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薪令下,或許主動降薪才是明智的選擇

在這一次的疫情裡,可能很多人都看明白了一個問題,那些看起來風光的明星們,其實到了關鍵時候並沒什麼用。

或許是因為他們的行為讓太多人失望了,所以像李蘭娟院士這樣的科研巨頭都"下場吃瓜"。

面對記者採訪時說出了那番"應該把更多的高薪職業留給更有用的人,希望國家能給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的話。

要知道,在這一次疫情裡,除了韓紅等少數幾個明星之外,大部分的人都處於一種"隔岸觀火"的狀態。

甚至還有很多明星成了"逃兵",他們覺得外國的月亮可能更圓一些。

限薪令下,或許主動降薪才是明智的選擇

上有政策初見成效,又被爆出“下有對策”

或許是李院士的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所以廣電總局也正是出臺了新的"限薪令",目的就是為了改變娛樂圈高新片酬的"頑疾"。

從網上曝光孫儷在新劇《安家》裡只拿到了1620萬的片酬來看,限薪令或許正在取得初步的成效。

以前那種動不動幾千萬甚至上億片酬的情況或許再也不會出現了。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限薪令的"後遺症"正在慢慢的顯現。

最近這段時間,網上不少關於明星和製片方因為片酬談不攏而"罷演"的新聞。

限薪令下,或許主動降薪才是明智的選擇

“罷演”並不明智

作為演員,尤其是一直都在拿"頂薪"的演員,遭遇限薪令肯定心裡是不爽的。

畢竟他們身上的市場價值擺在那裡,這些人中或許有大部分人是能撐起作品的票房和口碑的。

在影視市場不變的情況下,他們的片酬降低了就等於是投資方的利潤更大。

演員們想在老闆身上獲得更多的利益,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但是在個人看來,以"罷演"這樣的方式來對抗限薪令,是一種極度不明智的選擇。

限薪令下,或許主動降薪才是明智的選擇

誰也不敢主動“踩雷”

首先一點,這種事情私下裡表達一下不滿的情緒是可以的。

但是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一旦"罷演"這種事情被曝光,你可以想象一下明星會面臨什麼樣的輿論風暴。

要知道,就算在當前的限薪令下,明星們的片酬依舊是個天文數字。

如果誰被爆出對此不滿,那麼"貪得無厭"的標籤就會被貼得死死的。

再加上在危難時刻又沒什麼作為,這樣的明星還能繼續紅下去嗎?

限薪令下,或許主動降薪才是明智的選擇

娛樂圈永遠不缺“替補”

其次來說,中國或許是最不缺演員的國家。

如果誰覺得片酬低而罷演,不要忘了,可能你身後還有大把的人願意成為"替補"。

最有意思的是,在國內的娛樂圈裡還有這麼一種現象。

那就是一線演員的演技,普遍也就那樣,可是二三線的演員,大部分都有實力。

說他們物美價廉一點也不過分。

想象一下吧,如果導演們把這些人用順手了,那還有那些小鮮肉們什麼事?

又省錢又能保證作品質量的事,哪個導演不願意幹?

限薪令下,或許主動降薪才是明智的選擇

不主動調整心態,那就有可能失業

在這樣的情況下,或許主動接受降薪是最好的選擇。

畢竟娛樂圈的競爭用"時不我待"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如果不能保證自己的作品輸出的速度,那麼離被淘汰也就不遠了。

要知道,在現在的娛樂圈裡,好幾年都不演戲依舊能保證自己的咖位的,一隻手也數得過來。

這些人無一不是有多部經典作品傍身的巨頭級演員。

那些糾結片酬的人,離這個高度還相去甚遠。

如果不能及時糾正自己的想法,依舊沉醉在過去那種高薪片酬的美夢裡,可能要面臨的不僅僅是降薪的問題了,而是有可能失業。

限薪令下,或許主動降薪才是明智的選擇

在個人看來,倒是希望有人能"跳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來試一試網友們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看看大家到底能不能接受這種"貪得無厭"的明星成為自己的偶像。

限薪令的發佈,肯定會產生炮灰,俗話說的好,槍打出頭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