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用心去生活


讓我們用心去生活


我的一位朋友,她老公是海員,半年在家,半年出海。她工作很忙,還有上初中的女兒,上小學的兒子,裡裡外外全靠自己一人打理。

在外人看來,一個女人,既要忙工作,又要忙孩子,老公又不在家,肯定很累很煩吧!可是,正好相反,她說,感覺生活很好,沒有什麼愁事,整天樂呵呵的。

是啊,雖然自己一個人,很多事情忙不過來,沒有男人在家裡依靠,可是老公的工資很高,可以住很大的房子。女兒懂事,學習又好,與媽媽一起照顧弟弟。兒子是個暖男,知道心疼媽媽……

生活,可不就是這樣嗎?

我們只看到別人美好的一面,或者只看到別人艱辛的一面,另一面你永遠不會看到,因為生活是自己的,不是別人的。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終究是為自己走一遭。

所以,要滿心歡喜過生活。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讓人傷心、煩惱的事情。遇到這些事的時候,你一般是怎麼處理呢?是置之不理,還是強顏歡笑?是傷心大哭,還是萎靡不振?

我想,不管你是用什麼方式來處理,別人都無權去指責你,因為這是你,不是他(她)。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文化水平不一樣,思想素質有差別,想問題的角度、深度、立場也當然不一樣,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按照統一的標準去處理。

但是,不管怎麼處理,你是不是覺得自己開心了呢?

對,我的觀點就是:不管你用什麼方式處理,自己是否能夠開心的生活,滿懷歡喜的生活,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覺得大罵一場,你很開心,不妨當一回潑婦。

如果,你覺得家醜不可外揚,維持好自己的面子,那你安安靜靜,不漏痕跡。

如果,你覺得心裡就是不爽,不想強顏歡笑,那你就不要笑,過幾天抑鬱日子。

如果,……

但,過後你心裡開心嗎?

如果,自己的處理方式不能讓自己過得開心,幸福,是不是應該回過頭來看一看,問題出在哪裡?是一直陷在自己的不良情緒裡,還是原本我們就用錯了方式。生活,不是白活的,要每天進步一點點,一點點的讓自己學著用高興的心態去對待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也許不是那麼的美,有時候,甚至還很醜陋,但那都是外在。我們的心在自己這裡,我們的思想誰也拿不走,用什麼樣的方式生活,別人說了不管用,自己說了算。


讓我們用心去生活


林語堂在《人生不過如此》一書中曾經寫到快樂必須自己去尋找這個話題,裡面有一段話是這樣的:

你的姿勢會左右你的情緒。癱在椅子上就會覺得疲倦,挺起胸膛就會覺得精力充沛,軟弱無力地坐著就會有怯弱的感覺,直立起來就會高興及充滿生氣。

你的聲音也會影響自己的情緒。聲音柔和,頭腦就會冷靜,說出尖銳的話,就會有憤怒的感覺。說話遲疑,就會覺得不安全。聲音堅定有力就會充滿信心。

你的舉止、走路的樣子、說話的方式、寫作的筆調,都會影響你的情緒。你對外表及舉止加以管制,就能間接地使你的內心煥然一新。

要想過得開心,就要滿心歡喜過生活。學著去聽鳥的叫聲,去看發芽的柳樹,去欣賞晚上升起的月亮,去用心感悟生活的美好……

用心生活,才會生活的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