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心理病毒”有助打好疫情阻擊戰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範圍廣、時間長,不僅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威脅,還可能影響到人們的心理健康。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不僅要做好生理方面的防護,還要做好心理上的防疫,防治“心理病毒”,養成健康理性心態,才能堅定抗疫信心。

應對疫情謹防“心理病毒”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少人產生了焦慮、恐懼、煩躁、抱怨等負面情緒,進而導致心理問題甚至心理疾病。在防治疫情關鍵階段,除了要防止新冠病毒入侵之外,還要預防以下幾種“心理病毒”。

第一,“信息依賴”影響正常生活。疫情襲來後,來自四面八方的網絡信息紛繁複雜,一些人不停地翻閱各種動態,生怕錯過任何一條信息,似乎這樣就有了對信息的“掌控感”。某心理諮詢中心發現,假期延長後,居家避疫的學生很容易產生“信息癮”,常常沉浸於手機網絡一兩個小時不能自拔。否則,就坐立不安,甚至難以入眠,打亂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節奏。

第二,“過度反應”引燃負面情緒。疫情暴發以來,由於過度焦慮而導致心理問題的情況增多,如自己或家庭成員稍微出現一些不良症狀,有些人便生出恐慌和焦躁情緒,主動尋求心理諮詢服務的人數也明顯增多,如:據湖北心理諮詢協會介紹,一個12歲的小男孩因沒戴口罩常感覺身體無力,極度擔心自己患上了新冠肺炎,這實際上是由於放大身體感受和過度“心理應激”造成的“疑病症”。

第三,“偏頗吸收”導致不良心態。網絡中常常夾雜著為了吸引眼球贏流量的信息,借民眾對疫情的關注,故意爆出不實信息,製造謠言。一些未經證實信息的瀏覽量,動輒數十萬甚至過百萬,偏聽偏信、片面獵奇負面信息,就可能加劇煩躁、抱怨、憤恨等不良情緒。

第四,“低頻交流”引發家庭矛盾。積極順暢的溝通,是舒緩壓力和消除緊張情緒的有效途徑。疫情期間,環境隔絕、生活方式單一,家庭成員的時間、空間高度重疊,如果相互之間缺乏溝通交流,缺乏互相包容、互相諒解,很容易在“朝夕相處”中,因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互不相讓,引發衝突。

健康理性加強“心理防疫”

打贏疫情防控戰,加強心理防疫,避免沒被病毒感染,反被自己的負面情緒問題擊倒。

一是強化心理“免疫力”。煩躁、不安、抱怨、憤恨等不良情緒不會無緣無故產生,如果內心不夠強大,不能以積極心態正視不期而至的侵擾,很容易生出負面情緒。相反,如果不斷增強心理免疫力,即使遇到不如意的外在境遇,也會及時自我調節和疏導,從而減少甚至避免生出負面情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凡事往積極、陽光和正面去考慮,就等於給大腦一個正向的指令和暗示。把時間和精力消耗在擔心、抱怨和煩躁上面,大腦也會指引我們的情緒往這方面運作。因此,要不斷地修正自己的思維習慣,不斷強化積極向上的思維方式,克服乃至摒棄負面消極甚至自我打擊的情緒,逐步排除雜念,心安無憂。

二是設置負能量“防火牆”。疫情爆發以來,各種信息大量湧出。面對五花八門的疫情信息和網絡輿論,如果缺乏辨別力,不知不覺被負面或消極信息引導,心理受到干擾和傷害,情緒也會波動,導致大腦不停地在消極狀態中運作,增加無形的壓力、恐懼和焦慮。面對撲面而來的海量信息,應增強甄別和篩選的能力。比如,可以從自己的實際感受出發,如果發覺某些信息讓你非常難受或煩躁,就要有意識並主動地減少對類似信息的獲取。就像隔離生物病毒一樣,把自己從負面信息中抽離出來,減少或消除不良影響。

三是增加內心的“綠化率”。 面對各種新聞軼事,很難做到避而不見。有些人不斷關注手機,不斷刷屏,才能消除內心的緊張與不安。徹底戒掉“信息癮”,並非易事。而且,絲毫不與外界聯繫,也可能會過濾掉一些有用信息。這其中需要關注的是,如果“偏頗吸收”負面信息,就會加大“內心汙染”。王陽明認為,“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內心一旦被汙染,便很難控制和徹底清除。為了防止負面信息的侵入和干擾,應加大正能量信息“輸入”,增加內心的“綠化率”,讓心靈得到淨化和美化。同時,做個內心向陽的人,不斷汲取外界的溫暖,增加內心的溫度和養分,讓心靈生出更多的“綠色”。

四是提高生活的“價值感”。德國心理學家弗蘭克(V.E.Frankl)提出“意義療法”的概念,認為人類有追求生命和生活意義的需求,如果引導人們找到生命的意義,樹立生活目標,用積極心態面對生活,就會治癒人生的空虛感和挫折感。在疫情防控中,有意義有價值地忙起來要比無所事事更讓人充滿活力。專注於自認為有價值的事情,長時間埋頭其中也不會覺得疲勞。探究生命的價值併為之奮鬥,不但不覺其累,還會樂在其中。不然,便會覺得空虛和無聊。因此,人生需要被有價值的事情填充。否則,那些無聊的事情就會佔據我們的生命和生活,讓人覺得索然無味,甚至痛苦不堪。

在疫情面前,產生擔憂、恐慌、焦慮、煩躁、氣憤等的情緒,都是正常反應。做好心理防疫與病毒防疫同等重要,這就要學會接納和理解自己的狀態,在此基礎上,積極地去轉化負面和消極情緒。通過不斷地淨化心靈、昇華心境,提升思維的高度,養成健康理性、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以個體化和家庭化方式積極參與到全社區、全地區乃至全國性的疫情防控鬥爭中,我們防治好“心理病毒”,就是為徹底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積小勝為大勝”貢獻心力。

(作者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