任所長就是國內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被人尊稱為“中國人工智能研究開拓者”的何志均,之後兩任所長潘雲鶴和吳朝暉都算得上是他的得意門生,他們也先後擔任了浙江大學的校長。從1981年至今,浙大人工智能研究所見證和參與了人工智能的一系列變化。到現在,人工智能進入大數據階段,浙大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已經建立了相當大的優勢。

NO 4: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已有數年的積累,計算機系俞凱教授團隊的智能語音技術取得了多個國際評測冠軍,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團隊在產業化上也實現了很大的突破,他所創立的蘇州思必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經被蘇州市確認為人工智能領軍企業,作為蘇州工業園區內的標杆,將在3-5年達到百億市值,並作為千億市值企業後備軍。同時,交大在智能媒體、圖像分析、腦機交互、機器人、人工智能芯片等領域還有一批一流團隊及成果,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

NO 5: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研究起步於1958年,建立了計算技術、計算數學、數理邏輯等專業開始培養計算機相關領域專門人才,1978年在上述三個專業基礎上成立了計算機科學系,1993年更名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在建系前和建系初期就曾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上個世紀60年代調試成功了當時國家高等教育部所屬高校第一臺計算機,實現了我國第一個高級語言編譯程序;70年代分別主持了國產DJS-210中型計算機和XT-1操作系統等軟件系統的研製;80年代研發了國內第一個分佈式系統ZCZ,培養出中國大陸第一位計算機軟件博士。建系以來,南京大學的計算機學科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在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一直位居國內先進行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