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央行降準意味著什麼?

你是今生最美的牽掛


央行定向降準,釋放的是信心

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以上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這個金額比起之前號稱34萬億的“新基建”來說不大,但有趣的是發佈政策的時間點。近幾天A股受全球股市暴跌的影響,市場不斷震盪,在週五下午出臺降準政策是出於提振市場信心的目的

對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意義如下:

對實體經濟:

三月中旬中小企業將陸續復工,此次降準能夠通過商業銀行降低整個金融機構負債端成本,增加市場流動資金。這次疫情中首先復工的是規上企業和重點企業,這些大企業目前仍舊在消耗訂單,但光利用庫存進行生產必定難以為繼,緊迫的任務是推進中小企業復工復產,修復整個產業鏈。這次降準加大對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目的是為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提供資金,利於短期經濟企穩和復工復產的推進。(但也要看到,長期以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結構性問題仍舊存在)

對股市:

央行降準,直接利好於銀行、券商股,有利於金融板塊。但更多的作用是提高資本市場預期,增強信心。但今日下午A股走出V字走勢,降準利好是否釋放殆盡還有待觀察,參照2015來歷年降準的走勢,應謹防追高套牢。

對樓市:

政策上仍舊維持“房住不炒”的嚴監管態勢,央行降準也不會輕易讓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所以期待樓市大漲並不現實。但也不排除部分城市在此期間為消化庫存、吸引人才放鬆限購政策。對居民個人,2020年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短期不會發生變化,因此定向降準對樓市整體影響有限。


看經濟


週五盤後央行降準,呵護意味甚濃,後市無需過於悲觀。

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以上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此外,此次央行額外加大了對股份制銀行的降準力度,對此專家表示,對普惠金融服務貢獻較大的銀行或受到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銀行實施定向降準,增加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可以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定向釋放長期低成本流動性,增強了政策的執行力和落地效果。

週五尾盤銀行的異動與央行頒佈的降準消息吻合,下週一需關注金融板塊的走勢,若能高開高走,有望帶動其餘板塊繼續走強,若出現靴子落地的低走,有可能導致市場風險偏好降低,但只要把握好輪動節奏,就是機會!





獵股一哥


2020年央行降準意味著實施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的恢復和快速增長。

至今2020年央行已經降準2次,第一次是2020年1月1日,實行的是全面降準,釋放8000億元長期資金;第二次是2020年3月16日央行再次實施普惠金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以上定向降準供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什麼是降準?降準是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存款準備金率是中央銀行要求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佔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是繳存在中央銀行的存款。

什麼是定向降準?定向降準就是在某個特定的金融領域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2020年3月16日的定向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對實體經濟的發展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是從金融機構的角度講,降準是寬鬆的貨幣政策。

一方面對各金融機構釋放了一定額度的長期資金,使金融機構有穩定的資金來源對小微,以及民營企業進行信貸方面的支持,便於調整市場經濟結構,促進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另一方面此次降準直接降低金融機構付息成本約85億元,提高了金融機構的運營效果,促進金融機構提高貨幣的再造能力,以期對實體企業提供更多的流動性支持。

另外,3月16日定向降準的結構和導向政策,相對於全面降準更加明確,方向清晰。

二是從實體經濟的角度講,降準預期獲得更多的信貸支持。

1、一直以來,小微和民營企業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企業,應該說從某種程度來講,貸款難和貸款貴制約了小微和民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排除惡意騙貸和老賴行為的企業),本次降準釋放5000億元的資金使小微和民營企業可以享受一定的實惠。

2、本次的定向降准將恢復和支持實體經濟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預期小微、民營等實體企業,一方面在信貸資金總量的獲取上會比較寬鬆,或相對容易,以支持小微、民營企業恢復生產和發展;另一方面小微、民營企業在貸款實際利率上會有一定的優惠,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減輕了企業的融資壓力。


三是新冠病毒疫情對國內經濟產生了負面影響,對餐飲、物流、旅遊等服務業造成了巨大沖擊,同樣對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很大,尤其是小微和民營企業。目前小微、民營等實體企業採取了多種方式的自救,而央行適時推出降準這一積極、寬鬆的貨幣政策,無疑給資金匱乏的企業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助力小微、民營企業儘快恢復生產,實施正常的生產經營。

總之,2020年央行降準意味著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以及新冠病毒對經濟的負面因素影響較大時,實施寬鬆和穩健貨幣政策,全力支持小微和民營企業全面恢復生產和經營,以及快速發展的決心。

2020年3月15日


智融聊管理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3月16日定向降準,將釋放5500億流動資金。

定向農戶生產經營貸款、貧困人口消費貸款、助學貸款、創業擔保貸款、個體工商戶經營貸款


“房住不炒”的原則,不可能跨越的;

“不以房地產為短期經濟刺激手段”已經被駐馬店和廣州試出來了,也是原則

所以上半年出臺根本性的房地產鬆綁政策機會微乎其微


為了經濟復甦估計會放水,但水直接流到房地產板塊基本上不可能

因為這等於用房地產作為短期經濟刺激手段


水是要放的,但不是放給房地產

現在積極推進的LPR分一年期和五年期目的就是要分開房地產和生產經營

通過這個就能有效阻止大水湧進房地產


用房地產來帶動上下游產業已經被擯棄

接下來國家的大方向是創新帶動產業,產業帶動經濟

只有創新的、尖端的產業才有國際市場的主動權

而不是一個可被替代的生產場所

這也是各地都搞人才引進,產業扶持的原因


房地產短期看政策,長期看人口

國家放開城市落戶限制後,城市間的“馬太效應”越發明顯

大型城市越發受到人才的歡迎,城市活力越發盛放

中小型城市或轉型為生產性城市,或越漸熄微


摸魚的地產狗


如今,決策者面臨的環境,越來越像90年前的“大蕭條”。貨幣政策的效力受到了越來越大的考驗,流動性陷阱正在逼近。

今天是央行正式降準的日子。三天前央行發佈公告,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此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

具體而言,央行近期完成了2019年度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年度考核,一些達標銀行由原來沒有準備金率優惠變為得到0.5個百分點準備金率優惠,另一些銀行由原來得到0.5個百分點優惠變為得到1.5個百分點優惠。總體看,對這些達標銀行定向降準了0.5至1個百分點。

有了降準,未來的降息顯得勢在必行。我們預測,近幾天的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MLF)調降的可能性較大。而MLF利率是貸款基準利率LPR的矛,因此本月20日的LPR也會下降。但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不變,LPR下降的概率將降低。

降準的作用

降準是指央行降低商業銀行準備金率。一般而言,為了保證商業銀行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的需要,銀行在獲取存款後,要按照規定將一定比例的資金存入央行。這一比例就是準備金率。當前大型銀行的準備金率是12.5%,這意味著銀行每增加100元存款,就要將其中的12.5元存到央行。

降低準備金率使得銀行可使用更多的存款來開展貸款業務。這些增加的貸款給到企業後,很大一部分又再次變成了銀行存款,進而通過所謂的貨幣乘數增加了更多的經濟中的流動性。

理論上這些資金會被銀行用來為實體企業貸款,但當前我國銀行體系中由銀行體系流動性傳導到實體經濟信用的渠道並不完全通暢,很多資金並未用於給企業貸款。於是,央行提高降準支持實體經濟的效果,設立了定向降準,即對更專注服務實體經濟的縣域農商行等中小銀行單獨定向降準,為中小銀行補充更多“彈藥”。

另外,降準之後,銀行資金面寬鬆,降低LPR(貸款基準利率)報價的動力增加。利率降低後,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降低,進而反過來刺激企業投資,進一步刺激經濟增長。

降準可以說是比較強的寬鬆貨幣政策,因為每次降準都會釋放出上千億元的資金。以本次降準為例,釋放長期資金約5500億元,這些資金作為基礎貨幣,在銀行體系中還能創造出更多的資金。

為何此時降準

此次降準的政策意圖較為清晰,央行明確要求降準資金需用於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從而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等普惠金融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在當前全球市場劇烈波動、疫情演化形勢不明、恐慌情緒加劇的情況下,央行適時加強了逆週期調節的力度,及時注入增量長期資金。

近幾年以來,中國貨幣政策受全球降息潮的影響一直較小,央行一直保持著較強的政策定力和及時的決斷力。但當前的經濟環境與之前有明顯不同,此一時彼一時。多方壓力下,短期內貨幣政策保持略寬鬆的必要性在加強。

至於為何定向降準,為何額外對股份制銀行降準?這一方面是為了完善“三檔兩優”的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調節框架,更加鼓勵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另一方面也為了照顧這些銀行不斷收窄的淨息差:存款利率始終不變,貸款利率隨寬鬆政策不斷降低,中小銀行的經營和風控壓力仍然懸在頭上,有必要通過定向降準來降低他們的經營成本。

利率繼續下降

貨幣寬鬆後,MLF等政策利率主導的LPR調降也是較為必要的。央行在降準公告中明確提出了對於未來貸款利率明顯下降的要求。

值得強調的是,LPR的調降應基於逆回購、MLF等政策利率的降低,尤其是逆回購調降對LPR下降的實際功效起到關鍵作用。因為MLF作為中端政策利率,調節中端流動性和銀行中期的資金成本,並不會改變銀行資金成本的起點——短端利率。單純的MLF降低沒有從根本上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此時的LPR降低,只會壓縮銀行的利差,銀行自然是不願意的,他們可以針對絕大多數實體企業的貸款,給予更大基準利率上浮比例。這樣的降息,很可能起不到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作用。事實上近幾個月以來,逆回購和MLF利率也都處於下降通道中

寬鬆背後的隱憂

如今,決策者面臨的環境,越來越像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貨幣政策的效力受到了越來越大的考驗。

在90年前的那場危機中,經濟學家凱恩斯說:“你可以把馬兒牽到河邊,但不能強迫它喝水。”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政策當局不斷“放水”,執行極其寬鬆的貨幣政策,利率降到了極低的水平,但企業卻不願拿這些錢去投資興業,實體經濟依然是一潭死水。

凱恩斯還列舉了一個簡單的資本市場來說明這種情況:市場上只有一種投資品——債券。但利率極低時,債券價格極高,同時收益率也極低,人們認為債券價格肯定會下跌,而不再購買債券,同時持有現金這一流動性最好的資產。這時央行發行再多的貨幣,都會被當作流動性而被“吸收”,就好像掉進了“流動性陷阱”,貨幣政策也就失效了。

當前全球市場的表現已經可見端倪。美聯儲緊急大幅降息、歐央行跳過降息直接開啟量化寬鬆,但全球資本市場依舊大幅波動,跌跌不休。

隨著全球降息潮進一步襲來,中國很可能成為全球堅持抵抗負利率的唯一國家。當下,美國聯邦基準利率水平為1%-1.25%,英國的基準利率為0.25%,歐洲的存款利率為-0.5%、日本央行利率為-0.1%,而我國MLF中標利率下調後仍達到3.15%。在貨幣政策上,我國有更大的調整空間,要珍惜這樣的空間。

那麼,如何逃脫“流動性陷阱”呢?單靠貨幣政策肯定不行,需要財政政策配合。當年羅斯福新政的核心內容便是大量的政府購買,包括減稅、政府開廠投資、甚至政府出錢僱傭勞動力以增加就業。

事實上,當前中國正在著力推行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近期,從減免增值稅等多項稅收,階段性降低養老、失業、工傷社保費以及緩繳公積金,減免物業租金,到降低用電用氣成本、降低融資成本,再到降低港口運輸等交通費用,從中央到地方層層部署,一攬子舉措用“真金白銀”為企業減輕負擔,助力企業渡過難關,涉及數千億元的抗疫減負舉措正密集落地。

不過,筆者認為,相對於減稅,直接的政府購買效果會更好。因為減稅也是一種“送錢”,和貨幣政策效果類似。而政府購買是更加直接的創造需求,讓經濟“暖起來”。近期熱烈討論的新老基建之爭,便是政府購買在近期發力的側面寫照。


蘇寧金融研究院


央行每一次定向降準自然令市場一片歡欣,因為無論如何都會向市場釋放一定量的流動性,比如此次定向降準預計可向市場釋放約5500億元流動性,這對緩解市場流動性不足以及推動銀行信貸投放、刺激股市和債市場等方面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正因為如此,可能業界及社會各界對央行定向降準的背景及意義並沒有真正用心去考慮,總產生一種懶惰的錯覺:以為每一次定向降準都是市場流動性短缺引發的,讓央行不得不為解決市場上出現的“錢荒”而做出的無奈選擇。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每一次定向降準都有央行特定的用意和指向,都有作用的不同主體。

綜觀此次定向降準,央行的意圖或目的已很明顯: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以上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LyEconomic


3月13日,央行發佈公告稱,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以上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一、推動降低融資成本利好實體經濟

此次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有效增加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每年還可直接降低相關銀行付息成本約85億元,通過銀行傳導有利於促進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貸款實際利率,直接支持實體經濟。

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有助於實現精準紓困。隨著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落地,將釋放資金專門服務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薄弱領域,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提升金融紓困的精準度。同時,資金面的寬鬆還有助於降低銀行資金成本。

二、如何影響股市、樓市?

1、流動性增強利好資本市場

從過往來看,降準往往會對股市構成利好。隨著市場流動性增強,有利於提振股市信心。

2、穩定房地產市場信心

降準不是為了房地產,是為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在“房住不炒”和“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的明確要求下,降準釋放的資金被嚴控進入房地產領域。但是,降準有利於房地產市場的降幅放緩,降準有助於穩定市場的信心。降準後經濟活力會在一定程度上升溫,對於人口密集、已經進入調整期的一二線城市來說,資金會有所好轉,再加上巨大的剛需人口,有望有止跌的表現。

三、股市哪些板塊將受益?

1、資金敏感型品種:銀行、地產、券商板塊

無論是銀行還是地產,都屬於資金敏感型品種。本次降準淨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億元,對於銀行、地產行業而言都有一定的利好,而對依賴經紀業務的券商而言也屬於利好。

2、大宗商品類:有色金屬板塊

降準往往意味著以有色金屬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將上漲,因此有色金屬股有望受益於央行降準。

3、高分紅的新藍籌

降準雖然不等同於降息,但隨著銀行間流動性的些許好轉,銀行間市場的資金價格有望出現一定程度回落。資金價格的回落也會是民間借貸等資金信貸的投資回報率回落。相比之下始終能夠保持高分紅比例的藍籌股,其持有價值將有所突出。目前正是年報陸續披露階段,對於高分紅、低市盈率的藍籌股而言,正是一個長期價值凸顯的時候。

4、籌資性現金流佔比較大的行業

對籌資性現金流佔比較大的行業來說,降準意味著企業獲取資金能力的增強以及獲取資金成本的降低,因此,對於那些資金鍊緊張,籌資性現金流較大的行業來講,降準意味著利好。

我認為央行降準, 對穩定資本市場財產性收入預期有正面作用,屬非常及時的重大利好政策,是一場及時雨!對減少疫情影響、支持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有重要意義,對穩定經濟增長有重要作用,對股票市場穩定有明顯正面影響。


烈火指標


在此次全面降準中,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服務縣域的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鎮銀行等中小銀行獲得長期資金1200多億元,有利於增強立足當地、迴歸本源的中小銀行服務小微、民營企業的資金實力。同時,此次降準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通過銀行傳導可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特別是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融資成本。

回顧2019年,中國已經實施了3次降準。

第一輪是2019年1月的全面降準,分別於1月15日和2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資金約1.5萬億。

第二輪是定向降準,分別在當年5、6、7月三次實施到位,對聚焦當地、服務縣域的中小銀行,實行較低的優惠存款準備金率,釋放長期資金約2800億元。

第三輪是全面降準加定向降準,於9月16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於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

連續多次降準,是否意味著穩健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呢?央行強調, 此次降準與春節前的現金投放形成對沖,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保持靈活適度,並非大水漫灌,體現了科學穩健把握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企業財稅深度諮詢事務


此次定向降準釋放的長期資金5500億元,主要由兩部分構成:

一是對考核達標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4000億元;

二是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1500億元。

這將有效增加銀行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每年還可直接降低相關銀行付息成本約85億元,通過銀行傳導有利於促進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貸款實際利率,直接支持實體經濟。此次降準具有“一箭三雕”的作用,首先降準可以釋放長期流動性,其次降準可以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再次降準可以向市場傳遞強烈的穩定預期信號。


黝黑哥


降低存款準備金對銀行和企業來說都是好事,也是對國家經濟向好的方向發展打了一針強心劑。銀行可以放出更多資金而企業可以從銀行借來更多的錢,企業有足夠的錢一部分流入實體項目一部分流入股票和其他金融市場。降準的幅度影響也是不一樣的。短期來看對實體經濟振奮效果明顯,尤其是小微企業遇到資金困難問題簡直就是及時雨。長遠來看對股票市場是長期利好。

央行降準也說明目前經濟形勢比較嚴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